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3年,我們真的還需要“遊戲手機”嗎?

不知不覺間,2023年已經過去了快1/6的時間。雖然有些品牌今年定位最高的機型尚未亮相,但無論是從目前的傳言、還是從已發佈產品的硬件配置與功能上,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2023年的智能手機行業至少是在頂級旗艦領域,普遍迎來了極大的進步。

其實這並不奇怪,畢竟一方面來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大家都必須要比過去更努力地“堆料”,才能吸引消費者換機。特別是對於那些有資源進行技術自研的廠商來說,高成本的自研成果當然會優先只用在定位更高的產品線上。

另一方面,這也是因為上游供應鏈確實也“爭了口氣”。無論是高通的驍龍8 Gen2、還是索尼IMX989,或者前段時間三星高調展出的2000nit UDR屏幕,它們都註定會(或已經)給頂級機型帶來長足的進步,並進一步拉開與“2022年老款產品”之間的體驗差距。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今年“遊戲手機”在產品更新的及時性上,卻似乎顯著落後於其他產品。

事實上,直到本文截稿(2023年2月24日)前,今年已發佈的遊戲手機也僅有紅魔旗下的紅魔8 Pro與紅魔8 Pro+兩款,至於其他的品牌要麼還一點風聲都沒有,要麼就是傳出了產品遭到延遲、甚至可能被取消的消息。

為什麼“遊戲手機”式微了?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回溯一下歷史,弄清當年“遊戲手機”到底是因何興起的。

  • “遊戲手機”的崛起,背後是硬件與軟件的雙重推動

大家不妨先來回想一下,業界最早的那一批Android“遊戲手機”,都有些怎樣的特性?

身為開創者的初代Razer Phone、也就是“雷蛇手機”上,我們迎來了“高刷屏”。

然後在初代紅魔遊戲手機上,我們看到了在機背開孔的“風冷散熱”,以及專門定製、只在“競技模式”下才會被激活的觸控IC。

隨後,初代黑鯊遊戲手機首發了“獨立顯示芯片”,在SoC與屏幕之間單獨增加了一顆處理器用於額外增強屏幕色彩顯示效果。

最後,初代ROG遊戲手機業界首發,且始終獨佔了“超頻版驍龍845(其實就是驍龍850)”。

說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已經發現,早期“遊戲手機”所具備的那些,在當時看來令人震驚的配置、功能創新,很多都是源自於行業中首發的硬件設計。

隨著後續“遊戲手機”這一概念走紅,一些專業的手遊電競賽事、競技類手機遊戲,也開始與“遊戲手機”進行綁定,或是選擇在遊戲手機的發佈會上站臺首發,或是宣佈針對遊戲手機帶來特別優化的高畫質、高幀率模式等。

這意味著什麼呢?簡單來說,雖然手機廠商最早想到去做“遊戲手機”,可能是受到了當時旗艦機型散熱不佳、用戶抱怨遊戲體驗不好等因素的啟發。但站在供應鏈的角度,最早一批的“遊戲手機”確實又起到了向消費者、向市場推廣展示高端SoC性能,推廣“高刷屏”、“高報點率觸控”、“高功率快充”等一系列新技術、新硬件的作用。

同時對於手遊行業來說,“遊戲手機”乃至“手遊電競”的興起,也極大擴展了大眾用戶對於手遊的關注度。更為重要的是,當“遊戲手機”在性能、操控、顯示等方面都帶來巨大提升後,實際上也為更高畫質、更大體量、內容更趨向“大作”手遊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 時移世易,“遊戲手機”的先發優勢幾乎已經消失

是的,早期“遊戲手機”的興起,是因為部分廠商看準了消費者對當時主流產品的不滿。同時上游供應鏈也樂得藉助“遊戲手機”的風潮,去推廣新的移動平臺、新的屏幕、新的觸控IC、振動單元、快充解決方案。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對於那些曾經被“嫌棄”遊戲體驗不好的旗艦機型來說,它們難道就不會進行改正嗎?

