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點擊海報,立即選購星空間上新佳作
藝術家煙囪的創作方式很是多樣,除了讓他火出圈的漫畫外,他還創作架上繪畫、拼貼、布藝縫紉等等。
他的作品內容,則經常以自己為主角,將生活中碎片化的素材結合在一起,融合他杜撰出的故事情節,用樸實的筆調,盡力讓觀眾誤以為畫中的敘事就是他本人的真實經歷,畫面代入感十足。
煙囪的作品,曾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V&A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參與展覽,作品並被V&A博物館永久收藏。
這源於藝術家生活中養了多年的貓,貓咪會與他對話,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會在藝術家情緒低落時給予安慰。
所以在煙囪看來,動物與人沒有區別,都有著它們獨立的情感與意志,這也印證在上新作品《我和貓小稿》中:貓咪猶如一個與煙囪並肩前行的夥伴,擁有與人類無異的靈魂。
繪畫《末世漫畫家》中同樣出現了貓咪的形象,它依偎在禿頭身圓的“末世漫畫家”懷裡,如同人類在一片灰暗末世中最後的溫暖。
煙囪對周遭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也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他從不會因為沒有東西畫而發愁,生活中的對話、情緒、哪怕是足不出戶的居家活動,都會被煙囪畫進作品裡,他覺得就算是一個人獨處,也能從中汲取足夠豐富他想象力的素材。
日常生活中的溫馨歡樂與社會冷暖,無論是喜是悲,都在煙囪的畫筆下化為自帶揶揄嘲諷的幽默,也讓看過他繪畫的觀者,總會不由得代入其中,浮現會心一笑。
煙囪曾在自述中坦言,藝術業界的那些事,特別是去掉藝術本身的那部分有關於生意、人情往來、壓榨藝術家、藝術家跳槽等等這些周遭世界的事情,讓他在畫的時候就特別有感覺。
在業界,他也不是“筆耕不輟”類型的藝術家,創作也總有拖延的時候,有很多作品都是展會開始前不久才完成,但他也能每每趕上。
水彩畫《展覽03》描繪了在一場藝術展覽上,觀眾拿著“一個方塊”對著藝術作品的情景,像極了現實中去展覽參觀打卡拍照的每個人,而主角“花生人”在拍照的時候,每一幅俏皮的作品也在看著他。
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之下,其表達出的是藝術家觀察到的由藝術品萌發的社交屬性。
就像《穿黑T恤的我之一》中那樣,藝術家自己鬍子拉碴的形象佔據了整個畫面,呈現出的就是創作當下那份輕鬆閒適的心情,現代人每天辛苦追求去營造的“鬆弛感”在煙囪筆下似乎就是與生俱來。
煙囪繪畫自始至終保持的、獨樹一幟的扁平卡通感,也經受過目光挑剔的二級市場考驗。
2022年末的北京保利秋拍上,他的繪畫作品《我很快樂,你不用說》以人民幣112萬元成交,成功邁入“百萬元俱樂部”。
在本次星空間上新的煙囪原作中,這件2022年作品《夜間聚會》尤為吸引目光。
畫面中五個朋友席地而坐,把酒言歡;畫面上沒有文字,也沒有除了黑色、灰色之外的其他色彩,但我們卻能從中感受到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這便是煙囪繪畫的神奇之處。
童年時煙囪唯一能接觸到與藝術有關的事物就是漫畫,看漫畫的過程讓他很是享受;等到長大後他看到畢加索、馬蒂斯等大師作品,他感到與小時候看漫畫一樣都能獲得精神滿足。這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創作,漫畫與其他表現形式無異,更沒有高低之分。
畢業後煙囪之所以堅持畫漫畫,並且在不同媒介的創作中都保留了漫畫的風格,也包括了他對漫畫媒介的遺憾。
他覺得大部分漫畫都聚焦於如何講好故事,因此傳統藝術行業中,很多人都不覺得漫畫是藝術形式,而只有博物館、美術館中的收藏作品才是。
