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住房城鄉建委發佈
《重慶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實施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
重慶將統籌嘉陵江岸線
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
高標準規劃建設嘉陵濱江生態長廊
● 北起北碚與合川交界的草街航電樞紐,南至朝天門。
● 河道中心線長約69公里,兩側岸線共約138公里。
● 總面積約48.36平方公里,包含陸域面積約25.12平方公里(175米水位線以上計算)、水域面積約23.24平方公里。
● 主要包括河道、灘塗、林地等非建設用地及少量公園綠地。
● 到2025年,嘉陵江岸線生態格局基本形成,濱江生態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文生態品質顯著提升,為市民提供安全、生態、便捷、美麗的濱水公共空間。
● 到2035年,將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基本建設成為山水生態畫卷、人文風景珠鏈、便捷遊憩秀帶,打造成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的典範。
為高標準建設生態長廊,《方案》明確了保護重點區域、強化地災防治、加強生態修復、整治沿江建築風貌、打造工業遺蹟復興場、優化濱江交通體系等18項重點任務,並將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實施納入城市更新提升專項考核範疇,要求市級相關部門建立審批綠色通道,提高項目推進效率。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將統籌制定生態長廊相關技術導則,確保沿江各區建設工作規範統一。
為打造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重慶計劃2022—2025年在嘉陵濱江區域重點推進29個項目建設,包括嘉陵江順水寺半島公園、北碚區嘉陵江右岸水土大橋段消落區綜合修復治理工程、新北溫泉公園、盧作孚紀念館片區更新、磁器口鳳凰山公園等,涉及渝中、沙坪壩、江北、北碚、兩江新區等區域。
為何建?怎麼建?
又將給嘉陵濱江帶來怎樣的變化?
一起來看看吧~
本底
生態稀缺、生物多樣、人文薈萃
在重慶“兩江四岸”中,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及周邊區域擁有生態稀缺性、生物多樣性等天然優勢,彙集名人、江城江鎮、農耕、工業等人文鄉愁,具備建設生態長廊的優良本底條件。
在這裡開展生態長廊建設,把生態島灣、臨江石崖、溼地草甸等生態場景,以及諸多濱江人文風景有機串聯起來,可以形成一幅幅美麗的山水詩意畫卷,讓廣大市民切實感受到城市裡的鄉愁。
2022年4月10日,嘉陵江溫塘峽雲海景觀 秦廷富 攝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休閒關注點也從城市走向郊野,開發沿江觀光、科普、休閒和度假文娛體驗功能,形成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風景線,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休閒娛樂需求。
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以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沱江、涪江為主體,其他支流、湖泊、水庫、渠係為支撐的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嘉陵濱江生態長廊,有利於推進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共保工作,是雙城經濟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保護
實施精細化生態環境空間引導和管控
目前,嘉陵江兩岸存在自然生態有待保護修復、歷史文脈保護彰顯不足、遊覽可達性不佳等問題。
《方案》的一大亮點,就是對嘉陵濱江實施精細化生態環境空間引導和管控。
《方案》提出,以生態優先、保護為主、修復為輔、人水和諧為原則,將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和生態合理利用區三大區域進行生態建設,打造山水生態畫卷、人文風景珠鏈、便捷遊憩秀帶。
