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這些面孔離我們遠去

過去的一年,這些面孔離我們遠去

好在今時今日,

我們尚可在他們的作品中,

仰望星光璀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節日,兼具自然屬性與人文特質。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望2022,回顧過去一年逝去的面孔,致敬那些在影視戲劇、音樂藝術等領域耕耘創作的文藝工作者。


老戲骨是怎樣煉成的

她是電影《鐵道游擊隊》裡的女英雄芳林嫂,《馬蘭花開》中的鏟運機工人馬蘭,《女籃5號》中的新時代女性林潔,在這些上世紀50年代上映的經典影片裡,女主角的扮演者秦怡,總是讓人挪不開眼的存在。


柳葉眉、大眼睛、鵝蛋臉,秦怡笑起來的樣子像新月般皎潔,難怪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曾說:“中國演藝界裡秦怡姐姐是最美麗的女人。她無須言語,就能讓所有人為之注目。”


 ·演員秦怡

但對秦怡來說,美貌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東西。作為中國百年電影史的見證者和耕耘者,秦怡塑造了許多經典女性銀幕形象,她熱愛電影事業,為一句臺詞“每天練,日夜練,弄來弄去”,即使身患直腸癌,仍堅持演戲。她曾被第一任丈夫家暴,果斷離婚,後又照顧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兒子59年、臥病在床的第二任丈夫21年。


人生坎坷,秦怡從未放棄事業與家庭。2009年,她先後獲得“最美奮鬥者”和“人民藝術家”稱號。她說:“我從不認命,我就像剝桔子,把這些心結一個一個、一層一層地剝開。”直到2022年5月9日,這位100歲高齡的老戲骨溘然長逝,留給世人一個“中國百年影史裡最美的背影”。


說到老戲骨,去年6月離開人世的“七一勳章”獲得者藍天野同樣當之無愧。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和於是之等人一樣,是人藝的“金字招牌”。他曾參演過374場《茶館》,曾獲“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還在電視劇《封神榜》中飾演姜子牙,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熒幕記憶。

·演員藍天野


“演農村的老頭你是演得最好的。”曾有人這樣誇讚藍天野,原來早在19歲時,這位城裡長大的“少爺”就為了飾演一個老農民一路跑到京郊,坐在村子裡的水井沿上整天和老鄉們閒聊,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談舉止,不斷模仿,為己所用。“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是老戲骨藍天野從未放鬆的職業修養。


在香港演藝圈,人們叫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為“跑龍套”的,許多好演員也都是從“跑龍套”開始,幾十年如一日地甘當綠葉。


演員曾江就是這樣的“綠葉”。在83版《射鵰英雄傳》中,他飾演的黃藥師“邪中帶著三分正,正中帶有三分邪”,貼切像從金庸原著中直接摳下來的。而在許多經典港影中也有他的身影:《英雄本色》中的堅叔,《喋血雙雄》裡的曾爺,《縱橫四海》中的義父……在這些影片中,曾江的角色甚至沒有一個清楚的名字,但他依然將之演繹得有血有肉。有人曾這樣評價曾江的演技:“他演的都不是主角,出場時間有限,但風采直追小馬哥(周潤發)。”

2015年,曾江憑藉《竊聽風雲3》獲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站在領獎臺上,頭髮花白的他說:“配角出場機會不是太多,在銀幕上這麼少的時間要讓觀眾感受到,是(比主演)更加艱難的。”但曾江憑著自己的演技,成功做成了這件艱難的事情。2022年4月27日,曾江突然病逝,網友震驚之餘感嘆“世間再無黃老邪”。

·演員曾江


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

當老戲骨們抓住每一次機會成就角色時,成就演員的,往往是作品背後的導演和編劇。


1990年,根據錢鍾書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圍城》首播,飾演男主角方鴻漸的陳道明一炮而紅。少有人知,陳道明此前收到邀約時卻是猶豫不決的,是導演黃蜀芹拖著腿傷親自上門苦勸、鼓勵後,才有了《圍城》的合作。原來,黃蜀芹慧眼識珠,從陳道明在《末代皇帝》中扮演的溥儀身上看到了他獨特的氣質,由此成就了《圍城》中的經典形象。


作為中國電影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黃蜀芹的《人·鬼·情》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女性電影”,片中“天生唱戲的好料子”秋芸堅持唱戲、追求自我的形象不同於以往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令觀眾眼前一亮。後來,她又在電影《畫魂》中塑造了一名才華橫溢的女畫家形象。

