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荷蘭一直以基礎設施完備、城市規劃合理聞名。不過近年來,荷蘭卻在其最拿手的基建領域出了大問題——荷蘭人,居然沒有房子住了。2月26日,荷蘭爆發新一輪“住房抗議”。是什麼導致了荷蘭的住房危機?
早在2021年,荷蘭人就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行“住房抗議”(Woonprotesten),要求政府努力實現與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相匹配的住房權。抗議超過三萬人參加,而警察卻以暴力回應。來源/Arjen van Veelen,Twitter
地處西歐中心、北海之濱的荷蘭,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在4萬平方公里 的面積裡,荷蘭擠下了1750萬人。幾乎每一寸荷蘭的土地都早已經被開發利用,也正因如此,荷蘭在發展過程當中格外注重對城鄉的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
在漫長的中世紀裡,荷蘭一直被各路外族統治著;直到公元17世紀,經過80年的漫長戰爭,荷蘭終於擺脫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獲得獨立,並與此同時開啟了其“黃金時代”(Gouden Eeuw)。由於荷蘭人的重商、開放的風氣,荷蘭很快成為當時飽受宗教迫害之苦的歐洲中的一片相對的淨土,大批移民進入荷蘭,併為荷蘭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荷蘭的科學昌明,貿易繁榮,與此同時,其人口也大量增長。
繁榮的經濟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問題。荷蘭本就面積狹小,大量移民的湧入讓其人口密度開始增加,而自然災害給了荷蘭的發展當頭一棒。荷蘭地勢低窪,其國名的意思就是“低地”,大多數土地低於海平面,全靠海岸線上的不過十幾米高的沙丘群阻擋海水的湧入。在人口密度增長的時候,大量原本的低窪灘塗和溼地被開墾建設成城市和鄉村,在洪水面前很難保全。
不幸的是,從11到18世紀,幾次大的溫帶氣旋帶來了數次大洪水,強烈的降雨和風暴潮改變了荷蘭的海岸線,海水大量入侵,甚至將內陸低地裡的湖泊埃爾梅爾湖(Almere)變成了面積佔全國五分之一的須德海(Zuiderzee)。1717年聖誕夜的大洪水,更是直接摧毀了整個荷蘭濱海地區,弗里斯蘭、格羅寧根、阿姆斯特丹、哈勒姆、茲沃勒等地幾乎被淹沒。
其他國家的基建不良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在荷蘭,基建如果沒有經過合理的考量,則會斷送整個國家的前途。荷蘭人從此開始注重基礎建設,尤其是在治水方面。如何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貫穿了荷蘭的歷史,甚至各個城市鄉村的“水務委員會”構成了其民主政治制度的根本。通過合理規劃圩田的走向、位置,計算海拔,人們開始建設風車,利用沿海平原上的大風帶動風車斗輪將窪地的雨水排出,建成大片圩田。
通過合理規劃圩田的用途,城市規劃學的萌芽在荷蘭產生了。不同的地塊經過科學的考量,結合風向、海拔與交通,被劃分為不同的用處,給予不同的地價,併為投資建設圩田的資本家提供豐厚的回報。
完善的基礎建設,處於西歐正中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得荷蘭的經濟貿易在黃金時期結束之後也一直保持穩健增長,並使其成為了發達國家。如今,荷蘭被評為世界上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好的國家,僅次於新加坡,超過排名第三的中國。荷蘭的鹿特丹港是中歐班列的終點,也是歐洲最大的港口;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是歐洲最大的機場之一;其鐵路系統也是全球最繁忙;而其33000公里長的自行車道系統更是領跑全球,幾乎每一寸公路都配備了獨立自行車道,可見其基建的細緻入微。憑藉基礎設施建設,荷蘭一直因此傲視全球。
荷蘭被譽為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之一,其國民也一直因其國家擁有多元開放的文化、海納百川的氣度而自豪。不過近年來,這種開放的文化卻因有了不和諧的聲音而蒙羞——諸如“外國人滾回自己家去!”這類的話語在荷蘭國內的論壇上屢見不鮮。
一向開放的國民為什麼會開始排外呢?原因是越來越多的荷蘭人覺得,外國人的湧入搶了荷蘭人的房子,讓自己無房可住了。
除開通貨膨脹和氣候危機以外,荷蘭人認為其面臨著巨大的住房危機。在2022年的一年一度王子節上,荷蘭國王在慶祝活動當中發表的講話表示,荷蘭未來面臨著巨大的危機,荷蘭的前景因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而充滿了不確定性,國王和他的政府在未來將會努力解決生活成本上升和住房危機。不出意外地,國王的講話是夾雜著抗議的聲音的,人們將國旗倒掛以示不滿,原因是危機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勢頭了。