在生態保護方面,《方案》不僅提出保護嘉陵江沿岸極具地域代表性的北碚榕、縉雲黃芩、縉雲衛矛、黃葛樹等樹木,長江鱘、遊隼、畫眉、胭脂魚、巖原鯉、中華秋沙鴨等野生動物,以及江灘溼地、江中石等鳥類駐留地,還特別提出保護江灣、回水沱、碚石等特色地形地貌。
對嘉陵濱江動植物及地理環境提出如此明確和詳細的要求,在重慶濱江建設過程中都是非常少見的,對探索大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兩江新區段 張錦輝 攝
在增強遊覽可達性方面,《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在常水位以上貫通濱江步道,有機串聯綠地廣場、觀景平臺等濱江公共空間;在地勢平坦區域,結合公園綠地、功能佈局等打造特色休閒自行車道;結合濱江路設置多條公交巴士專線,依託水陸交通系統組織生態長廊內部遊憩線路,形成濱江特色交通系統,滿足更多市民親水、悅水需求;配套智慧驛站、智慧公廁、智慧泊車、智慧健身等設施。
扮靚
提升“顏值”打造更多熱門打卡地
《方案》另一大特點,是在厚植文化底蘊、塑造區段特色的同時,增加沿線煙火氣息,推動嘉陵濱江生產、生活岸線融合發展。
具體而言,就是提升嘉陵濱江的“顏值”“氣質”。
磁器口、金剛碑、水土老街、悅來場……嘉陵江兩岸不僅分佈著許多歷史文化街區,也蘊含著不少重慶人文歷史故事。
《方案》提出,打造鄉愁江鎮、工業記憶、山城印象等標誌性場景,在留住城市記憶的同時彰顯城市內涵,具體通過延續江鎮江村鄉愁傳承地、打造工業遺蹟復興場、策劃嘉陵名人追憶廊等方式,推動人文記憶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增強市民和遊客的濱江歷史文化體驗感。
如對江北化肥廠、特鋼廠、嘉陵機械廠等有保留價值的舊工廠片區,將進行轉化改造,打造標誌性工業時尚公共空間,激發工業遺蹟活力,注入文創產業“活水”,打造文化藝術創意街區、工業文創園等。
濱江岸線成了市民休閒打卡的好去處 悅來投資集團供圖
此外,為滿足不同人群遊憩需求,《方案》還提出,通過人氣江灘、山城陽臺、濱江步道、陵江驛渡等標誌性場景突出便捷遊憩特色,將嘉陵江沿線建成全齡友好的濱江公園示範帶;適度佈置兒童遊樂、康體運動、休閒“打望”等活動場所,打造市民共享的親水空間。
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建成後,將成為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濱江生態帶,成為時代與歷史互相映襯的新型濱江景觀帶,一步一景、步步皆景,市民將獲得更多親水、樂水優質體驗。
通過保護修復江峽相擁、生態島灣、溼地草甸、田園風光、臨江石崖、水鳥翔集等標誌性場景,保持濱江生態性、原真性和完整性,構築生態名片。
建設亮點>>>
✔ 重點保護溫塘峽落葉林帶、觀音峽闊葉林帶等6處成片林地,溫塘峽、觀音峽峽口等4處成片柑橘果林,以及同興老街、五彩濱江公園等13處成片天然草甸。
✔ 保護溫塘峽、觀音峽2處峽谷,大沱口、江家沱等4處回水沱以及下白鶴灘、徐家灘等11處江灘,竹溪河、後河等17處溪流入江口等一批特色地貌單元。
✔ 對沙濱路(磁器口至井口)、嘉陵江右岸水土大橋等區段開展生態修復。
沙坪壩區磁器口碼頭 圖片來源:沙磁薈
優化濱江腹地城市功能,加強風貌管控,傳承歷史文化,打造鄉愁江鎮、工業記憶、山城印象等標誌性場景,串聯濱江人文珠鏈,彰顯城市內涵。
建設亮點>>>
✔ 重點開展建築風貌整治,對老街、老鎮、老社區等濱江建築立面進行定期清潔,拆除、改造藍色彩鋼屋頂、雨棚等。
✔ 保護磁器口、金剛碑、澄江老街3個歷史文化街區及同興傳統風貌區。
✔ 對抗戰兵器工業舊址群第二十四兵工廠、第二十五兵工廠等文保單位,特鋼廠舊址等歷史建築,抗戰內遷藥廠建築群等工業遺產進行保護。
✔ 對江北化肥廠、特鋼廠、嘉陵機械廠等有保留價值的舊工廠片區進行轉化改造。
嘉陵江畔的重慶特鋼廠 圖片來源:沙磁薈
建設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慢行系統、特色碼頭渡口等,營造人氣江灘、山城陽臺、濱江步道、陵江驛渡等標誌性場景。
建設亮點>>>
✔ 在金剛碑、東陽、水土、悅來、蔡家、禮嘉、井口、磁器口、洪崖洞、朝天門等處佈局遊憩活動和集散空間,推進新北溫泉公園、北碚白魚石公園、悅來濱江公園二期、順水寺半島公園建設。
✔ 在溫塘峽、觀音峽、水土、江北化肥廠、悅來、禮嘉等區域佈置山城陽臺,推進悅來濱江路觀景平臺建設及悅來嘉陵江濱江休閒道、北塘峽江步道貫通。
✔ 新建或恢復特色纜車和過江索道,打造集通勤、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多元公共交通體系。
✔ 恢復水土碼頭(水沱驛)等沿江集鎮碼頭渡口,提升三勝渡口特色車渡,對兩江遊航線延伸至大竹林的可行性及具體方式進行研究論證。
✔ 策劃螢火蟲觀賞營地,自行車、水上運動訓練基地等自然風景、運動休閒、民俗風情活動。
這樣的嘉陵濱江生態長廊
您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