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枝苡仁湯
劉赤選經驗方
【處方】老桑枝 30g,生薏苡仁 30g,竹茹 15g,絲瓜絡 15g,蘆根 30g,冬瓜仁 30g,徐長卿 15g,豨薟草 15g,滑石 30g。
圖:薏苡仁
【功效】清熱滲溼,祛痰化瘀,通絡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劑,分 2 次服。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痺證,溼熱與痰火互結,痺於關節,症見關節紅腫劇痛或關節遊走性疼痛不止、高熱、煩渴者,用之可效。劉老認為,痺證的論治,風寒溼痺者不離祛風、散寒、利溼、通絡:風熱溼痺者當疏風、清熱、利溼、通絡。對病延日久不愈者,尤要注意調補氣血,或補腎、益腎、健脾,或祛痰化瘀,總的治則是補助真元,宣通絡脈,使氣血流通,則痺自愈。
2.創制益腎蠲痺丸
朱良春經驗方
【處方】熟地黃、當歸、淫羊藿、鹿銜草各 120g,炙全蠍、炙蜈蚣各 25g,炙烏梢蛇、 炙蜂房、炙地鱉蟲、炙殭蠶、炙蜣螂片各 90g,甘草 30g。
【功效】益腎壯督,蠲痺通絡。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另用生地、雞血藤、老鶴草、尋骨風、虎杖各 120g煎汁,泛丸,如綠豆大。每次 6g,每日 1 次,飯後服。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增生性脊柱炎。婦女經期及孕期忌服。該方用於臨床,療效顯著。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週期性、終身性、免疫性疾病,易反覆發作,纏綿難愈,留下不同程度的骨膜、骨質、骨關節破壞而致終身殘疾。益腎蠲痺丸選用補腎培本之熟地黃、淫羊藿、當歸等溫腎壯督之品外,又取鑽透剔邪、散瘀滌痰之功;蜂房、全蠍、殭蠶、烏梢蛇等,共奏益腎壯督、蠲痺通絡之效。在立法用藥、配伍組方上,標本兼顧,攻補兼施,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大隊蟲類藥與草木藥融為一體,突破了常規用藥方法,故臨床用於治療頑痺(類風溼關節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地烏蠲痺湯
姜春華經驗方
【處方】生地黃 60g,制川烏(先煎 15 分鐘)9g,威靈仙 9g,蠶沙 15g,秦艽 15g,烏梢蛇 6g,懷牛膝 9g,豨薟草 15g,五加皮 15g,獨活 9g。
圖:五加皮
加減:行痺加防風 10g,丹參 15g;痛痺加細辛 5g,桂枝 6g;著痺加薏苡仁 15g,蒼朮 6g,茯苓 20g;若痰溼留滯經絡則生地減量,酌加白芥子、海桐皮;在上者酌加羌活、 桑枝、桂枝;在下者酌加防己、木通、黃柏。
【功效】補肝益腎,祛風除溼,滋陰活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用法】每日 1 劑,水煎服,重者每日 2 劑,分 4 次服。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用於行痺、痛痺、著痺以及化熱傷陰的熱痺所致的肌肉、筋骨、關節疼痛、麻木、重著、腫脹(坐骨神經痛、風溼性關節炎、頸椎病、類風溼關節炎等病),亦有較好療效。方中生地黃甘寒,有滋陰潤絡、涼血清營、補益肝腎之功,姜老常用大劑量治痺,甚者可至150g。制川烏辛熱,溫經散寒、祛痺止痛。辛溫燥烈之品有傷陰耗血之弊,川烏與生地黃相配,共為主藥,取利除弊,相得益彰。秦艽、威靈仙、獨活、烏梢蛇祛風除溼,通絡止痛;牛膝、五加皮,強筋骨、補虛損;豨薟草強筋骨、祛風溼;蠶沙和胃化濁。諸藥合用,既補肝腎不足,又祛風寒溼邪、活血止痛。
登場書籍
《當代資深名老中醫秘驗單方精選》
本書是筆者廣集全國著名中醫學家的秘、驗、單方數千首,經整理而成的,從中精選近200位專家的秘驗單方近500首,範圍涉及內、外、婦、兒、腫瘤等臨床各科,近300個病種。每方列有處方、功效、用法、說明等。條理清楚,一目瞭然,使用方便,療效可靠。適用於廣大醫務工作者及自學中醫者使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當代資深名老中醫秘驗單方精選》,徐福寧 柏立群 霍敏◎編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全部圖片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