一、《十七帖》與王羲之的蜀地認知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楊(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
中書著作郎安平張載、中書郎濟南劉逵,並以經學洽博,才章美茂,鹹皆悅玩,為之訓詁;其山川土域,草木鳥獸,奇怪珍異,僉皆研精所由,紛散其義矣。餘嘉其文,不能默已,聊借二子之遺忘,又為之《略解》,只增煩重,覽者闕焉。
知有漢時講堂在,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不?信具告。
往在都,見諸葛顒(或作顯),曾具問蜀中事,雲成都城池、門屋、樓觀,皆是秦時司馬錯所修,令人遠想慨然。為爾不?信乙乙示,為欲廣異聞。
二、《關中記》抄寫與神仙世界的故國
右此前十條,並楊君所寫錄潘安仁《關中記》語也。用白箋紙,行書,極好。當是聊爾抄其中事。
(1) 此後少始皇陵一事。
(2) 此後少十五六條事,當是零失也。
(3) 此一條增損,語小異,不解那得始(如)此。
金陵之土似北邙及北谷關土,堅實而宜禾穀。掘其間作井,正似長安鳳門外井水味,是清源幽瀾、洞泉遠沽耳……子其秘之。吾有傳紀,具載其事,行當相示。
羲白:漢書載季主事,不乃委曲。嵇公撰《高士傳》,如為清約。輒寫嵇所撰季主事狀贊,如別謹呈。
季主託形隱景,潛跡委羽,《紫陽傳》具載其事也。昨夜東卿至,聊試請問季主本末。東卿見答,令疏如別,為以上呈。願不怪之,省訖付火。
鮑靚,靚及妹,並是其七世祖李湛、張慮,本杜陵北鄉人也。在渭橋為客舍,積行陰德,好道希生,故今福逮於靚等,使易世變練,改氏更生,合為兄弟耳。根胄雖異,德蔭者同,故當同生氏族也。今並作地下主者,在洞中。
三、北伐與隨軍徵行記
宏嘗與王珣、伏滔同侍溫坐,溫令滔讀其賦,至“致傷於天下”,於此改韻。雲:“此韻所詠,慨深千載。今於‘天下’之後便移韻,於寫送之致,如為未盡。”滔乃雲:“得益‘寫’一句,或當小勝。”桓公語宏:“卿試思益之。”宏應聲而益,王、伏稱善。
二十三日發至長安,雲渭南患無他,然雲符徤(苻健)眾尚七萬,苟及最近,雖眾,由匹夫耳。即今克此一段,不知歲終云何守之?想勝才弘之,自當有方耳。
知虞帥雲桓公以(已)至洛,即摧破羌賊,賊重命,想必禽(擒)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嘆息。
昔傅亮北征,在河中流。或人問之曰:“潘安仁作《懷舊賦》曰:‘前瞻太室,傍眺嵩丘。’嵩丘、太室一山,何雲前瞻傍眺哉?”亮對曰:“有嵩丘山去太室七十里,此是寫書誤耳。”
(1)登北芒(邙)遠眺,眾美都盡。光武墳邊杏甚美,今奉送核。
(2)洛下道路本好,青槐映蔭可愛。
(3)橋去洛陽宮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圓以通水,可受大舫過也。
(4)千金堤舊堰谷水,魏時更修,謂之千金塢。
(5)陵雲臺上有奇井,望之幽然。以一石子擲之,久方聞聲。
(6)石經文都似碑,高一丈許,廣四尺,駢羅相接。
途次舊沛,佇駕留城,靈廟荒頓,遺象陳昧,撫事懷人,永嘆實深。過大梁者,或佇想於夷門;遊九京者,亦流連於隨會。擬之若人,亦足以雲。可改構榱棟,修飾丹青,蘩行潦,致薦以時。抒懷古之情,存不刊之烈。
結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