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留言說如何收到我們每日更新的文章,大家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並且備註星標就可,每篇文章底部的星星和點贊可以點一下,福氣更好喔!
野草,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能滿足身體每日所需的營養攝入。野草雖好,食用時也需謹慎,近日就有一則新聞報道,一位55歲阿姨因吃野菜死亡。
醫生呼籲:春天這3種野菜儘量不要碰,不少人還將其當做寶,看完趕緊告訴家人。
一、黃花菜
黃花菜未完全煮熟的情況下食用後,進入人體內會產生一種名叫秋水仙鹼的毒素,可能會引起腹瀉、嘔吐、頭暈等症狀,嚴重情況下會中毒。
在食用時最好將花蕊摘除乾淨,放入水中完全煮熟後再進行烹飪。
二、野芹菜
野芹菜大多都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葉子看起來與芹菜無異。
但它的梗葉都帶有很強的毒性,一旦誤食之後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不良反應,甚至還會出現幻覺、口吐白沫,在吃得時候一定要注意辨別。
三、馬齒莧
馬齒莧既可食用,也可藥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非常珍貴的一味中藥材。
但它含有有毒物質,食用多過會引起腹瀉、嘔吐等症狀,中老年群體進食之後還可能直接傷害到器官,儘量少吃、不吃。
春夏季是各種野菜上市的季節,為保障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理州政府食品安全辦發佈謹防食用野菜中毒的預警公告。
一、很多野菜具有毒性,並且容易混在可食用的野菜中,所以不能隨意採摘、出售、食用不熟悉或難以識別、來源不明、已黴爛以及生長在噴灑農藥、施用化肥的莊稼地裡的野菜。
不生食野菜,食用野菜需要經浸泡、蒸煮、烹調等方式處理後再進行食用。
二、不要盲目迷信某些野菜的“養生”“藥用”“治療”功效。有些野菜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或本身就是中藥材,食用後會有類似藥物的作用,應注重食物多樣性和膳食平衡,不宜多吃或多種混雜食用野菜,避免中毒。
比如車前草食用過量可能引起抽搐,蒲公英、魚腥草食用過量可能引起胃寒者胃痛,馬齒菜食用過量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狀。
三、野菜生產經營者應嚴把原料關,嚴禁生產經營有毒有害和來源不明的野菜。餐飲經營單位要嚴把野菜採購關,用安全方法加工,留樣備查。
各類學校食堂、集體食堂、農村宴請、大型會議等群體聚餐禁止加工食用野菜,防止引發群體性中毒事件。
四、食用野菜後如果出現皮膚瘙癢、過敏、胸悶、嘔吐、腹脹腹瀉、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可大量飲水然後刺激咽喉部促使嘔吐,在自行救治的同時應儘快到醫院救治,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必須吃500克以上的新鮮蔬菜,能為身體補充所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無機鹽,但需掌握正確的吃法,才能吸收其中的營養。
吃蔬菜需注意什麼?
1、掌握正確的儲存方法
因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很多人去超市後,恨不得把一週的蔬菜全部買回來,存在家裡慢慢吃。
確實能節省時間,但蔬菜每多放一天,就會損失一定要的營養素,就拿菠菜來說,在20℃環境中每多放一天,維生素C流失可高達84%。因此要減少蔬菜的儲存時間,儲存時需放在乾燥通風且避光的環境中。
2、用小火炒菜
維生素B1和維生素C都不耐高溫,所以炒菜時不能用小火悶,儘量用大火急炒,炒菜時加入少量醋,能最大程度保留維生素。另外,一部分人喜歡做好飯菜後放在鍋中溫著或放在保溫桶中,等一段時間再吃,但這樣會使得大量營養物質流失。
3、根據菜類選擇喝不喝湯
炒菜時,蔬菜中大部分營養溶解在菜湯中,不喝會浪費。但菜餚經過煎炸和燒等烹調方式製作出來的湯,含有大量脂肪,儘量不要喝。
蒸菜或燉菜的菜湯,脂肪含量低且口味清淡,不妨適當的喝。另外涼拌菜,菜湯中油脂含量低,菜湯中溶解很多礦物質、天然色素和維生素,此類糖營養豐富,所以低鹽分低脂肪的可以適當喝。
4、洗完菜後再切菜
很多人把菜切完之後再衝洗,這是錯誤的做法,會使得水溶性維生素流失。
另外很多人偏愛吃炒菜,把肉和菜一起炒,認為能降低脂肪攝入,其實蔬菜更吸收油脂。蔬菜可以涼拌吃,如糖拌西紅柿或蒜拌黃瓜。
5、葷菜素菜搭配著吃
很多中老年人和女性一味吃素食,認為能防止動脈硬化和減肥,其實這是錯誤的。每個人必須保證有足夠膽固醇攝入,能參與膽汁生成和新陳代謝。
一味吃素會使得體內蛋白質不足而降低抵抗力和免疫力。此外,素食主義者體內嚴重缺鋅。蔬菜和葷菜儘量搭配著吃,能保證營養全面攝入。
溫馨提示
很多人喜歡生吃蔬菜,認為這樣能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但蔬菜表面會有大量黴菌或農藥殘留,易引起食物中毒。喜歡吃生蔬菜的人,必須把蔬菜徹底的清洗乾淨,另外也有的蔬菜是不能生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