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病變的脈象信號

提起扶陽醫學,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大劑量扶陽藥的運用。其實,扶陽醫學對於脈診亦十分看重。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跟隨扶陽學派第四代傳人彭重善先生,瞭解一下診治肝系疾病時需要注意的脈象變化。


肝病脈。

肝炎:脈細沉短。肝脈遲而滯為肝大。

有時候,遇到肝脈滯,老師就講肝大了,凡是手在肋下能夠摸到肝,就大了。摸不到就不大。肝大一釐米、兩釐米,在肋下就能摸到。肝大,就有可能造成以後的肝炎、肝腫大、肝硬化。

肝硬:脈細沉短勁。

這裡說肝脈帶勁了,主要肝脈是沉細短,就可能是硬了。

肝腹水:脈細沉短,滯(溼),澀。

溼滯就如流水,澀為非常不暢。

肝脈緊,血稍有寒氣。肝脈逆,吃飯後吐或嘔,為肝氣逆。

肝脈勁,洪帶勁為溼,血內有水溼,血不沉故。

所謂血不沉,是指肝藏血不沉,不是指血本身沉在血管裡。肝不沉就是肝不能藏血。

數在腑,遲在髒;數為熱,在腑。髒也數,為腑影響髒。如:膽數,肝也數,為膽影響肝;心包數,心也數,為心包影響心。反之,遲為髒,遲在腑脈,為髒影響腑。

脈的遲數,是在4~5至範圍內考察,4~5至為常脈,即在四至多或者接近五至來考察臟腑之間的影響。如果超過五至或是低於四至就是病脈。在4~5至之間,原則就是數在腑,遲在髒,把這個定了,然後就能判斷是誰影響誰了。

肝脈似弦而非弦,還不是本脈,為隱忍之氣。

這種脈,道弦不弦,又不是本脈,就是隱忍之氣,是自己長期嘔陰氣多了。長期嘔陰氣會有三個結果:一是得肝病,肝氣不暢得肝病;二是影響心腎相交;三是嚴重的會得重病,如腫瘤、癌症。凡是婦女有乳瘤、子宮瘤的,男的得肝癌之類的腫瘤疾病都與隱忍之氣有關係。所以,辨別隱忍之氣之後,我們要立即用藥。隱忍之氣用什麼調?用小茴香、青皮、佛手片。公丁香是肝脈緊用的,不是調隱忍之氣的。

膽脈沉為有夢,但有夢不多。

有沒有夢,可以診膽脈。

膽為甲木,肝為乙木。膽陽不正,浮為動風。

如果膽脈浮,也是動風,這個動風是指的外風,膽是甲木,甲木是陽木,少陽膽經,所以這個風是外風。肝脈如果浮,是內風,傷了氣。這裡著重講的膽。

肝為木,木生火。肝脈弱,則影響心脈。

如果肝脈弱,心脈也弱,這個時候我們重點是把肝氣扶起來,心脈如果緊,可能是肺脈滯有痰,就要調肺脈。所以,不同的部位,與調心脈都有關係。

肝主生髮,春應木,木應春而生髮。春季肝脈旺,左尺應關,繼而應寸,則為好的脈象。

春天來了,肝脈應該旺,正常人如此,病人如果這個時候肝脈能起來,病情就會大大好轉。為什麼呢?就是左尺應關,腎脈應關,應寸就是心,心腎相交了。這個要特別注意,我們在治肝病的時候,最好在春季的前三個月抓緊治療,到了春季再加一把油,就好了。這與我們前面所講的司天在泉有關。春季肝主事,厥陰脈旺,所以春季是治肝病的季節。若用三個月治,就最好在前一年開始治,經過了夏秋冬三季,把肝脈調起來,到春季,脈應起來了,這個病就好得很快。

扶陽醫學第四代傳人帶教實錄

扶陽醫學 四代傳承

口傳心授 現場實錄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臨床應用講稿》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本書為扶陽醫學第四代傳人彭重善關於鄭盧醫學臨床應用的講稿。書中按照鄭盧醫學“先明理法,後言方藥”,“明理得法,知病知源”的醫學指導思想,將《易經》《黃帝內經》《傷寒論》的經典論述,結合五臟統帥全身來研究討論,提出各類疾病的治療指導思想和理法來源及依據,並通過具體應用鄭盧醫學之醫學理法及病歷病案,解密五臟各類疾病的治療理論和系統方法。全書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總述,第二至八章分述如何運用鄭盧扶陽醫學的理法藥治療具體的五臟和其他特殊病證。全書以彭重善給弟子的講授課程錄音整理而成,原汁原味地體現了老中醫的帶教實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