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典籍大全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免費下載+免費使用
李可簡介:老中醫李可,男,漢族,山西靈石人,生於1930年,畢業於西北藝專文學部。逆境學醫,經全省統考獲中醫大專學歷。曾任靈石縣中醫院院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山西分會會員。
李可:經絡問題很少研究。因為傷寒的六經辨證和經絡有絕大關係。傷寒的六經實際上就是十二經的一個簡化。現在也有研究《傷寒論》的人,他們認為六經就是六個證候群。
這是在純粹的胡說八道,因為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當時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啊,他所遵從的那些個基本觀點他在書裡面都講到了。所以這絕對不是現在理解的《傷寒論》,就只是乾巴巴剩下這麼幾個方子,這幾個方子可以治什麼病。
為什麼能治?他鬧不清楚。研究這個《傷寒論》,如果離開六經,離開臟腑之間的這個關係,那麼你就研究不通。彭子益對於《傷寒論》的認識啊,那是古往今來最高的一個,你從他那個路子,你不僅可以入門,還可以登堂入室。但是他的觀點很多人都不接受。
李可:因為他們做中西醫結合研究已經形成一個體繫了。你就比如說在這個民國時期,那些搞中西醫結合很著名的人……比如說現代版本的《傷寒論》最早就是陸淵雷著作的。
陸淵雷對《傷寒論》的認識太皮毛了,言不及義啊,他所講的就是中醫怎麼樣與現代醫學的基礎理論、生理學的觀點、病理學的觀點套在一塊兒。這哪有那麼容易啊?你研究中醫,可以拿西方的東西作對比,但是你要把它們融合在一塊那完全不可能。
李 可:中西醫不能結合,可以互補。中醫辦不到的,可以請西醫幫忙,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中醫大部分都可以解決。
你說我們國家單單是有記載的歷史就有五千年了,而西醫進入中國才不到兩百年,它們沒來之前那幾千年中華民族怎麼樣活過來的?(笑)歷史上有好多次大型瘟疫啊,有好多小國家都被亡國滅種了!我們中華民族十幾億人口是怎麼樣延續到現在的?這些主要是中醫的功勞。
李可:那是胡說八道。中醫和西醫可以互補,但絕對不能結合,因為中醫、西醫是兩種體系。一個是東方醫學,以古代文化、哲學為基礎;一個是西方醫學,以現代的機械唯物論為基礎,只能看到具體的某一點。
從西醫上看一個細胞可以分成幾百萬個去研究,只是研究那個微觀的東西,但是微觀 與整體之間有什麼關係他不管。西方醫學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這個很大的弊病了。
李可:日本醒悟得早啊,否則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就把中醫取締了,哪裡還有現在的漢方。我們解放初期的時候,也是認為中醫是封建醫學,中醫不科學,中醫如果要存在那就必須科學化、現代化……這其實是一種很巧妙的消滅中醫的方法。(笑)
李可:啊,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李可:理由就是全國的中醫全盤西化,這就是最明顯的現狀。
李 可:民間可能還有堅持中醫的人。但是就是從這個正規大學裡面,系統培養出來的一代人,我就不敢期待嘍。因為現在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來辦中醫學校啊,理論和臨床都分開——講課的是教授,哇啦哇啦,講就行了,你給他個病人他也不會看;臨床呢,又是另外一套。雖然西醫是這樣教育的很成功,但是中醫用這個方法那絕對失敗!
李可:現在能夠獨當一面的,有這麼三五個。
李可:山東有一個,在中醫藥大學;廣東有幾位;廣西有一兩位。
李可:讓他們自己去奮鬥,紮紮實實做自己的工作。在山東的那個學生把他這幾年看的各種病的病例,都做了系統的總結。統計現代醫學認為不治之症的病例,我們中醫治療好了多少,治療結果都有西醫的診斷,有西醫的最後鑑別,他肯定沒話說啊。
李可:他們呢,就是在他們所在的那個省、市,辦一些研究機構,招一批學生,或者不固定地開班授課,用這個方法來往下傳。我很擔憂的是沒人繼承,只要是誠心誠意學習中醫的,我都會帶一段時間。但是堅持學下來的人很少,他們顧慮太多。比如西醫出事故不是大事,中醫出事故就是大事了。所以他們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李可:沒有。我最近很少看病。
李 可:學中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沒有信心不行。當醫生要發大誓願,學醫不是為了去賺錢,你不能考慮自己,只是想著怎麼把病治好。有了這點,膽識自然就有了,附子就敢用了。膽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可:如果沒有冒險精神,就很難成功。我去救病人,也有朋友說你是個二百五,去救病人,也沒有紅包,萬一死了,他要敲詐你。(笑)而我當時只是想怎麼把病人救活,不會去想別的。在病人生命都要沒了的情況,醫生一心想著趕快救他,就算沒成功,病人也是能夠理解的,農村的百姓非常淳樸。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