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小程序買買買

2022版公眾號文章目錄
艾(學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是菊科、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
分佈於蒙古、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分佈廣,在中國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乎遍及中國。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安胎等作用。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艾曬乾粉碎成艾蒿粉,還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
艾草根莖粗壯,鬚根纖細,地下根莖分枝多。野艾株高45~120釐米,家艾種植艾可達 1.8~2.5米。全株被絨毛,莖直立,長6~9cm,寬4~8cm,有縱溝槽,分枝或不分枝,葉互生,莖下部葉花期凋萎,中部以上葉片卵狀橢圓形,圓形有稜,外被灰白色軟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不規則的互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託葉,裂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正面深綠色,稀疏白色軟毛,背面灰綠色,有灰色絨毛上部葉無柄,頂端葉全緣,披針形或條狀披針花。頭狀花序多數,排裂成復總狀,長3mm,直徑23mm,無柄卵形,密被絨毛,總45層,邊緣膜質花紅色,全為管狀花,外圍花雌性,不育,位於中央的花能育,花冠頂端5裂,雄蕊5枚,聚藥,基部2裂,尖銳,子房下位,柱頭2裂,裂片先端呈畫筆狀,瘦果長圓形,長約1mm無毛。花期7月,果熟期1112月。

相信很多人對於艾草都不會陌生只要在鄉村生活過幾乎都見過艾長啥樣暗綠色的葉片葉背面的白色絨毛用手搓碎艾葉能聞到特殊的香味
出生併成長汕尾市陸河縣的我對艾的印象有六
1坐月子的女人家人會把艾草挖來取其根與雞一同煲湯用來補血但僅限於產後二十天以後的婦女飲用過早服用怕有收澀作用令惡露難排
2小時候夜晚寒咳咯白痰用新鮮艾味煮水水滾後再敲一個雞蛋進去雞蛋燙熟了就可以熄火喝湯吃蛋也可以吃艾葉止咳如神
3小孩在田野玩耍手要是被灌木棘刺劃傷出血隨時將野地裡的艾葉摘一片揉爛了敷傷口上止血如神
4艾葉與糯米做成的餈粑本地人叫艾粄
5幹艾葉連梗點燃煙可驅蚊
6端午門口掛艾葉辟邪
直到後來我走的地方多了認識的人也多了跟當地人一聊發現他們說的艾好像與我小時候見過的不一樣植株高矮不一葉片大小不一甚至互相吵起來說你那不是艾是蒿我這才是艾
誰都認為對方不正宗這種情況真的多了去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在我們現有的艾蒿品種竟然多達180什麼滇南艾遼東蒿北艾紅足蒿山艾臺灣狹葉艾蒙古蒿華西蒿……普通人上哪認識這麼多?(據我國蒿屬植物分類專家林有潤研究員編著的《中國植物誌》介紹,全國有 17種蒿屬植物在各地作艾葉使用,他還曾發表中國蒿屬本草藥的分類及其藥性與用途一文,文中介紹作艾葉藥用的蒿屬植物多達 20多種。《中藥志》還介紹了18餘種艾葉混用品。)
故普通人對於艾有不同的認識實在情有可原
實際上艾的正品確認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國內的流行的艾主要是湖北蘄州的可高達2.5米的蘄艾河北安國的祁艾還有北艾河南安陽湯陰的複道艾及海艾江浙寧波及鄞縣附近的四明艾)。

此外我們廣東羅浮山鮑姑艾(紅艾或紅腳艾,最高也就1米),為嶺南當地野生較為常見的艾葉近緣種,獲得便利。其葉揮發油相對較低,燥性不強,性質溫和,藥效顯著,更適合嶺南地區使用。蘄艾等艾葉均要求陳化後使用,陳化可降低揮發油的含量,緩和燥性。 據民族藥物學調查結果,紅腳艾在民間並未要求必須陳化。 歷代本草都有艾葉“苗短者為佳”的說法。

國外還有日本的伊吹島艾韓國的江華島艾

像我們老家的艾就是野艾葉片很小而我上班的藥房裡的藥用飲片艾就是家艾葉片很大
野艾即野生的艾草,葉子比較小,頸比較細;家艾即種植的艾草,葉子比較大,比較鮮豔,頸比較粗。兩者皆具有藥用價值,只是因大小和新鮮程度的不同,價格有所差異。
這些內容我們大體瞭解一下即可我們只需要知道這些家艾也好野艾也罷都可以做為我們進行米粒灸的施灸材料
野艾遍地都是全國均有獲取極其方便這是米粒灸便於推廣的最重要因素人人皆可學習
=====分割線====

賣書了

點開就可以

噹噹小程序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