而煙囪希望畫面能在漫畫中佔據一個主導位置,成為一個故事、一個氛圍或是一個想法的載體,讓人只通過畫面不看文字,就能感受到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強調漫畫的藝術屬性。
在煙囪的紙上拼貼作品《畫畫之一&畫畫之二》中,我們能直觀感受到藝術家畫面上的故事:他努力創作,畫到筆刷都炸毛了,作品都流下了“淚滴”;繼而他跪地刻畫,哪怕只是一件迷你的作品。
拼貼是煙囪多年來一直在做的,2014年還以“拼貼”為主題在星空間辦過展覽。對於煙囪創作媒介的變換與嘗試,策展人周翊這樣寫道:“從熟悉的漫畫到電腦、畫布、剪刀、膠水、針線,他通過更換媒介自覺調整創作。這很像是機器思維,定期初始化,保持活力、更新系統,什麼時候也不懈怠。”
煙囪2013年的大幅拼貼作品《花》,就展現出藝術家不斷“自我更新”的特性。
夢幻搖曳的花卉與懷舊的藍色背景結合,畫面在乍看之下絲毫沒有典型煙囪作品的風格,細看時花叢中擁有笑臉的小蜜蜂,好像才有幾分煙囪漫畫的影子。
在剪貼、拼湊的過程中,藝術家最本能的釋放自己在色彩上的感覺,色彩能否相襯、能否碰撞出火花,也是藝術家無法料及的。拼貼過程中不可預測的色彩,成為了具有感染力的表現手段,無論是讓創作者還是觀者,都能在不期而遇間撞見一個心靈愉悅的瞬間,
煙囪對媒介的大膽嘗試,也體現在本次上新的獨版瓷盤上,每一件都為藝術家在2014年手繪而成,獨一無二。
瓷盤上的小繪畫,時常讓人意想不到,簡單的幾筆卻將煙囪筆下的詼諧、趣味、諷刺一一展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次星空間帶來了5件不同款式的煙囪手繪瓷盤,僅千元就能收藏一件藝術家獨版原作,非常不容初入藝術收藏的朋友錯過。
本次星空間上新,藝術家徐毛毛的三件繪畫原作很是值得關注。龍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時代美術館都收藏了徐毛毛的作品,她還曾於印度尼西亞國家美術館、時代美術館、龍美術館等大型機構參展。
徐毛毛的繪畫用色大膽、色彩明亮,抽象的造型線條簡約現代,筆畫之間充滿了藝術家的奇思妙想。
藝術家很善於將自己創作時的直覺用符號及顏色表達出來,近年來她的創作愈發走向極簡和扁平,點、線、色塊和高純度的顏色構成的畫面留給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
《我和奇遇II》展現了徐毛毛近年的新嘗試,藝術家用未經調和的色塊袒露心跡,讓觀者感受她在創作時細膩而微妙的情緒。
徐毛毛曾在採訪中坦言,她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會在畫布上隱藏自己的情緒,覺得一旦表露出來,就會削弱它的力量。但隨著時間流逝,她發現如果再在畫面上隱藏創作者的心跡,它就會走向消失。
草莓、乳房、肝臟、大管子、斑馬是徐毛毛繪畫中經常出現的元素符號,反覆的出現也構成了藝術家獨特的創作標籤。
《我和章女士摘草莓》中我們已經很難辨認出這些曾經具象的事物,只有依稀可見的輪廓和顏色給予觀者有關圖像的提示。
徐毛毛作品源於生活中微小的際遇和事情,可能是一次外出、一本書、一場對話、一首歌,比如經常畫草莓,就是源於和姥姥一起摘草莓的回憶。
徐毛毛說,她想在畫面中盡力表達美好的東西,但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創作,也讓她的畫自然地在高飽和度色彩下透露著隱隱的感傷與虛無。
在她看來,無論作品風格如何變化,她始終想在其中表達的內核,正是“讓一切都消失的虛無感”。
《三個空房間和一個地下室W》是徐毛毛“房間”系列中的一張,這個系列有關一個奇異的夢境。元素之間似有關聯但同時也毫不相關,色彩和構圖卻展現出藝術家不同以往的啟發及創作狀態,一種歸於平靜的氛圍由此而來。
從事創作多年,徐毛毛一直在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或隱藏或暴露自己的心跡與情緒,不論是過去卡通風格的繪畫,還是現在抽象極簡的新作,都承載著藝術家不同時間段不同境遇下的心境,同時也是藝術家與外部世界持續溝通的出口。
