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May聊天兩個小時,她全程都很開心的笑,那種笑常出現在孩子臉上,她整個人看起來好輕盈放鬆。
我身邊的年輕人,中年人,都常常有一種生活在別處的感覺,似乎只有在別處才有詩和遠方,所以最初我和May開啟這場對話,也是試圖去挖掘一箇中年人從北京逃離去遠方的敘事。
令我意外的是,May無論在北京,還是在黃山,都有著自己恰到好處的節奏。賺的不多,花的也不多,開心的時候就多接一些單,拖延的時候也允許自己拖延。天不會塌下來。
她說,“比起往上走,我更想要橫著走,視野會更開闊。”
外面下著淅瀝瀝的小雨,遠處的山早就被霧氣籠罩了,白色的徽派小屋,古樸的牆壁,向下看是一條流經村莊的溪流,May激動地站在露臺舉起手機跟我分享這一切。
這是她在盧村居住的第二個月,9月份她拖著兩個行李箱,從北京搬來了此地生活。
盧村是距離著名的景點黃山宏村2公里的一個小村子,May所站的露臺是在黃山常見的民居二樓,往裡走是現在住的地方:一張小小的床,朋友送的燈,羽絨被。抱枕,還有她養的一撮小菊花。
2007年,30歲的May突然決定去北漂了,也沒有那種孤注一擲的感覺,北京對於她而言,並無什麼奮鬥濾鏡。只是恰好有個適合的工作機會,對方一邀請,她索性就答應了。
最早她在家鄉的郵政公司做郵票、信封設計,後來開始自學平面設計,digital交互設計。
在北京的13年裡,May一共換了3份工作,前兩份工作都各幹了5年。離職後,她成了徹底的自由職業。從事設計和創意相關工作,接項目,接設計單,夠生活就行。
她說:“我覺得我是自由慣了,如果讓我一味往上,我可能會和自己過不去,我的目標不是向上走,我只是想給自己找一個舒適的空間。”
雖人在北京,她在快與慢之間極力尋找平衡。5年前,和小夥伴小儒租了個空間,不對外經營,也沒人居住,主要是朋友們聚會。
去過的朋友描述“那像是一個可以安放身心的空間,有輕盈的音樂,有烘焙的香氣,還有兩隻懶洋洋的貓,有茂密的植物角,像是闖入了另外一個宇宙。”
在那個空間裡,朋友們誰想來就來,來了聊會兒天,或者不說話各自看書擼貓,像是一個心靈的據點。
她一直租房住,大都是獨居,和貓住在一起。是那種把租來的房子也用心打理的人。
自由職業的那幾年,我問May是不是會給自己定非常詳細的日程表的人,她笑著說,她其實是個很拖延症的,一般會在deadline前幾天才開始開工。
“我接受我的性格,比較懶散,成不了大氣候哈哈”。
甜品愛好者朋友
會帶國王餅來下午茶
對於地點的變化,May不太有太大的體感。
她是那種接受生活中變動的人,不對抗。“我只是希望明天發生的和今天發生的有一些不一樣就好了,好多次我的工作都是從0翻篇開始的”。
去年中秋,May的小夥伴小儒來黃山旅行,看上了這個店鋪,小小的,只有80平。於是一拍即合,店名取為“Sdipiti 偶得”,就像他們遇見黃山的契機一樣。
如無意外,接下來五年,她會在這裡常駐。和小夥伴一起打造一個綜合性的生活方式分享空間(正在裝修中),有器皿、服飾、家居等等,把滋養過她和朋友們的生活方式,延續至此,再到更遠。
去黃山前,朋友跟她打預防針,說去那邊要“耐得住寂寞”。May想了一下,什麼樣的人會需要耐得住寂寞呢?
“我腦海裡沒有這個詞”。
又遇秋天
Autumn Equinox
她有很多興趣愛好
烘焙,攝影,插花,咖啡
…..
