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平方米的超市裡,繞過擺滿日用商品的貨架,往前幾步,另一方天地豁然展開。這裡是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李石村的微光書苑。
李翠利是微光書苑的創始人,也是這家超市的經營者。從2008年做到現在,整整15年,李翠利堅持免費提供圖書借閱、開展活動,在鄉村推廣閱讀。“‘院’字太大,‘苑’字則剛剛好。取這個名字的用意,就是希望儘自己所能,發一點微光,做一些事情,讓孩子們的童年能因為閱讀變得更有質量。”即便現在已經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擁有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好人”等各種榮譽稱號,李翠利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名普通村民,一位希望把閱讀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心中的鄉村文化熱心人。
01
想方設法推廣閱讀
閱讀為什麼這樣重要?李翠利有自己的切身體會。李翠利的爺爺是老一輩裡少有的文化人,父親在鄉里廣播站工作,還給家裡的孩子訂了報刊。家庭薰陶下,李翠利內心始終珍藏著一個作家夢。職高畢業回家做起小買賣,也不耽誤讀書,李翠利閒時還會寫詩,在相對單調的田園生活中建構起豐盈的內心世界。而正是熱愛讀書的精神追求,讓李翠利格外在意鄉村的文化生活。
2008年秋天的一天,村裡來了演出隊,李翠利也跟其他村民一樣,帶著孩子早早去現場。然而越看李翠利越感覺不對勁:演出逐漸朝著“三俗”的方向去了。李翠利趕忙帶著孩子離開。令人痛心的是,第二天村裡很多孩子開始模仿不健康的演出內容。
既然看到了問題,李翠利就下了決心不能袖手旁觀。閱讀,是她覺得最好的辦法。很快,李翠利就騰出超市裡最顯眼的一塊位置,將家裡的200多本藏書整整齊齊擺了上去。
儘管免費,借閱圖書者卻寥寥無幾,也沒人理解,為啥李翠利要把白酒這樣收益高的商品換成免費圖書,擺上貨架。
對於“雜音”,李翠利不多理會。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她開始“綁定推廣”:借一本書獎勵一塊糖或鉛筆,寫下讀後感的還可以得到筆記本等獎勵。慢慢地,孩子們都過來了,其中不少是一開始為了吃糖,讀著讀著真的愛上讀書,還帶著家裡的大人來借書。李翠利感到特別欣慰。
02
自掏腰包建設書苑
隨著來看書的人越來越多,書籍數量明顯不夠了,李翠利就到處找書。一開始是去廢品站淘書、去書攤購買低價書籍,但當發現有盜版書籍錯字連篇時,她馬上回收,又重新來過,去網上發帖募集圖書,沿街尋找正版圖書,並嘗試聯繫文化名人、文化單位找書。所有能想到的途徑,李翠利都一一嘗試,前前後後的購書款多達10餘萬元。一段時間下來,努力終有回報,開始有愛心人士主動捐贈,一些單位也會不定期送來書籍。
當培養閱讀習慣有了起色時,繼續運營的壓力擺在眼前,辦好書苑的強烈自驅力推著李翠利不斷開拓思路,尋求合作。這幾年,書苑在提供圖書借閱的基礎上,舉辦了“小小演講家”、舊物改造、科學小實驗、民俗傳承等各類活動,讓村民特別是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越來越濃。
2013年,村裡的農家書屋搬進了李翠麗的超市,微光書苑的圖書保有量達到5000冊。李翠麗的閱讀推廣活動受到了村民的認可,也得到更廣泛的關注。2017年,她受全國人大邀請,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草案)》的立法審議座談。這時的李翠利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
03
呼籲社會力量
參與鄉村文化建設
微光書苑自開辦至今,不收任何費用,無需任何證件,無週末、節假日,不分職業,無論老幼,遠鄉近鄰、行走過客均可借閱。從這裡書苑走出去的青少年,有的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過閱讀推廣活動,有的返鄉創業,有的用知識幫扶家鄉。在一個小小村落,微光書苑滋養和承載了很多人的夢想。以閱讀微光照亮童年時光,李翠利希望參與這項事業的人越來越多,能夠支持這項事業的力量越來越足。
今年,李翠利除了打理微光書苑,還有一項重要工作。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她,要將建議案帶到全國兩會,並深入基層宣講全國兩會精神。在準備宣講內容時,李翠利看了很多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留心著鄉村振興的內容,特別標註了繁榮和發展文化事業等相關表述。從自身實際出發,李翠利呼籲強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立鄉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李翠利每年組織開展“志願者陪伴閱讀”“閱讀分享”等各類閱讀活動30餘場,帶動志願者百餘人,服務閱讀推廣近20萬人次,15年來累計參加志願服務時長2.5萬小時以上。對於微光書苑,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
(文內配圖均為李翠利和村民、孩子們互動的場景。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