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佳話——《千字文》第1集

《千字文》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佳話——《千字文》第1集

朱哥遊學直播預告
———–

《千字文》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佳話

  從今天開始,介紹一部家喻戶曉的蒙學經典《千字文》。
  《千字文》誕生在南北朝時期,開始的時候在皇宮中流傳,後來流入民間,從隋朝開始作為鄉塾的通用教材,一直流傳到今天,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這是一部什麼樣的書,能夠流傳一千多年,直到今天還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這其中的道理,有哪些值得我們深思呢?
  歷史上的蒙學專著有100多種,早一點的,有秦漢時期的《倉頗篇》、《凡將篇》、《急就篇》,晚一點的有清朝的《弟子規》《幼學瓊林》等,但流傳最廣,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大概就屬“三百千”了。清末有一部小說《老殘遊記》,裡面講到:有一次老殘到書店裡閒逛,問夥計什麼書最暢銷。夥計回答說:“三百千千”。老殘就問了:“什麼叫三百千千”?夥計解釋說:“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與《千家詩》”。這四本書,將識字、傳授知識、人品教育與文學素養的訓練結合起來,是一套非常好的蒙學教材。
  隋唐時期,《千字文》已成為蒙學教材,到了北宋初期,《百家姓》出現了,也很快成為重要的蒙學讀本。到南宋末年《三字經》出現之後,以“三百千”為基礎的蒙學教材系統就形成了。直到民國末期,“三百千”一直都是私塾教育中的基本教材。
這三部教材,各有什麼特點呢?
  我們今天,習慣於把學科分得很細,語文、數學、歷史、地理…,但是傳統的私塾教育是通識教育,注重全人的教育,即素質培養,要求一部教材要兼有多種功用,比如“三百千”就兼具識字習字、傳授知識、教育人品和培養語文能力等功能,所以能夠流傳數百年而不衰。
  《千字文》是用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編成的韻文,是一部集識字、習字為一體的字書現在讓我們坐下來寫出一個不重複的漢字,真不是件容易事。但背過《千字文》的人就小菜一碟了。《千字文》開篇二句話,“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把人的境界一下子提升了,放眼天地宇宙,審視古今未來。人的心胸和視野開闊了,他人生之路的走向就會不一樣。
  《百家姓》要學的可不僅僅是600多個姓氏雜字,它是一部濃縮的《孝經》。有一個笑話說,古時候有個書生,有個道士。書生愛讀書,道士會捉鬼。書生的人緣好,道士就不服氣,總想和他比比本領。於是,道士唸咒叫鬼出來給大家看,書生由於習慣了,嘴裡一直唸唸有詞。唸的是什麼呢?《百家姓》。結果道士的咒不靈了,一個鬼也沒來。第二天鬼才來,道士就問:你們昨天為什麼不來?小鬼說:昨天聖人點名不敢請假。道士不明白,誰點名?小鬼說了:就是有人在唸《百家姓》,我們雖然是鬼,可也都有姓啊。這個笑話就說明《百家姓》的重要。隨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的誦讀,人的心胸會逐漸擴大。除了我這一家一姓以外,僅中國就有56個民族,一萬多個不同的姓氏,所以“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在文體上,《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的,四個字一句。兒童學語,實際也是訓練發聲的過程,因為控制聲音的肌肉還未發育完成,一次讀的音節一般不能超過四個,即四個漢字。否則讀起來不上口,不容易唱頌。《三字經》是三言的,讀起來輕鬆活潑,有兒歌的特點,更便於兒童開蒙。在內容上,《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語言,濃縮了中國文化的精華,可以說是一部簡明的中國文化史綱,一部真正的國學概論。
用《三百千》啟蒙,是不是內容太單一,知識量也不夠呢?
  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但是,如果展開來,開講“三百千”,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三部書加起來還不超過3000字,但簡單中凝聚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扼要之中傳遞了重要的文化信息。不讀不知道,一讀真深奧,中文專業的本科生都不一定讀得懂,因為它用簡潔的文字把國學“經史子集”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是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史。中國歷史上的語言巨匠、文學大師,例如魯迅、巴金、矛盾、沈從文、林語堂等,都讀過私塾,而讀過私塾的人,大都是靠《三百千》啟蒙,開始他們求學生涯的

劉宏毅:知名的中國文化專家、國學學者,專注於國學教育、生命智慧、以及尊重生命自有規律下的養生;提倡踐行國學,注重用經典開啟智慧,反對死讀書;主張為學要博,為用要專,思想要獨立;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曾在美國、加拿大、臺灣、澳洲、新西蘭等地講學,將“國學智慧”與“科學般若”引入企業高端培訓課程,是大學生人生規劃設計、職場情商培養、領導力提升培養的資深專家、教授,被加拿大《環球華報》譽為“中國文化的佈道者”。

中華文化 國學經典圖書教材商城

歡迎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親子教育  身心健康 
  婚戀情感  職業工作  

長按二維碼進入“誠敬和” 企業微信,交流互動解決問題     

學習傳統文化,
經營幸福人生!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中華文化大講堂”公眾號

傳統文化書籍
長按識別二維碼

      進入“中華文化大講堂”微店 

 
  

     國學機、早教機

      傳統文化書籍

        長按識別二維碼

          瞭解更多相關產品

   中華經典學習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平臺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轉發只需1秒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