當然會!而且傳統旗艦機型背後的大廠,也有著強大得多的財力、研發能力和供應鏈把控能力做支撐。於是,我們很快就看到傳統旗艦機型也用上了大規模的均熱板,也搞出了上百瓦的有線快充,普及了120Hz甚至144Hz刷新率的屏幕,並內置了高品質的觸控和振動……

並且由於這類旗艦產品還有著明顯的產能和宣發優勢,所以也就使得它們在將自身的性能、遊戲體驗,輕鬆提升到“遊戲手機”同水平的時候,價格甚至還可能做到更低。

於是市場中就有了iQOO、有了Redmi K系列、有了真我GT等等,這些既有遊戲手機的高性能,又有著更為日常化造型設計、更全能影像表現的產品出現。再加上本身的性價比突出,市場表現更好,並且在不少玩家群體中“取代”更純正的遊戲手機,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這樣一來,由於高性能、價格親民的“旗艦手機”佔據了玩家群體中更多的份額,對於上游供應商而言,他們的關注點自然也就隨之發生了轉移。

比如有的朋友可能知道,LTPO是目前手機行業最先進的高刷技術,它能夠讓GPU和屏幕的顯示幀率同步,從而在達成“高刷”的前提下帶來更省電的效果,還能防止畫面撕裂。但是到目前為止,配備了LTPO屏幕的全部都是傳統旗艦機型,並且沒有任何一款“遊戲手機”。

又比如說,以往包括華碩、紅魔在內的品牌,都曾在遊戲手機上發佈(或暗藏)了“超頻版”SoC。但在今年,至少到目前為止,頻率最高的驍龍8 Gen2(SM8550AC)反而是由旗艦手機(三星Galaxy S23系列)獨佔。

當然,就更不要說遊戲廠商的反應了。前段時間一加Ace2發佈時,官方高調透露的“1億元與《原神》戰略合作”,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要知道,遊戲手機品牌大多都曾聲稱自己搞出了所謂的“遊戲生態圈”,但這麼些年下來,又有幾個主流手遊大作是真的在遊戲手機上保持了專屬功能,或是提供獨家畫質、幀率優勢的呢?

  • “遊戲手機”或許依然會存在,但門檻已不比從前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是否代表“遊戲手機”今後會消失呢?

並不一定,因為至少到目前為止,傳統旗艦手機還是存在著一些難以迴避的短板。而瞄準這些短板“用力”,也就成為了遊戲手機為數不多的機會。

比如說,由於當前屏下攝像技術確實還不太成熟,所以幾乎沒有頂級旗艦敢完全棄用開孔屏。但是遊戲玩家很多確實不太在乎“自拍”,所以紅魔8 Pro/紅魔8 Pro+一經亮相就大受追捧,都上市好幾個星期了還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

又比如說,雖然我們都知道現在的USB-PD快充已經進化到了240W、甚至300W,但是大多數“旗艦機”因為要照顧到可能較長的換機週期,所以往往在快充上會相對保守。但硬核遊戲手機可不用管這些,因為它們瞄準的就是那些“性能為王”、一年一換機的遊戲玩家,所以這自然就使得遊戲手機可以毫無顧忌的使用更高功率的快充配置。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之外,傳統旗艦機型在造型、審美、使用方式上的侷限性,也給了遊戲手機將自身“打扮”得更炫酷,使用模塊化手柄設計為投屏、長時間持續遊戲做專門優化等,可能的“突圍”方向。

這些也都意味著,遊戲手機廠商將不得不摒棄過去單純依賴供應鏈的思維,需要更多以原創設計和技術,去探尋與“旗艦手機”的競爭之道。很顯然,這將會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也很可能會淘汰部分廠商。但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有“遊戲手機”品牌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存活下來,那麼ta將註定會收穫比過去更大的成功。

推薦閱讀:

它並非“NUC”,但可能會是Intel商用PC的未來

Intel聯合多家廠商,正式發佈全新的“綠色商用電腦”計劃。

所有客戶端均已無法登錄,ofo跪地也難求生

到了如今到這一步,ofo顯然已是無力迴天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