·導演黃蜀芹

對於這些銀幕角色,黃蜀芹說:“我的女主角都不是天生的叛逆者,她們都生長在傳統的社會,有傳統的依附感,特別是有傳統的嚮往——嫁個好男人,嚮往好歸宿。她們的幸運僅僅在於,在不得不選擇生還是死的時刻,選擇了生——女性的尊嚴與獨立。”2022年4月21日,黃蜀芹在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逝世,已患阿爾茨海默症的她忘記了自己創造的角色,但後人永遠記得。


2022年12月,中國電影界又一位老者駕鶴西去,他就是著名編劇、作家陸柱國。他曾參與電影《上甘嶺》《雷鋒》《血戰臺兒莊》《閃閃的紅星》的創作,這些經典影片可謂“50後”到“80後”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在創作《上甘嶺》時,為了展現最真實的上甘嶺戰役,24歲的陸柱國冒著生命危險到一線取材。他曾在距離上甘嶺陣地200米的廢棄碉堡中,趴在炮彈箱上奮筆疾書。當時,他每寫完一章,就拿給戰士們傳閱,聽取他們的意見仔細修改。就這樣,僅用一週時間他就完成了小說《上甘嶺》的創作,使之成為反映抗美援朝鬥爭的經典作品。

·編劇、作家陸柱國

正是這種類似戰地記者的經歷,讓陸柱國的戰地電影作品經得住時間考驗。擔任電影編劇後,他憑藉《大進軍:席捲大西南》獲得了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憑藉電影《道是無情勝有情》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劇本獎。2007年,陸柱國還被授予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因此,他的病逝可謂“我國電影界的巨大損失”。


2022年,武俠江湖也損失了一位重要前輩。


曾執導《三少爺的劍》《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等130多部電影的中國香港導演楚原,是武俠電影的執牛耳者。有人將楚原的武俠片定義為,“奇情武俠片”,因為他的作品以唯美、浪漫的風格見長,多講述曲折離奇的江湖故事,通過批判爭奪名利的打打殺殺,表達人性、世道之複雜。他也調侃自己:“沒有了楓葉和乾冰,我不懂拍戲的。”

·導演楚原

一直以來,打破瓶頸,大膽地編排原著,楚原在程式化的武俠片中,力求拍出自己的特色,對此他曾說:“我的電影,其實可以叫做楚原的古龍小說電影,電影裡有很多我的成份在內。”


遺憾的是,2022年2月21日,楚原於中國香港病逝。人們翻出他在第37屆香港金像獎領受終身成就獎的演講視頻,懷念這位在電影江湖摸爬滾打的導演——“任何人,無論你今天多風光,無論你昨天多失意,明天起身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個人,生活下去。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


難忘的音樂人


楚原的話體現出老一輩藝術家對生活的深切感知——無論何種藝術形式,迴歸生活才是最終真諦。


“我用最好的心情,寫下了最真實的生活。”當被問到為什麼《讓我們蕩起雙槳》能在一代又一代聽眾間傳唱不衰時,著名詞作家喬羽這樣回答。


為這首歌填詞時,喬羽正與夫人佟琦熱戀。北京四月的春日,兩人泛舟北海公園,恰逢一群少先隊員划槳嬉戲,看著眼前美好的一切,喬羽靈光乍現,“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上岸,上岸,快上岸!”《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喬羽站在岸邊寫出來的。

·詞作家喬羽

縱觀喬羽的創作生涯,很多膾炙人口的歌詞都是生活中的妙手偶得。“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的祖國》是在他散步時,想著長江的樣子寫下的;“無論天涯與海角,神州萬里同懷抱”,《難忘今宵》是他“喝著酒哼哼出來的”,凌晨3點開始寫,5點便交稿了。


“我寫東西的時候,首先把握兩條:一是照顧大多數人的感情;二是讓普通老百姓一聽就明白,一聽就喜歡。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我是不動筆的……”2022年6月20日,喬羽因病在北京逝世,留下一句句經典歌詞,仍在傳唱。


有大師,便有培養大師的人。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原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可謂“造星高手”,李谷一、張也、閻維文、戴玉強……這些知名歌唱家都由他一手培養。


·聲樂教育家金鐵霖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金鐵霖便不斷探索民族聲樂教學方法,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金氏唱法”。他提出中國民族聲樂應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又創建了民族聲樂“七字標準”——聲、情、字、味、表、養、象。這些科學理論被廣泛用於學生的選拔和培養過程,從而為我國民族聲樂事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我要為我的學生們多活幾年,要為中國聲樂的事業發展多工作幾年。”金鐵霖曾這樣說。2022年11月15日,金鐵霖在京逝世,這位教學耕耘50多年的名師,奉獻一生終於換來桃李滿園。


一代大師們匆匆離世,斯人已去,好在今時今日,我們尚可在他們的作品中,仰望星光璀璨。



|作者:高   塬

|排版:徐一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