很少過度關注網上的新聞,這幾年心態並無太大轉變。如今大家都在不確定性裡尋求的確定性,這種轉變在May身上似乎不存在,她一直過著“接受不確定性,並創造確定性”的生活。
獨身多年,有一技之長,有朋友有貓有愛好,生活突然就變得簡單了很多,沒有那麼負重前行。
到黃山生活之後,收入不穩定性更大了,但物價也降低許多,也感受到了友好的鄰里關係。
她最近喜歡在河邊的臥溪谷民宿蹭飯,聽到油煙機的響聲,就巴巴的跑過去,民宿主也樂得她去,多個人吃飯更熱鬧。
早上起來後,May會去村裡逛一圈,去工地看看,一路上會經過書記家,每次經過的時候,書記家大姐都會呼喚May去吃紅薯。她們的微信對話也一直是兩句話“嶽嶽來吃紅薯了”,“好的”。“嶽嶽來吃紅薯了”,“好的”。“嶽嶽來吃紅薯了”,“好的”。
每天晚上8點,村子裡就暗下去了,一覺睡到自然醒,睜眼居然才6點。但星空璀璨的夜裡會忍不住起來一次,和星星一起眨眼睛。
搬到黃山之後,May會在朋友圈分享黃山的山山水水,有朋友留言說:以前以為那些山水畫是寫意的,沒想到是寫實的。
每天的天都不一樣
前一天晚上下了雨
早上醒來看到的是雲霧
以為今天就沒有太陽了
但一會兒太陽又出來了
下午太陽又下去了
雨霧又升起了
…
最近有很多朋友計劃去黃山找她玩,有個姑娘說來住兩三天,結果一住就是一週。到了火車站才跟她打招呼,大家似乎越來越接受這種生活中的變動,空間上的變動,積極探索一種新的更舒適的生活方式。
“我希望北京的小屋能夠讓朋友們很舒服地待著,然後這裡也希望經過長途跋涉過來的朋友,依然喜歡這裡。”
兩個小時聊天快結束的時候,外面的雨依然還在下,May又舉起手機給我看了山邊的雲,天快黑了,她冒著雨站在露臺上,溪水嘩嘩,風吹著門簾。街上有人撐了把紅傘走過,May在房間裡種的小黃花又開了新的一朵。
她指著遠處的房子和山,像個孩子一樣的跟我分享:“早上的時候,太陽就從房子這兩個角蹦出來,如果去村口的橋上,它就會直接從橋中間蹦出來。每天早上醒來,我就躺在床上看一眼窗外,然後穿上衣服趕快跑過去看日出。到了晚上啊,月亮就是從這個地方的屋脊跳出來了。”
一次聊天,像短暫地度了個假。
Q&A
Q:到黃山之後最吸引你的或者最觸動你的地方是什麼?
May:“我覺得這裡的村民都很富有,你看他們房子都很大,風景又好,又有田有地,然後他們也很勤勞,他們的生活很永續。今天我去書記家吃早餐,他炒了很多菜,做了很多主食,我就拼命吃,擔心自己吃不完浪費,有一天我就忍不住我就跟書記說了,我說你不用做那麼多。會浪費的。書記說,不會浪費的。人吃不完我們會來餵豬,我們有兩頭豬,這樣循環起來了。然後村民們一早就去地裡幹活兒,又是種菜、養雞、養鴨、養豬,家家戶戶都有好看的盆景,我覺得很多東西都不重要了,每天去房東家“偷”幾棵青菜,可開心了。”
Q:你在北京會有北漂的孤獨感嗎?
May:“年輕的時候有一點,現在沒了,我老了哈哈(其實是有工作也有生活,還有更多的朋友)。我很喜歡跟自己玩,跟自己玩的很開心。想到天黑了可以走夜路,可以看星星,可以看日劇看電影就會很開心。
Q:這些年,很多人逃離去大理清邁,但是生活了兩三年後,又重新回到北上廣深生活,你覺得你未來會回到大城市嗎?
May:我沒有誇下海口,說我來了黃山,就一定要過這種生活,未來或許我還會回北京,或者杭州上海,至於未來怎麼走,是我們先把當下這一步走好了。比起往上走,我更想要橫著走,視野會更開闊。
Q:生活中有什麼遺憾的事情嗎?
May:因為生活中不做簡單的比較,就算有各種相互羨慕,所以也沒有什麼遺憾。
Q:當生活遭遇困境的時候,你會用哪些方式走出?/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壓力/低谷?
May:停止抱怨,不要陷於過往,開始面對問題或困境就是在開始補充能量,適度反思調整,自我迭代,始終往前,慢點也沒關係。
分享3件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好物:
1、muji紙板環保書架:書不停買書架也是
2、muji清潔滾筒:清理貓毛最佳
3、巴慕達熱水壺
策劃、監製 / Vivian
文字 / 曉一
圖片 / May
視覺 / 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