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春意正濃,氣候溫暖,陽氣升騰,我們可以外出遊玩擁抱大自然,促進陽氣的升發,也有利於保持精神、情志的愉快舒展;當然,花開時節,冷暖交替,過敏體質的人需要養成戴口罩的習慣,防止因過敏誘發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哮喘等。
在清明節或平時我們感到鬱悶煩惱的時候,可以試試簡單歡快的拍手動作:兩手互相對擊拍出聲響,能夠有效地刺激心包經,促進經氣的循環。手掌中央因為心包經的原因,很多穴位可以被刺激到,例如大陵穴位於手腕內側橫紋中央,具有鎮驚安神、清心通絡的功效,勞宮穴位於握拳時中指尖點按位置,具有提神醒腦、清心安神的功效,中衝穴位於中指尖,具有蘇厥開竅、清心瀉熱的功效。不要吝惜自己的掌聲,這也可以為自己加油鼓勁!
節氣飲食:清補養肝
清明時節正是冷暖空氣交替之際,陽氣不足以運化這時的溼氣,從而人們會覺得頭身困重、無精打采,而此時又是肝主季,因此在飲食調理中,既要養血柔肝,還應淡滲利溼,可適量吃些銀耳、茯苓等。還應多吃韭菜等時令蔬菜,韭菜可以壯陽化溼,還有紅薯、白菜、蘿蔔、芋頭等有祛溼作用的蔬果都可常吃。
清明養生茶飲可取枸杞子 10g,菊花 5g,決明子 20g,用沸水沖泡並加蓋泡 15 分鐘,待水溫降至適宜溫度後即可飲用。這個代茶飲能起到清肝瀉火、養陰明目、降壓降脂的作用,並且決明子還可以通便。一劑一般可沖泡 3~5 次。
清明養生:三大穴位治療頸椎病
(圖片來自 《中華經絡穴位實用大百科》)
由於長期伏案工作或低頭看手機,出現頸椎退行性病變和慢性勞損的人越來越多。頸椎的退行性病變和慢性勞損幾乎是不可逆的,因此平時除了需要保護頸椎外,當出現頸椎病時,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緩解症狀。
落枕穴(勞宮穴)
【定位取穴】位於手背側第二、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 0.5 寸,用力按會有痠痛感。
【按摩方法】用一手大拇指指尖按壓另一手手背上的落枕穴,不斷加力按壓,直至落枕穴有酸脹感後,慢慢轉動頭頸,待疼痛緩解後鬆手。
【定位取穴】位於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 1.5 寸處。
【按摩方法】疼痛發作時,雙手交叉讓一手的食指剛好落於另一手的列缺穴處,順時針按摩 20 次,逆時針再按摩 20 次。
後溪穴
【定位取穴】位於手掌尺側,微握拳,小指指關節後的掌橫紋赤白肉際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後溪穴穴位, 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 每次按摩 5 分鐘,每天按摩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