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澤奇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
【導讀】近日,一則“中國電科員工因強制加班而怒懟領導”的聊天記錄,引發輿論強烈關注。事件發生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表示網傳所涉單位和人員,非該集團所屬成員單位和員工。但公眾對該事件的討論並未平息。有觀點指出,關鍵不在於是哪個公司,而是一些領導頤指氣使、以權壓人的態度,以及把加班視為理所當然、隨意剝奪員工正常休息權利的做法,令人憤慨。如有留言指出:“員工反感加班是一方面,但領導這種態度讓人不滿,沒有體現對人的基本尊重。”
此事件背後,更深刻的問題,是如何落實勞動法,如何重視勞動尊嚴。對此,本文指出,讓勞動不只獲得貨幣報酬,還依然享有尊嚴,是當今時代的難題。作者強調,我們正進入數字時代,雖然勞動形態發生了根本性變革,但重視勞動者尊嚴的社會底線,不應改變。
本文原載《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2期,原題為《勞動與尊嚴——數字時代“不躺平”的邏輯前提》,轉自“探索與爭鳴”,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讀者思考。
勞動與尊嚴
——數字時代“不躺平”的邏輯前提
▍人盡其力:勞動形態的歷史演化
▍“三自勞動”:數字技術賦能“人盡其力”
▍勞動的尊嚴:數字時代不變的難題
▍尋求尊嚴:數字勞動的行動邏輯
本文原載《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12期,原題為《勞動與尊嚴——數字時代“不躺平”的邏輯前提》。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版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