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中國政治與外交
經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內容:重新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2)意義: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
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主要內容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②調整產業結構,實行多種經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③改革購銷體制,允許進入市場、自由買賣。
④廢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2)影響: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義,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全國農業得到大發展;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闢了一條新路。
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
(1)主要內容(措施)
①改革管理體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改為以間接管理為主、宏觀調控的管理體制。
②改革所有制——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③改革分配製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義改為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④改革產權制度——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2)影響:調動了工人生產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有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手段。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4)21世紀初,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基本形成。
5.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內容
①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初步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全面與世界接軌。
(2)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思想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科技、文化、教育、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