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丨追念逝去親友的同時,也要學會化解自己的哀思

清明節丨追念逝去親友的同時,也要學會化解自己的哀思

中醫書友會
第347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

《清明
【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節

作者/徐文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後人讀這首詩的時候也會有哀思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哀的情緒過度對身心無益。下面,徐堂主就來說說如何認識、化解哀和怨。

清明節是人們踏青掃墓,追憶懷念逝去的親友,寄託哀思的時候。國家恢復傳統,把清明節列為法定假日,也正是順應、恢復了這個優良的傳統。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在緬懷死者的時候,正常的人難免會產生哀傷、悲痛的情感。只要這種情感能得到正常的表達和流露,很快就會平復。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人悲哀過度,長期沉浸在不良情緒中不能自拔,並且還會感染影響其他的人。
  • 什麼是“哀”?
所謂哀,就是欲愛而不能,心有餘而力不足。在自然規律面前,人是軟弱無力的,誰能扭轉乾坤起死回生呢?如果非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能徒然耗傷自己的心氣心血,直到心如死灰。常言道哀莫大於心死,指的就是這種狀態。所以節哀順變才是理性健康的心態和作為。
對於總是處於哀的狀態的人,他們需要的是被關愛被治療。

中醫所用的艾灸療法,最適合這種哀傷、哀痛、悲哀的人。艾灸釋放出的如同母愛般的溫暖和氣味,能夠溫補鼓舞人的氣血,遠比其他治療的效果要好。“灸”的上面是久,意思就是長久的溫暖才能透達人的內心。
黯然神傷的人、失魂落魄的人,艾灸的穴位最好選擇任脈的神闕穴,也就是肚臍,艾灸的時間應該長一些。

圖片來自大家中醫

  • 什麼是“怨”?
怨就是在所願不得、所欲不遂以後出現的失望、不滿的情緒。把這種不滿情緒表達出來就是責怪、譴責、抱怨、埋怨,長期不滿的積累稱為積怨
中國古代詩詞有一派被稱為閨怨詩,都是抒發居家婦女的情慾得不到滿足的感情和情緒,代表作就是王昌齡《閨怨》: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詩中說得也很明白,為了讓丈夫外出博取功名,導致自己在春日中落寞孤單。
怨的反義詞是恩,也就是別人做了充分滿足自己心願的事。心願的願說白了是人的理想,而理想能否變成現實,又取決於很多條件。心願是因,客觀條件具備是緣,因緣結合才會有果。
可惜很多人都在真誠地發心許願,卻不去順應自然規律,積極創造條件去結緣。更何況客觀規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不稱心、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會發生,等不如意的結果出現了,有怨天尤人的,也有自怨自艾的。
人生天地間,被父母撫養成人以後就當獨立自主、自食其力,能從精神、物質上滿足自己的需要,對別人的幫助應該本著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的態度,這樣期望值降下來,失望就少一些,怨也就無從談起了
  • 以恬淡為務,以自得為功
所以《黃帝內經》推崇的境界就是“以恬淡為務,以自得為功”。恬淡就是心平氣和,不是慾火焚身;自得就是能自我滿足。這樣對別人的壓迫、強求也會少一些,無論親人、朋友、同事與你相處也就輕鬆舒服一些。
老子所謂理想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畢竟是不現實的。人是群居社會性的動物,註定要與別人發生各種關係,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有所付出就有所期待,有需求,也就會有不滿。善於調節這種關係,就能化解怨恨,走向圓滿。
從中醫診斷來講,怨和哀一樣都是虛證,應當用補法。急則治標的話,化解怨的方法就是去儘量滿足人的慾望,虛則補之。但是有的怨是源於心火、慾火過亢,與現實反差過大,從緩則治本考慮,還是應該降格以求,不要過於攀比、貪婪為好。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丨作者/徐文兵丨編輯/王超、居業丨校對/王勤莉,榛子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