在荷蘭,如果想要租一間廉價公屋,需要等待長達十年的時間;如果亟需房子,就必須花極高的價格在偏遠的郊區租或買一間與學生宿舍差不了多少的蝸居。而真正的國際學生,則甚至因為無法租到房子被迫放棄來荷蘭深造的機會。
如今的荷蘭之所以能夠維持其較高的國際地位,離不開其國內高超的科研水平(我們都知道荷蘭人發明了光刻機,荷蘭多項尖端科技“卡”了全世界的“脖子”),而學術水平是建立在五湖四海的人都選擇前來荷蘭學習研究的基礎上的。現在,荷蘭的發展前景卻要被最基本的住房危機“斷送”,只是因為不論是專家學者、專業人才,還是普通學生,都無法在荷蘭找到合適的房子。
根據學生住房中介Kences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荷蘭約有3萬名國際學生正在尋找住處,而未來學生住房的供應缺口可能達到6萬個。2022年開學季前,荷蘭的許多大學都用不善的口氣對新生做了如下通知:“我們敦促你不要來荷蘭學習,除非你在2022年8月15日之前獲得合適的住房。”其危機可見一斑。而如果沒有住房,國際學生們可能就需要長期住酒店,在朋友、親戚家睡沙發,乃至流浪街頭。
格羅寧根大學為找不到房的留學生提供了難民營一般的臨時住房,而就這也在幾分鐘之內被一搶而空。許多人甚至在這樣的帳篷裡住了幾個月。圖源.ukrant.nl
國際學生尚且有選擇,而荷蘭本地人無房可住,可是真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房子幾乎租不到:荷蘭的租房需要競價,十數個客戶競相面對同一套房子加價,而這發生在看房之前。在過去的兩年裡,待售房屋的價格一直在飛漲,在這場危機當中,人們幾乎會忘記合適的住房是一項基本人權。
2015年之後,荷蘭從2008年金融危機當中完全恢復過來,房價也從此開始上漲。在荷蘭,一個聯排公寓中的小套間要價至少30萬歐元,相當於11年的全職工資;荷蘭房屋的平均價格已經達到45萬歐元,相當於一箇中產階級15年的全職工資。
在2021年的“住房抗議”當中,荷蘭媒體採訪的幾名抗議者都表示,不論自己是經濟困難還是寬裕,都無法住到合適的房子裡。例如,一位38歲的母親勞拉帶著她的兩個兒子住在僅有25平米的公用廚衛的宿舍裡排隊等待公共福利房已有12年;一位28歲的私募基金顧問馬威斯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遠郊花800歐元一個月租27平方米的房間,並且在租房合同次年到期之後也無處可住。
住房危機嚴重影響到了荷蘭的社會平衡。荷蘭目前除了國際學生的租房缺口以外,尚有超過40萬套的住房短缺,佔到荷蘭所有房屋數量的5%;在過去十年裡,無家可歸者的數量增加了超過70%,達到了4萬人,另有約8萬人住進了庇護所。許多人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房子失去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而許多家庭因為家中孩子無法找到房子搬出去住而喪失了領取社會福利的權利。
諮詢公司Capital Value的專家估計,荷蘭的這種嚴重的住房危機可能還要延續至少3年。在基礎建設如此完善的荷蘭,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嚴重的住房危機?
荷蘭的人口密度是所有發達國家、地區當中最大的,僅比澳門、新加坡、摩納哥一類的迷你地區和國家低。荷蘭的人口也一直在增長。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流行之後,荷蘭的新出生人口在次年有了巨大的增長,2021年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超過一萬個兒童。同時,越來越多的荷蘭家庭選擇要第二、第三個孩子:據統計,2022年每1000個30-35歲的荷蘭女性當中有135個會懷孕生育,而上一年的數據則是127個。
在最近幾年,荷蘭的移民數量也急劇增加。2022年,荷蘭迎來了近32萬移民,單就阿姆斯特丹一地的移民人口就增加了35290人。這不僅僅是因為荷蘭各個大學進一步擴招了許多國際學生,還因為俄烏衝突使得大量烏克蘭難民來荷避難。根據CIA預測,荷蘭在2026年人口將會達到1800萬,使得其人口密度進一步增長。
荷蘭的人口相比於其狹小的國土面積來說太多了,而它的國土又有很大一部分不利於開發。荷蘭是全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國家,有一半領土在海平面上,26%在海平面以下。由於地域海平面又臨近北海,荷蘭大片國土全靠風車抽水機不斷運作才得以免遭淹沒,因此這些國土大多潮溼泥濘,不宜居住,只能用來從事農業開發。而這就造成了人們擁擠在城市裡,城市住房就顯的捉襟見肘。
以往,許多荷蘭人和上一代人同住,甚至三代人擠在一套房裡。現在,剛畢業的年輕人更希望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並且不同於以前的公寓樓,現在的荷蘭人更想單獨地住在聯排別墅裡。目前荷蘭有20%的人在獨自生活,而五十年前這個比例是10%。在1910年,荷蘭的人均住房面積是10平方米,而現在,人們期望的人均住房面積是65平方米。這也導致了荷蘭人對單獨住房的需求、對更好的住房的需求都變高了。
