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典籍大全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免費下載+免費使用
腰以下半身夜間汗出不止,有別於半身汗出和陰虛盜汗,此乃脾溼失運,加之氣化功能失常,溼無出路,鬱久化熱,迫津久洩之候,餘以“五苓散”加味治之,每取速效,茲舉驗案如下:
葉某,男,32歲。1990年9月6日診。
脈象沉澀,舌淡白膩苔,自訴腰以下半身夜間出汗不止2年,起於熱天過食冷飲之後,又過食滋膩之品,伴有四肢疲軟,納食不香,小便短黃,皮膚髮癢等症,兩年來易醫多處,曾服“當歸六黃湯”加減、“桂枝龍骨牡蠣湯”加味等多劑無效。
近半年來除夜間汗出不止外,且有雙下肢發熱如火燎之感,每至凌晨緩解。
證屬溼鬱中下焦致樞機不轉,升降失利,三焦氣化功能失常之候。
擬仲景“五苓散”合丹溪“四妙丸”加味治之,處方:桂枝、茯苓、白朮、蒼朮各15g,豬苓12g,黃柏、厚朴10g,澤瀉、川牛膝、薏米、忍冬藤各30g,日一劑,水煎服。
藥服5劑複診,自訴2年頑疾已十去八九,除夜間稍有微汗外,其餘諸證均消失。效不更方,原方再進5劑,諸證全除,追訪3年無復發。
按:治汗之法因虛宜澀,因熱宜清,因溼宜利。又治溼大法化、利、逐,溼在下焦宜利,溼在中焦宜化,積而成水用逐。此症夜間腰以下半身汗出,甚於午夜陰氣隆盛之時,乃因溼為陰邪。凌晨陽復陰匿,故汗稍緩解。足證因溼而汗。
筆者每以仲景五苓散化氣行水,鼓盪中焦樞機。冉雪峰謂之“一片神行,其靈妙之處與桂枝湯相似。”且桂枝一味,可通陽、利水、發汗、祛邪、扶正、降逆、升陷、固攝。
益氣化水,水化氣,樞機運轉正常,三焦氣化一片活潑。此症內傷生冷,繼過食滋膩,舌淡苔膩,顯屬溼滯中下二焦。五苓散化中有利、利中有化,尤其針對中下兩焦並病。
方中重用澤瀉之意,乃澤瀉不但能使有形之水下行,且能使無形水氣上滋澤潤諸髒。冉雪峰雲曰:“澤曰瀉,昭其實也,但人多知其渴,而不知其澤。所以對重用澤瀉意義,殊少體會。”
合“四妙丸”之意,在於清中下焦溼鬱化熱,氣鬱化火,中下焦溼熱氣火得清,樞機活潑,升降復位,則無迫津外洩之憂。又重用川牛膝乃取其祛風、利溼、破血下降之性,尤破下肢絡瘀,加忍冬藤助其祛風通絡,清除下焦溼熱,更能化解經絡中之溼熱痰瘀膠著,故午夜雙下肢發燒亦隨之消失。
潘某,女,68歲。1992年1月12日診。
形體豐腴,脈象沉澀,舌淡白膩苔,自訴腰以下半身夜間出汗兩年餘,伴四肢疲軟,納食不香,小便短黃混濁,皮膚髮癢等症,又素嗜生冷滋膩之品。
易醫多處未效。近2月來除夜間出汗外,亦於晚上9~10時開始下肢輕微發燒,尤服偏寒涼中藥後,更增汗出。旬日前因頓服寒涼中藥,突發腰以下身痛、酸、重、木,不能俯仰,活動受限,不能獨自起床,前醫診為腰肌勞損,服藥10劑罔效。
筆者據其舌白,苔膩,形豐,且服寒涼藥諸症加重,胃脘不適,今又服涼藥致痺,辨證為因溼致汗,因溼致燒,因溼致痺。
擬仲景五苓散加味治之,處方:桂枝、豬苓、茯苓、蒼朮、炒小茴各15g,生白朮60g,澤瀉、檳榔各30g,厚朴10g。日一劑,水煎服。藥服3劑複診,自訴諸證大減。原方減檳榔量再進5劑,諸證如失,追訪兩年無復發。
按:此患雖年邁古稀,但形豐體胖,乃痰溼之體,加之飲食不節,顯屬因溼致病。方中重用白朮之意乃白朮能去諸經中之溼而理脾胃,且有汗則止,無汗則發,能消虛痰。
陳士鐸謂“白朮善通腰臍之氣”“必須多用乃神”。傅青主治因溼致痺重用90g小茴香,有大補命門,溫中散寒,立行諸氣之說,且有鎮痛之功。
合檳榔利氣逐水,蓋氣行水亦行,且檳榔有宣通五臟六腑壅滯之說。諸藥共奏化氣行水,鼓盪中焦樞機溼祛,五臟六腑宣通,則汗、痺諸證則愈。
仲景五苓散方簡效宏,其靈活變通寓於其中,筆者臨症靈活變動其藥量,或合用時方,或藉助效藥加味,用治因溼致汗,因溼發熱,因溼致痺,因溼致瀉等等諸因溼纏綿之痼疾,每每應手取效,實有妙用無窮之感。
注:本文摘自《四川中醫》,1996年(第14卷)第二期,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非專業人士請勿盲目試用!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