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滴耳療方
1.芭蕉樹莖適量,搗爛取汁滴耳,每次滴2~3滴。
2.鮮馬齒莧適量,洗淨,搗爛榨取自然汁,澄清後取汁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
3.鮮魚腥草、鵝不食草各等份,搗爛,布包絞汁,加少許明礬,攪勻,滴耳,每次1~2滴,每日2次,連用1周。
4.十大功勞50克,苦參、枯礬各15克,加茶油淹沒藥面浸泡1夜,放鍋內文火上煉至藥物變焦為度,濾取藥渣,加少許冰片,裝瓶備用,將雙耳用過氧化氫洗淨拭乾,用此油滴耳,每日3~5次。
5.先用藥棉將耳洗淨,再滴入鯉魚膽汁敷滴,用棉球塞耳,以防膽汁流出,每日滴1次。
6.取虎耳草鮮藥,洗淨放器皿中搗爛,加少量冷開水攪拌,用吸管取藥汁滴患處(侗族民間方)。
7.雞血藤搗爛取汁,用藥棉將耳內膿液擦乾,將藥液滴入耳內,每次4~6滴,每日2次。
8.鮮魚腥草30克,香蕉樹1棵,竹子1節,將竹子一頭截成斜口,斜插入香蕉樹根部,第二天取出竹內濾液,再將魚腥草搗爛,紗布過濾,取濾液與香蕉樹液混合濃縮為原液的1/2,然後滴入耳內,每日2次,主治: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9.鮮野菊花適量,搗爛取汁加冰片粉調勻,滴耳,每日3次,治療急性中耳炎。
10.取鮮桑葉適量,搗爛取藥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
11.苦參15克,冰片6克,香油6克,苦參投入香油中(已煮沸),待苦參呈黃後撈出,再加入冰片調勻,備用,每日用藥液滴耳3次,每次2~3滴。
12.先用藥棉將耳內的膿液擦淨,再取新鮮的蒲公英嫩葉數張,洗淨,用手揉爛,捏其出汁,直接將此汁滴入耳內,每次2~3滴,每日3次,連滴數日。
13.雞蛋6個,煮熟後,取蛋黃放入鐵鍋,用文火熬油,裝瓶備用,先用過氧化氫滴入耳內沖洗,排盡膿物後,將蛋黃油滴入耳內(如凝固可加溫熔化),每日2次,每次3~4滴。
14.蚯蚓30~40條,白糖50克,用清水將蚯蚓洗淨,置於消毒容器內,再向容器內加白糖,用消毒鑷輕輕攪拌,約20~30分鐘後,白糖溶化,蚯蚓軀體萎縮蜷曲,滲出液呈黃白黏液,用一層紗布過濾,取蚯蚓白糖液盛於消毒瓶內備用(存放時間不宜過長),用時取3%過氧化氫先洗淨耳內膿液2次,用消毒棉球擦乾,將蚯蚓白糖液滴入耳中3~4滴,每日2~3次,滴藥後,在耳道塞一無菌棉球。
15.鮮豬苦膽1個,冰片3克,麝香1克,將冰片、麝香共研細末,取豬膽汁4毫升與上藥混合,裝入瓶內備用,用前先將耳內膿物用藥棉清洗乾淨,滴入藥液3~5滴入耳中,每日用藥3次。
16.苦參、黃檗各6克,枯礬粉1.8克,冰片粉1.2克,芝麻油45克,先用鐵勺將右煎沸,然將苦參、黃檗放入,待炸焦變黑時,即撈出,待冷後,加入冰片和枯礬粉,攪拌均勻,裝瓶備用,使用前,先用濃茶水沖洗耳內膿物乾淨後,將上藥滴入耳內,每次2~3滴,每日1~2次。
17.鮮嫩荷葉數張,洗淨,用紗布包裹,擠出汁液,滴入患耳內,每日1~2次,如耳孔已化膿,先用過氧化氫把耳內膿物洗淨。