上圖是新一代住宅,下圖是一百年前的聯排別墅。來源/本文作者辛迪夫
以上所述的都是客觀因素,人多地少和對更好住房的追求是全世界許多國家的普遍問題,但是很少有國家會像荷蘭一樣有如此急迫的住房問題的。如今的危機到了產生嚴重排外潮、大量本國人無家可歸的地步,還要歸於荷蘭房屋主管部門的不作為、亂作為與房地產市場的亂象上。
荷蘭的社會福利房的數量從2008年之後就沒有增加。雖然在荷蘭,房屋公司同時負責建造並銷售社會福利房,甚至任何一個新期房樓盤都規定必須建造一定比例的、與商品房完全一致的社會福利房用於出租,但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荷蘭的住房建設就陷入了停滯,在過去的十年間,房地產企業幾乎沒有什麼閒置資金用於建造新房。
雪上加霜的是,從2013年7月開始,為了增加國庫收入,荷蘭議會決定對所有房屋公司徵收“大地主稅”,房屋公司則將這筆稅收轉嫁到租客和購房者頭上。這就意味著,所有購買、租賃房屋的人,包括租賃社會福利房的人,都需要變相給政府繳納大筆稅收。這筆稅收每年給荷蘭政府增加約20億歐元的收入,約佔全部年政府收入的約2%。
由於大地主稅的存在,房屋公司沒錢交稅、沒錢維護房屋,更加缺乏動力去建造新房,也就導致荷蘭近幾年社會福利房和新房的數量都急劇下降,並且原有的老房子條件也因缺乏維護而惡化。荷蘭至少有8萬套社會福利房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這佔社會福利房總數量的4%。在一份社會福利房租戶調查問卷中,有一半租戶投訴過房屋質量問題,其中80%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其中有30%的人因房屋黴菌等問題造成健康問題,有71%的人因房屋公司不及時修理自己掏錢修房。大地主稅雖然不合理,且所有的在野黨都反對收這份稅,但是執政黨和最大黨派荷蘭自由民主人民黨卻堅持執行,並在可見的將來也會繼續下去。
對環保限制的追求也導致荷蘭無法建造更多新房。荷蘭是農業大國,其牲畜糞便排放的氮化合物嚴重超過歐盟限額,也因此推出氮排放法令減少氮排放。根據氮排放法令,荷蘭在2020年每年最多隻能頒發4.7萬套房屋的許可證,原因是房地產開發也是氮排放的巨大來源。在2019年5月,氮排放政策使得近2萬個建築工地停工,並引發了建築工人的示威遊行,延後了超過一半的房屋的建造計劃。預計到2024年,荷蘭每年建造的新房的數量才能達到每年7.5萬套的目標。
在新自由主義政策引導下的荷蘭政府,鼓勵房地產市場金融化,這也嚴重影響了荷蘭房地產市場的正常運轉。荷蘭的住房市場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系統,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抵押貸款的盛行推動了房屋價格上漲,大量荷蘭家庭為了買房揹負了大量的債務,荷蘭的抵押貸款債務額是全世界第一。
2008年泡沫破滅之後,房價驟然下跌,導致大量房屋公司破產,引發了上文所述的房屋公司沒有動力開發新房。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民間資本大量湧入房地產市場,荷蘭政府甚至鼓勵炒房的行為:前任荷蘭住房部長史蒂夫·布洛克(Stef Blok)過去曾經常常參加國際房地產交易會,用盡解數吸引外國炒房者前來荷蘭投資房地產,購買荷蘭的住房。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在阿姆斯特丹一個城市,就有25%的住房是用來投資而不是住的。
一方面,房屋公司因為沒有利潤而不願建造新房,政府因為政策也沒有動力建造新房;另一方面,因為房屋供給不足而導致房屋價格水漲船高,甚至許多人流落街頭。這種堪稱奇葩的現象,就是荷蘭住房危機的現實。
“NO INTERNATIONALS”: HOW THE DUTCH HOUSING CRISIS AROSE, checksbalances.clio.nl;
WHAT TO KNOW ABOUT THE DUTCH HOUSING CRISIS, Olivia Nelson;
Netherlands rocked by militant housing protests, Lubna Badi & Zowi Milanovi;
More for your money: Dutch government unveils plans to tackle housing crisis, Victoria Séveno;
ESPN – Flash report 2022 06 NLJanuary2022The_role_of_government_and_financial_institutions_during_a_housing_market_crisis_a_case_study_of_the_Nether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