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zhihu.com/question/386258652/answer/1233634623
八旗子弟,也包括漢人,鬥蟈蟈,鬥蛐蛐,從十二三歲鬥到四五十歲,死了拿蟈蟈葫蘆陪葬的事情都不是什麼稀罕事。
八國聯軍都打到北京城了,你都看見一群四五十歲的貴族子弟抱著蟈蟈葫蘆逃跑。
鐵桿莊稼的八旗子弟,啥也不幹天天領錢糧,按理說應該有學習的氛圍了吧?
老舍的作品裡說過,聽鳥叫喚一聲,都忘了自己快餓死了。
當時沒網吧,可他們能泡茶館從早到晚十二小時,戲園子和酒店更是興盛的驚人。
興盛到當時曹操的兒子曹植這一級別的人物,為鬥雞這件高端娛樂活動寫過詩賦。
另外一種主流娛樂形式是“彈棋”————沒錯,就是現在人彈的彈珠。
這是上層人的娛樂形式,你只躋身上流社會,常常的能看見一群四五十歲的達官貴人聚眾鬥雞,鬥雞之後意猶未盡,開始蹲地上彈彈珠。
從十幾歲的少年彈彈珠彈到入土,這就是當時的實際情況。
“要是鬥雞都死絕了,棋子都砸碎了,人會去學習嗎?”
“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錢帛無量,財貨無訾,登高樓,臨大路,設樂陳酒,擊博樓上。”
還有往杯子裡扔筷子,是每次宴會必備的高端娛樂活動。
而當你不想學習的時候,盯著牆幻想,都是一樣充滿吸引力的娛樂活動。
無論好到什麼程度的社會,只要這個社會本身缺乏“快樂”這項,那都不可能是善意的社會。
不是沒有完全杜絕了遊戲的國家:朝鮮、伊朗、中東地區的不少國家都是如此。
反倒是遊戲尺度非常大的國家有不少,個個都能擠進發達國家行列。
短暫的停止娛樂是為了以後有能力更好的娛樂,不是徹底告別娛樂。
幾乎所有國家的遊戲開放尺度都比中國大,可怎麼遊戲就對中國學生們破壞力這麼大?
而不禁酒的國家多的是,中國就不禁酒。也沒見誰像俄羅斯人那麼喝的。
南方某國啥都沒有,就檳榔多,結果全國人嗑檳榔居然上癮,以至於國家得出臺法律禁止檳榔銷售。
而我是沒看到除了那裡以外,哪個國家把檳榔當毒品看的。
當社會整體風尚嚴肅,缺乏娛樂形式,導致學生缺乏放鬆和快樂時,獨一的娛樂形式對人的吸引力就越大。
所以真禁了遊戲,我更相信他們會去搓麻將、打撲克、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