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後養生,吃好2樣、做好1事!照著做,不生雜病、全身都養好

你那裡天氣暖了嗎?有春天到了的實感了嗎?


說實際的,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大,很多地方自雨水節氣後,氣溫才逐步回升,冬雪漸成春雨。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雨水節氣後,才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春天來了。


那麼,這個階段該怎麼養生呢?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吃好2樣、做好1事”。


吃好2樣,健脾胃、祛溼氣


雨水能滋養萬物,本是好事,但如果人體長期處於雨水的“浸潤”中,會導致脾胃運化水溼的功能失常,以致溼氣內生,進而出現疲倦無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因此,雨水後養生,健脾胃、祛溼氣是重點。從食療上來說,以下“一菜一魚”現在吃正合適~


一菜:薺菜


中醫認為,薺菜味甘性平,有養肝明目、利尿除溼、健脾益胃、利水消腫等功能。


現代醫學則認為,薺菜營養價值,內含大量纖維素、多種維生素及鈣、鐵等礦物質等。


值得一提的是:


  • 薺菜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這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防治便秘;

  • 薺菜是一種高度鹼性食物,胃酸分泌過多者適當食用,可以中和胃酸。


它可以涼拌、做餡、煮麵、做湯,增色增味提鮮樣樣行。


注意:薺菜屬於光敏性食物,吃了以後要注意防曬。



一魚:鯽魚


隨著春季氣溫轉暖,人體也陽氣長而陰氣消。


此時不宜多食羊肉、牛肉等溫熱之品,容易辛溫太過,肝木過旺,反傷脾土。相反,味甘性平、不易上火的鯽魚,更適合大家食用。


中醫認為,鯽魚有健脾溫胃、除溼利水、溫中下氣之效。《本草綱目》中載:“諸魚屬火,唯鯽魚屬土,故能養胃。”


推薦一個鯽魚食療方~

芡實鯽魚湯

材料:芡實15克、淮山15克、鯽魚1條。

做法:將處理乾淨的鯽魚放入鍋中,用少許油煎至淡黃色;然後與芡實、淮山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溼、養胃固腎。

做好1事,不生雜病


雖然雨水帶來了生機,但此時天氣變化不定,陰寒未盡,乍暖還寒。再加上春季人體陽氣不穩,較易散洩。


因此,大家別一看到天氣回暖就亂脫衣,要適當“春捂”,以抵禦冷風、溼氣等,預防“老傷”發作和其他疾病的發生。



具體該怎麼“捂”?一般要注意兩個要點:


①捂兩頭,即頭頸與雙腳。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頭部一旦受風著涼,陽氣散發,很容易引起感冒、頭痛、牙痛,甚至誘發腦血管疾病。


而頸部是風邪襲人的首發之地,也是風邪侵入人體的一條捷徑。風邪乘虛入侵人體,可引發諸多病症。



至於雙腳,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也容易遭到風寒侵襲。


②要因人而異,注意分寸


“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捂的時間越久越好。衣物的增減,要視天氣變化的情況、自身年齡大小、體質強弱而定。捂過頭,同樣有害健康。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右下角,您點一個和“在看”

祝你身體健康、吃嘛嘛香!

編輯:初醬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