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萬犯罪嫌疑人,都在這個貼吧裡問“判幾年”……

幾萬犯罪嫌疑人,都在這個貼吧裡問“判幾年”……

「取保候審」是一種特殊的法律措施。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有犯罪嫌疑、將被追究刑事責任者,如其涉嫌情節並不嚴重,且能滿足一定條件,便能申請進入「取保候審」的狀態。


如申請成功,當事人便可不被關押至看守所,但不得擅自離開原籍和居住地,除此之外,便能過上和常人大致一樣的生活:正常吃飯、出行,甚至上網閒聊。

唯一的不同是,法律的審判註定會到來。


在百度貼吧「取保候審吧」內,就聚集著大量處於這一階段中的人。他們均觸碰到了法律的底線,也因情節並不重大,而有「取保候審」的機會。


在遠離看守所的日子裡,這些人總是長時間混跡在這個貼吧內,互相訴說自己的案情,只為獲得一些微薄的參考性。因為出於法律的複雜性,即使同一罪名,所獲實刑的程度也天差地別。


「沒想到這也是犯罪」「後悔啊」「我這種情況會不會緩?」「大概多少年?」……之類的話語,是「取保候審吧」裡最常見的主題。


在琳琅滿目的犯罪紀實背後,這裡正上演著的,是“年輕人最鮮活的普法教育”。


「沒想到這也是犯罪」,是吧里人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我國的刑事法律訴訟程序中,「取保候審」是常見的強制性措施。在調查機關對案件進行進一步調查和收集證據的同時,犯罪嫌疑人如申請成功,便可放回家中,不被拘留。


但其人身“自由”只能是相對的:「取保候審」者不得離開居住地,且要做到“隨傳隨到”,必須任何時刻都能配合調查。


根據案情進展情況不同,這一階段有可能會持續數月到一年之久。


於這段漫長的時間中,被調查者往往會因關心自己的最終獲刑,而長期處於惴惴不安、提心吊膽的情緒裡。


在「取保候審吧」的五萬餘成員身上,這是最常見不過的狀況。



除去尋找專業的法律援助,留給這些人的路幾乎只有一條:向有類似境遇者取經。


這也讓「取保候審吧」,變得像一部犯罪者的“自白書”。


從盜竊,到詐騙、洗錢,各式犯罪在這裡並不罕見。只不過由於“「取保候審」只有程度輕、危險性低的嫌疑人才可申請”的特性,新型網絡案件相較而言更加常見。


其中數量最多的,便是網絡傳播淫穢。


他們大多是我們常在社交網站評論區見到的“麥片哥/姐”,以“加群,加好友”的方式,用幾元錢一部的價格販賣淫穢視頻。


因這項罪名的處罰與傳播部數和牟利正相關,所以這些人會如實講出自己的情況,等待其他人提供參考和建議。



一般情況下,部數少或者未盈利的,都會被安慰道“小事”或“也就X個月”,情況嚴重的,就會被人鄭重地評論“你這個事大”。


相較而言,涉嫌“製造淫穢物品”的會更加罕見,“協助賣淫”(拉皮條)可能更多一些。



除此之外,各種擦邊陪聊軟件的案件也在近期異軍突起。這些軟件會以軟色情聊天的方式,讓陪聊員用誘導、欺騙的手法,促使男性用戶刷禮物。


在類似詐騙案頻發之後,大量軟件被查封,而這些職業聊手們,也正在被清算。



“涉黃”顯然是最主流的犯罪原因。而其次,則是各類通過網絡進行的非法販賣。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電子煙、用戶信息、精神類藥物等違禁品——甚至還包括外掛軟件。


就在不久前,吧中就有一則熱貼是關於“販賣微信朋友圈輔助軟件而被起訴”的事件:貼主通過網絡售賣一款自己找到的朋友圈輔助軟件,該軟件能一鍵轉發朋友圈。他因此獲利三十萬,最終因涉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而被查。


在帖子的末尾,他寫道:“現在才知道,這個東西違法!”