18.幹蛇皮1段(長約10釐米),人發1小撮,香油適量,竹筷1支,將人發擺放在蛇皮上,捲成1個小筒,人發在裡,蛇皮在外,再把竹筷1端插入蛇皮筒約3釐米深,用小繩子紮緊固定,手持筷子露出的一端,下端蘸香油點燃,燃燒中會自然熄滅,滅了再蘸香油點燃,直至燃完為止,用無菌容器收集滴油備用。用時先將患處消毒拭擦乾淨,然後取油滴耳,每日滴耳3次,每次1~2滴,一般5~7日治癒。
19.鮮石榴花20克(幹品10克),搗爛,加入三花酒50毫升,攪拌,浸泡1日,絞汁滴耳,每日4次,每次3~5滴,流膿停止後,繼續滴藥3~5日,以防復發。
20.鮮金銀花30克(幹品15克),搗爛,加入三花酒50毫升,浸泡1日,絞汁滴耳,每日4次,每次3~5滴,流膿停止後,仍繼續滴2~3日,如加冰片0.5克,藥效更佳。
21.鮮臭草10克,搗爛,加三花酒10毫升,絞汁滴耳,每日4~6次,每次3~5滴,藥液當天配製,當天使用,流膿停止後,繼續滴藥3~5日。
22.蜈蚣1條,紫草、五倍子、大黃、連翹、苦參各10克,冰片3克,枯礬4克,將麻油120毫升倒入鐵鍋內加熱,再加前六味藥,炸焦變枯取出,濾淨藥渣,冷卻後再將已研成西門町冰片,枯礬放入油內,充分攪拌均勻,裝瓶備用。用時先用過氧化氫將耳內膿物清淨擦乾,滴入藥液2~3滴,每日3次,為防止藥液外流用棉球塞耳孔外道。
23.鮮虎耳草500克,洗淨後,加水500毫升與一塊銀元(或銀製品)共煎至200毫升後,去渣過濾備用,使用前,先將耳內膿液擦淨,將藥液滴入耳內,每次2~3滴,每日3次,用藥後向健側臥5分鐘,使藥液充分入耳,7日為1個療程。
24.黃連3克,黃檗6克,生梔子9克,加水100毫升煎煮10分鐘,去渣,再煎煮濃縮至30毫升,待藥液涼後,加入冰片0.2克攪勻,裝瓶備用,使用時,將藥液滴入耳內,每次1~2滴,每日3次,用藥前先用過氧化氫洗淨患耳內膿物。
25.馬錢子5粒,冰片1克,黃檗5克,大葉蛇總管(醋筒管)20克,50%濃度白米酒150毫升,將馬錢子用溫水浸潤後,剝淨表皮,切成薄片,冰片研末於上藥共浸泡白酒中,密封7日,患耳膿液拭淨後,滴入2~3滴入耳內,每日2次,10日為1個療程。
26.虎杖9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12克,加水150毫升煎煮10分鐘後去渣,再煎煮濃縮成50毫升,裝瓶備用,每次取藥液滴耳1~2滴,每日3~4次,用藥前先用過氧化氫洗淨拭乾耳內膿物。
27.煙屎少許,調茶油滴患耳中,每次1滴,1日2次。
28.鮮雞膽汁滴耳,每日3次,每次1~2滴。
29.取核桃仁適量,搗成泥糊,用雙層消毒紗布包成丸狀,將患耳用藥棉拭乾膿液,然後,患耳取側臥向上位置,雙手捏緊核丸,擠出油液滴耳,以不往外流出為度,10~15分鐘後,患耳向下將油倒出,每日1次。
30.取活鱔魚1條,在清水中放養1~2日,用時去尾,讓鱔魚血滴入患耳中,側臥20~40分鐘,治療前,先用過氧化氫將患耳道洗淨,擦乾。
31.大黃20克,炒炭研末,用60度白酒60毫升,浸泡7日,濾渣取汁,貯瓶備用。用前先將患耳洗淨,然後取藥液1~3滴滴入耳內,每日3~5次。
32.梔子、黃檗、黃芩各15克,放入核桃油中去熟,取渣,取油滴耳內,1日3次,每次2~3滴。
33.田螺去蓋皮,加入少許冰片。過氧化氫清洗耳朵後,以吸管吸取田螺內藥汁滴入耳內,每日3次。
34.石榴花50克,浸於250毫升的白酒中,10日後過濾,加冰片4克,按常規清洗耳內膿液後,將上藥液滴耳,每日3~4次,每次1~2滴。
