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治不如一刮!初春刮這3處,強腎又助眠,還能緩解頭暈頭痛



平時生活中,身體難免會有些小毛病,如落枕、腰背痛等等。

這些毛病,雖說不算啥大問題,但多多少少也會影響正常生活。

今天就給大家一個妙招——用刮痧颳走小毛病。

先說說,該怎麼刮

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刮痧的操作步驟——

1.刮痧板選擇

可以選擇專用的刮痧板,也可以就近取乾淨、鈍圓光滑物品如湯匙、硬幣、牛角梳等。

圖源:壹圖網

2.刮痧油選擇

用潤膚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

3.刮痧手法
先在刮痧部位塗抹刮痧油,使刮痧板與皮膚呈約45度角,力度以疼痛耐受為度,自上而下單向刮拭,使皮膚髮紅或出斑。

圖源:壹圖網

此外,刮痧有一些注意事項,刮前最好了解一下——

刮痧前,這5點一定要知道

1.這幾類人不適合刮痧

例如,孕婦、患有皮膚潰瘍、有皮下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皮膚高度過敏者,都不適合刮痧。

2.刮痧時,不要用力過猛

刮痧時,用力一般應由輕到重,以能夠承受為度。

如果刮痧力度過猛,會使肌細胞內容物漏出,進入血液循環。肌細胞內容物之一,為肌紅蛋白,對腎臟具有毒性作用。 

圖源:壹圖網

3.不要刮太頻繁

刮痧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

因此,刮完一次後,至少隔3~5天,待皮膚恢復後,再進行第二次刮痧。

4.刮痧後,記得喝杯水

刮痧過程會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因此,刮痧後最好喝杯溫水,不但可以補充消耗部分,還能促進體液循環,利於繼續發揮刮痧的“餘力”。

5.刮完痧,別急著洗澡

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洩,風寒、水溼有機可乘,加重病症或誘發新病。

所以,要注意防風保暖,避免接觸冷水,熱水洗浴也應在至少4小時後進行。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實用的刮痧穴位,平時都能用得上——

平時刮這3個部位,小病小痛都趕跑

1.三陰交穴:強腎助眠

三陰交在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

 

其中,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


定位:位於小腿內側,將手四指併攏,小指下緣靠內踝尖上,則食指上緣與脛骨後緣的交點處。

圖源:家醫自制 


方法:每天清晨5~7點,腎經當令之時,刮左右腿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促進任脈、督脈、衝脈的暢通。

 

而且,通過補腎,腎氣足了,身體也強健,睡眠自然也就好了。

 

2.刮大椎穴:緩解高血壓導致的頭暈

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低頭伸手摸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就是第七頸椎,往下推到凹陷處。

方法:刮20下左右,不可來回刮拭。

注意:僅適用於輔助調理血壓、緩解高血壓產生的頭暈症狀,低血壓者不宜。

圖源:家醫自制

3.刮肩頸:落枕好得快

落枕常見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通常由不良睡姿、枕頭過高、過低過硬等造成;二是感受風寒,夏日空調所致多見。

所謂“不通則痛”,我們可通過刮痧,疏通經絡,“通則不痛”。

方法:從頸後開始,自上往下,從中間向兩邊至肩部為止。如果自己操作不便,可請他人幫忙。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右下角,您點一個和“在看”

祝您吃嘛嘛香、身體棒棒~

編輯:欲覃故縱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