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世界冠軍欠賭債,用女星私密照抵債?為什麼有錢有名氣的人,還會去賭博?

網傳世界冠軍欠賭債,用女星私密照抵債?為什麼有錢有名氣的人,還會去賭博?
乒壇史上第7位大滿貫選手、乒乓球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張繼科,最近身陷負面新聞。

網傳張繼科欠了鉅額賭債,還將自己和前女友,明星景甜的私密照發給債主,試圖以此抵債。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大家怎麼也無法將自律的運動員與賭博聯繫在一起。

很快,張繼科工作室發佈聲明,否認張繼科有債務糾紛,也沒有洩露景甜的私密照。


但隨後,《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李微敖表示確有其事,債主還拿著私密視頻向景甜要錢,且已認罪,現在還在服刑。


緊接著,李微敖又曝光了張繼科的借款合同,合同顯示,張繼科借了五百萬的高利貸,有簽字、有手印,似乎是實錘了?


而在今天中午,有網友發現,安踏下架了張繼科的宣傳物料

目前,張繼科方已否認此事,並準備起訴,事情真相,尚未有定論。

今天,我們想借此事討論,賭博是怎樣毀掉一個人?

為什麼我們總說要像遠離瘟疫一樣,遠離賭徒?

賭徒賭到最後,失去人性

不論真相如何,不論主角是誰,因欠賭債,將前女友私密照抵押給債主,這件事本身就足以令人憤怒。

然而,在賭徒的世界裡,這種連累身邊人的事情很常見,甚至有過之而不不及。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杭州保姆縱火案”

2017年6月22日凌晨5點左右,杭州一棟公寓房間突然起火,一名母親和三個孩子葬身火海。

最大的孩子只有10歲,最小的才6歲。

而放火的人是家中保姆,莫煥晶。

保姆與這一家人無冤無仇,為何要下此死手?

澎湃新聞的調查揭露了保姆的作案動機。

莫煥晶的老家在廣東東莞長安鎮,母親早逝,但有親戚幫扶,生活無憂,有車有房,幸福美滿。


不幸的是,她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知情人稱,生完孩子後,莫煥晶開始打麻將,慢慢地,開始和村裡人買六合彩、網上賭博。還覺得不過癮,又去澳門賭,根本停不下來。



沒錢了,年息72%的高利貸也會借。

據悉,莫煥晶身陷7起民間借貸執行案,申請執行標的總額60多萬元。

她把丈夫家的錢輸光了,把父親買藥的錢輸了,接著借高利貸,最後,夫離子散,親戚疏遠,開始逃債之路,到上海、浙江紹興等地做服務員、保姆。

過程中,她依然不改賭博惡習,在做保姆時,偷僱主家的東西,繼續在網上賭博。

2016年,莫煥晶到杭州的朱小貞家當保姆,同住期間,多次偷朱小貞家的金器、手錶等進行典當、抵押。還曾以在老家買房的藉口,向朱小貞借了11.4萬。


直到放火案案發,莫煥晶也還有近20萬的物品沒贖回來。


說起來,她放火的原因,也不是想殺人滅口,而是想放火後,假裝救人,博取僱主家感動,順勢借錢。


你看,連這種可笑又喪心病狂的戲碼,都能想得出。


但實際上,為了拿到錢,賭徒已經沒什麼人性可言了,更殘忍的事都幹得出。

在網上搜索類似的新聞並不少——


像遠離瘟疫一樣,遠離賭徒

有人說,既然錢沒了,就不能不賭嗎?

沒那麼容易。

一旦陷入了賭博這種生活方式,由於自己身邊都是賭徒,再加上負債以及再贏一次的僥倖心理,結果是很難衝破這張惡性循環的網。

這些人,正如吸毒上癮一樣,被引誘得無以自控地去滿足自身的慾望。


△圖源:壹圖網

是的,賭博也會上癮,而且,一旦成癮,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演變成“病理性賭博”。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障礙(DSM-IV)》,他們會出現以下徵兆——

①腦海裡老想著賭博的事,追憶著賭桌上的風光時刻,或者計劃著下次該到哪裡與誰拼個高低;

②賭注要越來越大才覺得過癮;

③屢次想戒賭或少賭都不成功;

④企圖控制賭癮時,會覺得渾身不自在或者易發脾氣;

