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老年化進程的加快等因素的影響,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腦血管疾病多為急危重症,一旦發生,極有可能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臨床觀察腦血管疾病可以發現,瘀血為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在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常應用活血化瘀之法。如何行活血化瘀之法,趙金鐸教授常用以下這個方子。
組成:當歸9g、赤芍9g、牡丹皮9g、丹參15g、桃仁9g、紅花6g、柴胡6g、桔梗6g、枳殼9g、烏藥6g、雞血藤30g、甘草4.5g。
功能:活血行氣通脈。
主治:瘀血阻滯所致之腦梗死、腦栓塞或腦卒中後遺症,症見半身不遂,或舌強語謇、頭暈乏力。
方解:早期腦梗死(CT發現)、腦栓塞或腦卒中後遺症,大多為瘀血阻滯,氣道不通,脈絡阻滯所致。方中用當歸、赤芍、牡丹皮、丹參、桃仁、紅花大隊活血化瘀藥,以攻其主要癥結。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用枳殼以行氣。瘀血得溫可散,故用烏藥之溫通,並助枳殼行氣之力。桔梗為舟楫之劑,與柴胡之升散共引藥上行,並與枳殼、烏藥調理氣機之升降,雞血藤活血以通脈絡,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運用:氣虛去烏藥,加黃芪,量可30~120g;舌強語謇加石菖蒲6g、牛膝9g;血壓偏高加地龍9g;血壓偏低加黨參9g、川芎6g。
李某,男,62歲,幹部。1974年秋去幹校勞動時突感半身不遂,經河南某醫院診斷為腦血栓形成,回京治療。就診時頭及雙手有輕度震顫,自訴已患20餘年,左半身不遂需拄柺杖行走,舌質淡,苔薄白,脈弦數,沉取無力。
患者由氣虛血虛所致,故活血通脈湯去烏藥,加黃芪30g。
服五劑無不適,遂將黃芪加至60g,直至將黃芪加至120g,又連服二十劑,半身不遂明顯好轉,不拄柺杖可以行走,同時20餘年的頭及雙手震顫亦基本治癒。
活血通脈治中風,半身不遂血栓成;
歸赤丹丹桃紅草,柴桔枳烏雞血藤。
氣虛去烏重黃芪,舌強語謇菖蒲靈;
血壓偏高地牛膝,血壓偏低參川芎。
涉足杏林50餘年,傳道受業,治病救人。趙金鐸教授的經驗輯於此書,現其學術風貌,展其大醫精神。
《趙金鐸臨床經驗集》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主要由趙老平素的講稿、講授記錄、會診記錄和臨床病例整理而成,力求實事求是地反映趙老的學術風貌。這次再版,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包括趙老生前未公之於眾的驗案、醫話,文前補上趙老生前臨床、帶教、參加教材編寫會、與其他名老中醫學術探討等珍貴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