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 羽田正 / [日] 小島毅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品方: 後浪
副標題: 東亞海域交流300年
原作名: 海から見た歴史:東アジア海域た漕ぎたす
譯者: 張雅婷 / 陳健成
出版年: 2023-3
頁數: 304
定價: 66.00元
裝幀: 精裝
ISBN: 9787513940139
【編輯推薦】
★ 在東京大學副校長、紫綬褒章獲得者羽田正教授的組織下,集結數十位學者,發揮超強的史料蒐集和整合能力,以大量細節充實展現亞洲東部這片過去被人們所忽略的蔚藍海域。
★ 跳出國別史的限制,將航海、商貿、造船、交通網絡、港口、移民、技術、信仰變遷、政治角力、文化交流等紛繁的線索,編織成清晰的海域交流脈絡圖。
★ 與許多人以為的不同,中國不止是一個大陸型的國家。在鯨波浩渺的的海域中,在浮槎萬裡的大海彼岸,從黃海、南海到日本內海,從朝鮮、琉球、日本到越南、菲律賓、印尼……中華文明的發散、流播與落地生根,深刻影響著古代東亞文明的交往與對話。
【內容簡介】
本書從海洋的視角出發,擷取了近代以前三個不同的百年(1250—1350、1500—1600、1700—1800),觀察以黃海和東海為中心,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的歐亞大陸東邊海域,梳理了基於海洋而產生的人員交流、港口與海洋貿易,技術、信仰、文化的傳播等,以素描般的全景圖方式,重現各個時代的海域及周遭環境的特徵。敘事上打破了將陸地視為歷史描述重點的傳統思維,引領讀者從海洋這個新的角度觀察中國歷史的側面,探索東亞歷史與海洋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編者簡介】
羽田正,1953年生,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東京大學副校長,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專攻世界史。2017年獲紫綬褒章。代表學術著述有《伊斯蘭世界的創造》《全球化與世界史》《東印度公司與亞洲之海》等。
小島毅(監修),1962年生,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主攻中國思想史,專研儒教史、陽明學等。近年來嘗試從東亞視角和中日交流角度來講述日本的歷史,相關著述包括《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儒教的歷史》《儒學與明治維新》等。
【譯者簡介】
張雅婷,1980年生,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學位,喜愛閱讀與翻譯。
陳健成(譯校),1984年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學士、歷史系碩士,現為東京大學研究員。主攻近世中國思想史,研究之外譯有日英學術論文、著作十餘種。
目 錄
前言 來自海洋的召喚
一 我們的海圖
(一)何謂“從海洋看歷史”
(二)本書的舞臺和構成
二 海洋環境和船
(一)歐亞大陸東側的海和風
(二)船和航海
第一部 開拓海疆 1250—1350 年
一 時代的素描
擴及歐亞大陸、印度洋的東亞海域
擴散、共生的人們
政治權力的寬鬆或柔軟姿態
東亞海域的兩個局面
二 海域交流的舞臺背景和旗手
沿岸各地區的社會動向
往來海域、與海搏鬥的人
三 海商擴張的海域交流—開放性的擴大
政權實施柔軟、寬鬆的海上貿易管理
“外來者”的擴散
政治權力和商業的接近
經濟、往來圈擴大
四 蒙古西征與其影響—開放中的封閉性
蒙古對“海路”的掌握企圖和軍事活動(1)—經略日本
蒙古掌握“海路”的企圖和軍事活動(2)—南海經略
相關各地區的反應
東海的貿易盛況與政治的緊張
五 物品和技術的往來—邊緣的擴大與雙向流通
從中國輸出的物品
流向中國的物品
江南生活文化的普及
從“文明”輸入到“文化”輸入
第二部 相互爭奪 1500—1600 年
一 時代的素描
從皮萊資到卡萊蒂
朝貢/海禁體制與東亞海域
政治動搖與開發進展
邁向去中心化、多元化的時代
三個“互相爭奪”的局面
二 大倭寇時代—東亞貿易秩序的變動
倭寇
海盜與水軍
葡萄牙勢力的登場
雙嶼的繁榮和衰微
王直的“可能性”
東亞海域的經濟和日本白銀
承認互市貿易的嘗試
三 海商的時代
1591年的對中貿易摩擦
重組東亞貿易體系
華人海商與其交易圈
海商的群像
港口和居留地的景緻
海域亞洲的商品
東亞海域的“白銀的時代”
“互相爭奪”與新興勢力的抬頭
世界規模的物品與人的移動
四 多元混合的文化發展
從港口看東亞海域
擴大的交易圈與航海神
基督教的傳教與相剋
聯結海域亞洲的陶瓷之路
反映時代的屏風
海域交流的擴大和南蠻漆器的誕生
火器技術的新發展
大量出版的時代與出版技術的融合
漂洋過海的日本資訊
再度登場的豐後府內
第三部 分棲共存 1700—1800 年
一 時代的素描
兩次漂流事件
生還的漂流者
圍繞東海的權力與“海洋的和平”
東海的週邊—南海的漂流民
東海和南海的“差距”
作為“邊界”的海洋
二 海商和“近世國家”的“分棲共存”
18 世紀海上世界的旗手
華人海商的戎克船
貿易港的商人團體
東印度公司和港腳貿易
聯結國家的船與人員
貿易都市長崎
沿岸航海與國內海運
與海對峙的權力
日本列島的諸權力和海域交通
海與權力的結合形態
三 交流及居留的壓縮與集中
正德新例和信牌騷動
“政治之海”的非政治化
“近世國家”間的關係面面觀
“近世國家”致力於“分棲共存”
清朝的出海限制和出入境管理
日本、朝鮮、琉球的“海禁”體制
海上勢力的重整與沿岸警備體制的完備
外國人居留地和居民的形態
漂流民與遣返體制
四 跨越海洋的商品和信息
海域交流的變化─從人到物品
某漂流唐船上的貨物
由交易路線所見的東海和南海
渡海商品的“日用品化”
往來海域的商品與貨幣
產業、貿易構造的重整與國產化的進展
人口的增加與移動—南海的“華人世紀”
資訊交流的印刷化
從抄寫到改編,再到成為“傳統文化”
對海域交流的憧憬和警戒
航海信仰的“本地化”和“近代化”
作為“邊界”的海—走向“分道揚鑣”的時代
參考文獻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