⑤情緒低落或者感到焦慮時,便想以賭來躲避問題;

⑥輸了就會想著什麼時候贏回;

⑦為了隱瞞自己的賭癮,不惜向家人或其他人撒謊;

⑧為了賭,曾涉及欺騙、作假、偷盜或失信等罪案;

⑨為了賭,曾傷害與親朋好友的關係,甚至因此失學或失業;

⑩為了賭搞到債臺高築。

所以,為什麼我們說要像遠離瘟疫一樣,遠離賭徒,因為嗜賭成性已經是一種病態心理,一種失控行為。

他們腦子裡經常只有賭博,總想翻本,千方百計借錢賭博。


對家人的情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異”,脾氣也會變得暴躁。為了拿到錢,他們會編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撒謊成性。

所以,有人說,賭徒說的話,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信。

如果沒有醫療干預,賭徒幾乎不可能自發停止賭博,經常是嘴上說著要戒,回頭又拿錢去賭。

當他們的借貸越來越多,信譽受損,與家人及朋友疏遠,就可能走極端,害人傷人。

網絡賭博,加速賭徒滅亡

俄羅斯著名作家陀斯托耶夫斯基小說《賭徒》中有一段話,形象描述了賭徒的心理——

“我把20美元押在偶數,贏了,於是我把所有賭注都押在同一地方。啊,又贏了!

連贏數局後,手上已有400多美元。

‘該回去了!’我想。

然而,一股奇妙的慾望湧起,像要挑戰命運。我把身上所有能輸掉的錢拿出來,一共800美元。我下注,輸了。

也許心有不甘,我把身上僅有的也押下,很不幸,我又輸了。

身無分文,才茫然地離開……”

從一時興趣,懷著娛樂的念頭參與賭博,到連續贏錢,到衝動、失控,一旦開始便無法停下,這是大多賭徒上癮的必經之路,也是賭博坑人的套路。

通過“參與賭博——贏錢的愉悅——輸錢的失落——再次賭博——贏錢,愉悅強化”的反覆循環,令人患上賭癮。

當你在賭場上,三五天就能贏得幾萬塊的時候,你會開始想,我為什麼還要累死累活地打工,進而徹底否定勞動的價值。

而這就是墮落的開始,從此以賭為生,即便沒錢了,也不可能再去工作了。

尤其是現在的網絡賭博,更是加速了上癮的過程。

以前要“培養”一個賭徒,先要讓他走進賭場,現在,玩手機時,無意點進的一個鏈接,就可能是網絡賭博網站。

人們對線下賭場有戒備心,但對網絡賭博卻容易掉以輕心。

△記者經常接收到這種網賭詐騙信息

然後,騙子通過後臺操作,操控輸贏,快速強化愉悅感,並“貼心”地推出“網賭+網貸”一條龍服務,不用四處找人,一秒借貸,短時間內,就讓人淪為賭狗。


26歲的網約車司機沈某,在手機上看電影時,彈出一個廣告,他好奇地點進去看,發現是一個賭博網站。


抱著“玩一玩”的心態,沈某便參與了賭博。結果,下注越來越大,越輸錢越想翻本。



短短几天,便將存下的7、8萬塊全輸光了。


於是,沈某便開始四處找朋友借錢,還在網上借款,但也輸完了。


這時,不甘心輸錢的他,產生了搶錢翻本的想法。


2021年11月,沈某尾隨他人,來到停車場,使用事前準備好的摺疊刀,挾持對方,勒索了近5萬元。


當初只是為了好玩,誰知一發不可收拾。


網絡賭博隱蔽性強、誘惑力大、套路深,一旦踏上這條不歸路,等待你的就是債臺高築,甚至家破人亡。


很多人連熬夜看手機都戒不了,就別幻想賭博贏錢了。


大家也要警惕,注意識別,不要點開不明鏈接。

遠離賭博

也遠離賭鬼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保姆縱火案莫煥晶被執行死刑:原本有車有房家庭美滿 沉迷賭博打壞人生好牌
2、四川長安網,沉迷網絡賭博!籌賭資搶劫5萬元獲刑10年
3、《家庭醫生》雜誌,我落進了濫賭的黑洞

  記者 | 路宛晨  編輯 | 李鉞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健康資訊

點擊關注中國家庭醫生視頻號

👇

推薦閱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