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比如,“雞蛋膽固醇高,常吃會得心血管疾病”、“常喝豆漿,女人容易被乳腺癌盯上”、“晚上吃薑賽砒霜”等等。

很多人認為雞蛋是“心血管禍根”,是因為雞蛋中含有的膽固醇,讓他們感到恐懼。
雞蛋確實屬於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一個雞蛋(50克)大約含141~234毫克膽固醇,其中膽固醇大部分集中在蛋黃。
而在很多人印象裡,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其實,健康人體內膽固醇的合成可以自行調節。如果攝入膽固醇多了,體內合成的數量就少,同時分解增加;攝入少了,合成就多,且分解減少。
而人體出現血脂異常,主要是由於內分泌或血脂代謝失調、高血壓、體胖及活動量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換句話說,沒必要妖魔化雞蛋,只要適當地吃,是不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的。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我國成人平均每天蛋類的推薦攝入量是40~50克。換算下來,建議每天吃1個雞蛋,每週吃雞蛋不超過7個。
不過,為防止膳食膽固醇過多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高血脂者應嚴格限制膽固醇攝入。因此,高脂血症者應儘量少吃蛋黃。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說法,主要來源於一個謠言,即大豆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過度攝入會促使乳腺增生。
其實,大家所說豆漿裡含有的“雌激素”,其實是大豆異黃酮。
這種物質在結構上與雌激素相似,故被認為有雌激素樣作用,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但它的作用是比較弱的,其功能無法與激素類藥物相提並論。
不僅如此,大豆異黃酮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即當人體雌激素不足或過剩時,它能幫助改善女性內分泌,反而會降低與雌激素有關的腫瘤如乳腺癌、子宮肌瘤的發病危險。
所以,對普通女性來說,經常喝豆漿,是有益於健康的。

肝臟作為代謝器官,要處理各種代謝廢物和毒素。如果養的豬生病了,或過量使用抗生素、受汙染的飼料(比如重金屬過多),那有害物質可能真的會殘留在肝中。
不過,如果我們平時注意購買和烹飪方法,是可以享受美食又能吃得放心:
-
購買:不要在無證的小攤販購買,儘量在規範的菜市場或超市購買;
-
處理:保證反覆沖洗,並於水中浸泡1~2小時,徹底清除散存於肝血竇和肝管內的血液、膽汁;
-
烹飪:在烹製過程中,別一味追求滑嫩口感,豬肝一定要充分加熱煮熟。
鴨脖子的確有淋巴組織,被稱為淋巴集結體。但這些淋巴集結體,一般充分加熱後吃一點,對健康其實沒多大危害。
如果實在不放心,淋巴組織都是在皮下的,吃的時候把皮剝掉就可以了。

因為魚類是通過鰓和肝、腎等器官向外排除毒素,和魚頭並不相關。
不過,如果魚類生存的水域和生態食物鏈被汙染,或是不良飼養者在魚飼料中違法添加某些化學物質,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魚體內的有害物質,比如農藥、病原微生物以及汞、鎘、鉻、鉛、砷等重金屬。
此時,包括魚頭在內的整條魚都被汙染了,毒素等在魚體內長期積累下來、難以排出,確實不適合人類食用。
所以,魚頭是否有毒,主要是看它的生長環境是否安全。
-
從正規的、由政府部門監管的市場購買,可最大限度保證食用安全。
-
儘量選擇體型較小的魚。因為體型越大的魚,要麼處於生物鏈高端,要麼魚的年齡較大,其體內儲存的有害物質(如鉛、鎘、汞等)自然就越多,對人體的影響也越大。
你想想,平時晚餐的菜也有不少是用姜炒的,如果真是這樣,豈不是中毒已深?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體質有寒熱之別。因此,不同體質的人,適合吃薑的時間也不同:
-
寒熱偏差不大的人,一般來說晚上不宜吃薑,否則對健康不利;
-
寒氣大的人,也就是經常感到全身有各種冷或怕冷,晚上喝碗薑湯有助睡眠;
-
熱盛的人,也就是身體經常有各種熱的表現,這類人無論白天、晚上都不宜吃薑。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春季常見的植物“諸葛菜”其實是:
A.馬齒莧
B.二月蘭
C.魚腥草
編輯:欲覃故縱

點個贊點個在看,一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