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個治“嘔吐”穴位:對其他療法所治無效嘔吐,也能迅速奏效

介紹一個治“嘔吐”穴位:對其他療法所治無效嘔吐,也能迅速奏效

中醫書友會
第347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本文介紹了一種治療嘔吐的穴位——止吐穴。該穴位可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嘔吐,對神經性嘔吐、藥物刺激所致的嘔吐、以及感冒、流感等外感病引起的嘔吐,也有滿意療效。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介紹一個治療嘔吐的穴位
作者/李珍傑

近兩年來,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一個療效較好的止吐穴位“止吐穴”(筆者暫自命名),經運用於臨床,治療嘔吐26例,均獲顯著效果,現將其膚淺體會簡述如下:

  • 穴位

本穴位於手掌面,腕橫紋正中直下0.5寸處(同身寸),即大陵穴直下5分,兩手共二穴。
圖選自大家中醫
  • 針法

用1~1.5寸毫針斜刺,針體呈15~30度角,針尖刺向中指端,即透向手針療法穴位“胃腸點”。大幅度捻轉強刺激,留針10分鐘左右,小兒患者可不留針。嘔吐輕者刺一側,重者刺二側。
  • 主治
各種原因所致的嘔吐,如急慢性胃炎、胃腸炎、潰瘍病、消化不良等的嘔吐,對神經性嘔吐,藥物刺激所致的嘔吐,以及感冒、流感等外感病引起的嘔吐,也有滿意療效。
  • 療效
治療26例,均有效,一般針刺1次即可,少數2次,26例中針1次的21例,2次的僅5例。其中嘔吐完全消失,再無發作的22例,減輕4例。
  • 病例
(1)張某,女,1歲,吐瀉2天,日夜瀉10餘次,嘔吐20餘次,發熱,厭食,食物藥水均難下嚥,診時已呈重度脫水,體質極差,經針刺二側止吐穴,強刺激,不留針,一次嘔吐消失,服藥飲水不再吐出,經補液服藥治癒。

(2)李某,男,57歲,多年來胃痛反覆發作,病犯時常兼嘔吐,於1978年8月15號就診時發病已十天,主症為上腹部痛,噁心嘔吐,一日5~7次,初為食物,後為苦水。經內服止吐中藥,及注射愛茂爾,針刺內關均無效,後改用針刺兩側“止吐穴”,留針10分鐘,間斷強刺激捻轉3次,針後嘔吐消失
  • 體會
嘔吐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表現,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嘔吐,但其病理基礎不外是反射性與中樞性兩類。
當然,引起嘔吐的原因不同,治療就必須針對不同病源積極治療原發病才能解決主要矛盾。但是,常見許多嘔吐患者,因持續嘔吐,往往影響服藥治療,還易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危害。所以,積極有效的控制嘔吐是很有必要的。
臨床用於止吐的方法雖較多,但其效果不甚可靠,對某些嘔吐往往不能控制,據筆者臨床體會,針刺“止吐穴”對各種嘔吐均有較好效果。對其它方法治療無效的嘔吐,也能迅速奏效。尤適用於醫藥條件較差的農村醫療單位。
因筆者臨床治驗不多,經驗很不成熟,今介紹供同志們共同探討和驗證。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遼寧中醫雜誌(1979年01期作者/李珍傑丨薦稿/張春雲編輯/居業、十三丨校對/王勤莉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