目前一條藝術僅有三件徐毛毛原作在售,很是難得,敬請藏家不要錯過。
溫凌,無題2015之21&22&23&35&28&31,2015
藝術家溫凌的創作涉及繪畫、動畫、攝影等多個領域。他於2001年開設了中國最早的攝影博客,也是知名繪畫社區“綠校”的發起人之一。近年溫凌專注漫畫創作,已經出版多部個人畫集。
創作中,他常以輕鬆的表達方式抵消生活中的粗糲,讓自己始終對生活與藝術創作飽有熱情。
這次上新,包括了一套以6件水彩畫為組的《無題2015》,是溫凌2015年創作的水彩畫人物系列作品。
溫凌說他在畫人像時不會在意這個形象具體長什麼樣,他只在意那個人在他腦中的印象,在《無題2015》中出現的形象,便是藝術家潛意識中“畫家”的樣子及日常。
但在同系列的《無題2015之24》中,我們又能看到溫凌筆下的畫家,變成了一隻老虎,正在畫布上興奮地畫著貓。
溫凌如此充滿想象力的創作,與曾是兒童插圖畫家的父親溫泉源有著很大的聯繫。溫凌從小看著父親畫的畫長大,小狗小貓在他眼裡都是擬人化的存在,他從小就覺得,“站著的形象”不一定是人類,可以是任何奇妙的生物。
在2013年,溫凌開始嘗試用鉛筆打稿,謄到正稿上後再用水彩上色的水彩畫。畫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和兒時記憶裡父親畫畫的場景竟極度相似。
央美畢業、曾經叛逆的認為“油畫更高級”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這種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他在其後幾年中用水彩畫過父親、母親,也畫了他自己,向帶領他進入藝術世界的父親致敬,也向冥冥之中的宿命致敬。
從事創作數年,溫凌的作品被悉尼白兔美術館、武漢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收藏,但他最希望的,還是讓自己的作品進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去。
為此他設計過公交卡,還做了微信表情包。溫凌說,當他那些從不會去美術館的親戚把他創作的表情包發給朋友,他就感到特別自豪,因為在彈指間,一個迷你展覽就在手機屏幕上誕生了。
目前一條藝術多件溫淩水彩原作、手繪瓷盤在售,敬請喜歡他的朋友關注。
獨版雕塑,塑料,20x20x14cm(HxWxD)
此次星空間上新,還帶來了兩件日本藝術家金氏徹平的獨版雕塑。
他的雕塑創作運用生活中的常見材料,將其進行切割後再與其他媒材拼接而成,讓尋常用品的意義發生變化,煥發出日用之物的藝術生命。
他曾在橫濱美術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等大型機構舉辦個展。
獨版雕塑,塑料,20x20x14cm(HxWxD)
金氏徹平的創作第一步,就是從各處蒐集創作材料,讓不同物品的一部分在他的手中成為“新秩序”下的組成元素,因此人們很難從雕塑的面貌中猜想出“這個材料之前是做什麼的”,讓原來的物品與完成的作品間形成強烈對比,也讓觀者在現實與虛幻中游走。
獨版雕塑,塑料,18x15x12cm(HxWxD)
這樣的創作方式,也“逼迫”著藝術家根據手頭能蒐集到的材料而展開想象,也正因如此,金氏徹平的每一件雕塑都是獨立而又與眾不同的存在。
藝術家由此也養成了收集物品的習慣,從最初的日用品、玩具,到後來的工具、雜貨,他的“物品收藏”隨時間而日益壯大,也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靈感。
獨版雕塑,塑料,18x15x12cm(HxWxD)
現任教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的金氏徹平,從2011年起,創作便延伸至景觀雕塑、佈景設計等領域,並在2012年獲京都市藝術新人獎,2015年獲得京都府文化鼓勵獎金,2018年獲第二十九屆高島屋文化基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