這也是「取保候審吧」中常常出現的一句話。很多人都會表示,自己直到被逮捕那一刻,才意識自己已經到觸犯了法律。


只不過對於更多的「取保候審者」而言,最普遍的態度還是“當初覺得是小事。”


「到底會判幾年」,「能不能緩刑」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逛「取保候審吧」,最直接的體驗就是撲面而來的焦慮感。人們在吧裡頻頻發帖,只為大致推測自己會遭受怎樣的處罰,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他人的經驗並不適用。


例如,“跑分”於近年在各地遭到嚴打,於是大量涉嫌“跑分”的嫌疑人,都紛紛湧進吧內求助。


所謂“跑分”,是指通過銀行卡或網絡支付賬號,為賭博、詐騙等犯罪行為提供資金轉移的渠道。簡而言之,就是協助洗錢。


而因“跑分”根據具體情況不同,處罰程度也有較大的浮動,所以他們十分迫切地想弄清自己的情況——儘管這對最終結果並沒有任何影響。



這也導致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吧裡首頁總會被“PF”等字眼刷屏。


“PF”是“跑分”的簡寫。在「取保候審吧」中,類似的加密示交流已成慣例,人們更傾向於用縮寫來交流,儘管其中大部分都並非違禁詞:


“Zp”=詐騙;“Kss”=看守所;“FL”=法律;“Ga”=公安;“Wd”=網賭;“HL”=獲利。


如果並非事先了解,外人很容易看得一頭霧水。比如在不久之前,一位單親媽媽就發帖求助,她自述在某平臺本來是“綠播”,後來沒能禁住誘惑,成了“彩播”,但是又強調自己沒有“大秀”。


而這些都是相關者的專業暗語,“綠播”意味著正常直播,“彩播”是擦邊球,“大秀”便是淫穢直播。


在吧內,也有“新來的”曾質疑過“總用縮寫暗語來交流”的這種習慣,之後有老用戶做了解答:因為對於他們大多數而言,縮寫是自己最後的一層遮羞布。


犯了錯,卻不願承認現實;不想面對,可傳喚和開庭會如期而至。沒有一位成員,不在承受這種煎熬。


這也導致,只要檢察機關有所動靜,他們都如驚弓之鳥,趕忙跑來吧裡詢問“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要判實刑”。



而在這種心理高壓的情況下,發帖來看看“有沒有一樣情況的老哥”,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慰藉的手段。


曾經在吧裡,也有人建起了群聊。一位用戶還曾說過,“加了群,看這麼多人都在取保候審,心裡舒服多了。”


幾乎所有發帖人,都會用到「後悔」這個詞。


吧裡有個奇特的現象:在其他論壇中,如果有人遇到“犯了事”的狀況,往往會用長篇累牘地敘說自己的動機、境遇,或是事件背景。


但在這裡卻很難見到:人們只會精準地描述自己的案情——涉嫌什麼罪、獲利如何。與此同時,圍觀者也並不會因好奇而過多詢問,只是機械地回答“大概X年”、“小事”、“大事”。


偶爾有人會倒一兩句苦水,也不見得有人安慰。而實在有人情況太糟糕(如家裡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最多隻能得到一個接一個的“哎”。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取保候審吧」裡也總是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懺悔”。他們的話術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過去XX天了,還是睡不好/自己像行屍走肉/這輩子完了。


案件有消息的情況下,他們會焦慮於揣測調查機關的意思;沒消息的情況下,就是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而很多人的“懺悔貼”,則總會突然在某一天斷更,這種情況,多半就是“進去了”。


與之相對,也有人最終拿到了不起訴的通知,這在貼吧裡算是天大的好事。如果有人表示自己最終沒被起訴,那他的帖子多半會成為熱門,因為成員們會排隊在下面回覆“接不起訴!”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情況天差地別,但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書寫自己的境遇時,用到「後悔」兩個字。


這也或許正是這個「取保候審」吧的主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做了危害性並非重大,但卻徹底踩到紅線的行為,並且最終只因一些蠅頭小利,而抱憾終生。


這樣的氛圍,也讓這個吧顯得尤為特殊。通常情況下的百度貼吧,無論主題如何,都充斥著插科打諢的內容,輕鬆詼諧,而在「取保候審吧」裡,這樣的帖子從未出現。


就像存在一條分界線,把這裡和其他地方區別開來,涇渭分明。


正如現實生活中,「法律」所做的那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人研究報告”,外星小姨給你講述地球上的迷惑人類和怪奇科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