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55歲,是一名工地建築工人,由於感覺近段肚子總是痛,吃完飯肚子發脹,不消化,人一下子瘦了10多斤,實在是挺不住,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胃癌晚期,手術後半年廣泛轉移死亡。
李先生在5年前由於飯後感覺上肚子痛,到醫院胃鏡檢查,有胃潰瘍,還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醫生給開了吃的藥,由於自己事情太多,胃痛好一點後沒有堅持吃藥,再加上自己飲食又沒有規律,後來胃痛也時不時總犯。
李先生患胃癌後,醫生告訴李先生說: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患胃癌最主要、最危險的病因。
幽門螺旋桿菌是通過交叉感染經口進入胃內,部分被胃酸殺滅,部分則在胃粘膜存活下來。它憑藉其產生的氨及毒素導致胃粘膜細胞損傷和炎症反應並遷延加重。
幽門螺旋桿菌可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和引起消化性潰瘍復發,嚴重可導致消化道潰瘍穿孔和胃癌的發生。
除此之外,經常食用黴變食物、醃製煙燻食品以及過多攝入食鹽可增加患胃癌風險;長期食用含亞硝酸鹽較高的食品,也可增加患胃癌風險;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變化。
提醒有下表現,要及時診治:
1.80%的胃癌早期沒有如何症狀,但部分病人可出現消化不良症狀。
2.明顯消瘦
除胃癌可影響食物消化外,胃癌本身是消耗性疾病,可在短期內出現明顯消瘦,體重大幅減輕。
3.腹痛
胃癌常出現右上腹部疼痛,疼痛越發頻繁和時間延長。
4.胃潰瘍型胃癌可出現嘔血和黑便,並繼發貧血;胃癌引起梗阻可出現吞嚥困難或嘔吐;胃癌轉移肝臟出現上腹部疼痛並有黃疸。
如何預防胃癌?
1.這些人的胃幽門螺旋桿菌要根治
(1)慢性萎縮性胃炎
(2)胃息肉
(3)胃潰瘍和胃潰瘍術後
(4)有胃癌家族史者
(5)Menetrier:病本病曾有多種不同的名稱,如胃黏膜巨大肥厚症、巨大肥厚性胃炎、胃巨大皺襞肥厚、胃黏膜息肉樣腫、胃腺乳頭狀瘤病、肥厚性增生性胃炎等。
2.對上述有胃癌高風險人群要定期行胃鏡等複查,對癌前病變要及時治療。
3.阿司匹林、COX-2抑制劑、他汀類藥物、維生素類藥物有一定預防作用。
4.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1)要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在家庭傳播,避免不良母嬰餵食習慣感染;集體用餐要實行分餐制,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2)食物要多樣化,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偏食。
(3)不吃黴變食物
食物如果儲存不良或時間過長會黴變,要注意鑑別,不吃黴變過期食品。
家庭餐具、用具要防止黴變汙染食物。
(4)少醃菜、泡菜、醃製、富含高亞硝酸鹽的食品,多吃新鮮食物。
(5)戒菸、限酒和避免長期過食辛辣、刺激食物。
(6)保持良好心態、充足睡眠和鍛鍊,增強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