◆吹耳療方
1.白礬20克,裝入1個豬膽內,陰乾,待白礬將全部膽汁吸淨,取出研成細末用過氧化氫沖洗耳道後,吹適量藥末入耳中,每日1~2次。
2.五倍子15克(燒炭存性),枯礬3克,共研細末,取少許吹入患耳內,每日3次。
3.落地生根150克(鮮品),蒲黃15克,枯礬20克,冰片20克,將落地生根(葉、莖均可),洗淨切碎,蒸熟烤乾,研成細末,拌勻,先將外耳道拭淨,以小竹筒裝藥末1~1.5克,吹入耳內,次日用生理鹽水洗淨,再用藥,5日為1個療程。
4.殭蠶、枯礬、冰片各3克,共研細末,吹入耳內。
5.穿山甲片燒炭存性,加入麝香少許,吹入耳內。
6.斑鳩糞,夜明砂各等量,燒存炭性,研細末,吹入耳內。
7.牡蠣、枯礬各等量,研細末,吹入耳內。
8.羊苦膽1只,切黃豆大小傷口,將明礬12克塞入膽內陰乾或用微火烘乾,將藥物研成極細末備用,用時先用過氧化氫洗淨耳內膿液,將細末吹入耳內,3日1次(苗族民族方)。
9.取狗膽1只烘乾,加白礬0.3克,共研細末,先用過氧化氫將患耳膿液洗淨,後吹入藥末,每日2次,連用3~5日,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10.香菜籽、枯礬各100克,呋喃西林粉1克,將香菜籽焙黃研細末,同枯礬粉、呋喃西林粉調勻後,裝瓶備用,先將患耳內膿液用過氧化氫洗乾淨,再將藥粉吹入患耳內,每日1~2次。
11.白礬70克,全蠍5克,爐甘石20克,冰片5克,將白礬煅製成枯礬,爐甘石煅後,水飛成極細末(120目)乾燥過篩,全蠍焙乾研粉,冰片研細,四藥混勻,過120目篩,密封備用,用前先用過氧化氫洗淨耳內膿液,棉球拭乾,用麥稈裝藥粉吹入耳內,1日2次。
12.人指甲3~7片。放瓦上焙乾後研成細粉,吹入患耳內,每日2次。
13.白礬20克,裝入1個豬膽汁,陰乾,待白礬全部洗淨膽汁,取出白礬研成細末,過篩。用法:過氧化氫沖洗外耳道後,吹適量藥粉入耳中,每日1~2次。
14.黃連10克,冰片1克。將黃連研成細末後再加入冰片研勻,貯瓶備用。先用藥棉擦淨耳內膿液,再滴入少許過氧化氫,擦乾,用麥草管將藥霜吹入耳內,每日2~3次,一般3~5日見效。注意如屬於壞死型或表皮樣瘤型者,本方無效或效果差。
◆藥酊療方
1.蜈蚣2條(乾鮮均可),用70%酒精浸半小時,過濾,密封,用時用棉籤蘸少許藥酒捻耳內,每日1次。
2.生半夏適量,研成細末,加白酒浸泡24小時,藥、酒比例1∶3,取上層清液,滴入洗淨的患耳內,每日1~2次。
◆中成藥療方
1.除去耳內臟性分泌物,棉籤擦拭淨外耳道,取冰硼散吹入耳內,每日2次。
2.先將患耳用過氧化氫清洗乾淨,拭乾,將牛黃解毒片適量,研為細末,吹入耳內,每日1次,3次為1個療程。
◆噴耳療方
1.雄黃30克,梅片7.5克,燈芯草7.5克(烤黃存性),桑螵蛸5克(烤黑存性),辰砂10克,枯礬5克,青黛20克,上藥共研極細末,裝瓶密封備用。先以過氧化氫將耳內膿物洗淨拭乾,用鵝毛莖或硬細膠管裝入1個小皮球做成吸取器,吸藥粉後,噴射耳內。
2.雄黃10克,枯礬3克,烏賊骨(烤黃存性)15克,冰片5克,土藜蘆6克,四環素1片,共研細末,過篩120目,裝瓶密封備用,先將患耳用酒精洗淨,將藥粉噴入耳內,每日1~2次。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