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中醫是如何治療精神疾病的?

抑鬱症、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中醫是如何治療精神疾病的?

導讀: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由小柴胡湯加減而來,具有和解少陽,通陽洩熱,重鎮安神的功效。原方主治傷寒八、九日,邪在少陽,運用下法不當,致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證屬虛實錯雜。因方中鉛丹有毒,故現代臨床棄之不用。現代臨床治療上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高血壓、抑鬱症、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疏肝解鬱,調理情志。推送選取葉橘泉先生“經方實驗三辨錄”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詳辨與驗案二則,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其寶貴的學術思想及經驗。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傷寒論》)
作者/葉橘泉

【組成】

柴胡 6~15g,桂枝 3~12g,人參 3~12g,黃芩 6~15g,茯苓 6~12g,龍骨 6~15g,牡蠣 6~15g,半夏 6~12g,大黃 6~12g(後下,大棗 3~6 枚,生薑 3~6 片。


圖:茯苓

將龍骨、牡先煎 15 分鐘,然後加入其他藥物再煎 20 分鐘,大黃後下,一日分 2~3 次溫服。

一、辨證

胸脅苦滿,煩躁譫語,驚惕不寧,心悸亢進,身重倦怠,失眠易怒,或伴有頭痛頭重,兩肩發硬,眩暈耳鳴,甚至狂躁夜遊。大便偏幹,小便不利。腹診可見兩脅部按之有抵抗感,腹部動脈搏動亢進。舌質偏紅,苔黃,脈弦數或沉緊。

二、辨病

1.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症。

2.精神分裂症,強迫症。

3.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症。

4.癲癇。

5.腦震盪後綜合徵。

6.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7.性功能障礙(性功能低下,陽痿)。

8.小兒夜啼,夜驚。

三、辨體質

體質較好,體格中等或中等以上,體力較強,急躁易怒,易動感情。

【慎用或禁忌】

體弱、高齡者及孕婦應慎用或禁用本方。

【臨床加減應用】

1.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症:加浮小麥、遠志、石菖蒲。

2.精神分裂症,強迫症:加鬼箭羽、遠志。

3.高血壓病,動脈血管硬化症:加連錢草、白菊花、槐花。

4.癲癇:加睡蓮根、天麻、燈心草。

圖:天麻

5.腦震盪後綜合徵:加水牛角、八角金盤葉。

6.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加黃藥子、紫貝齒、蓮子心。

7.性功能障礙(性功能低下,陽痿):加佛手片、陽起石、韭菜子。

8.小兒夜啼,夜驚:加酸棗仁、浮小麥、甘草。

作者七十年臨證醫案與心得

1.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章某,男,28歲。

自訴罹患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已八年餘,記憶力銳減,終日頭部昏沉,失眠夢多,每晚只能睡兩個多小時,或似睡非睡,時有遺精。曾在中、西醫院接受各種檢查,未發現異常病變。接受過睡眠療法、物理療法及針灸、氣功等療法,效果均不顯著。近來又感右上腹肝區脹悶不舒,有隱痛感,體重倦怠,遂來江蘇醫院中醫科要求服用中藥。視患者面容憔悴,舌苔薄白,脈細數。

考慮患者有肝區脹悶不舒,且有隱痛感,失眠多夢,倦怠夢遺,決定選用小劑量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原方:

柴胡 2g,桂枝 2g,黃芩 2g,茯苓 2g,龍骨 5g,牡蠣 5g,半夏 2g,大黃 2g(後下),人參 2g,大棗 3 枚,生薑 3 片,鉛丹不用。

圖:大黃

服藥5劑後,略覺見效,肝區脹悶減輕,其他症狀亦有改善。在第四次複診時因其症情頗似氣血兩虛,改用河車大造丸及養榮膏(江蘇醫院自訂方)等。詎料患者在第五次複診時主動提出還是前幾次的方藥效果好,於是我又繼續投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兩個月後諸症大見好轉。以前由於不能集中精力看書和工作,全休了六個月。自從服用中藥以來,每晚已能熟睡五六個小時,頭部昏脹、肝區脹悶隱痛、遺精倦怠等症狀均消失,精神狀況亦大有改善,已能去上班工作。

2.驚厥性歇斯底里

王某,女,18歲,江蘇省五七幹部學校製藥廠工人。

患者罹患驚厥性歇斯底里,每次發病時呈現發作性動悸上衝,失神倒地,四肢抽搐。1972年2月來句容縣橋頭鎮中心醫務室中醫科就診,視患者體格矮胖,面色晦黃。據訴發作時胸悶心跳,氣塞喉頭約幾分鐘或十多分鐘不能發聲,神志尚清。每次發作後感覺極度疲勞,一兩天後方可恢復。最近一個月中要發作數次,甚至有時兩三天發作 1 次。患者14歲月經初潮,每月經行正常。據同宿舍女工反映其近來性情急躁,常發脾氣,患者自己也覺得肝火太旺,有時難以控制。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甘麥大棗湯:

柴胡 6g,桂枝 6g,黃芩 9g,茯芩 12g,龍骨 9g,牡蠣 9g,半夏 6g,人參 3g,甘草 9g,小麥 30g,大棗 6 枚,生薑 3 片,鉛丹不用。

7劑後症狀有明顯改善,續服三個多月後症狀全部消失。

登場書籍  

葉橘泉臨證直覺診斷學:辨證、辨病、辨體質七十年心得

葉橘泉先生,“方證藥證”學說倡導者、實踐者,傑出的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中藥學家。本書為葉橘泉學術體系“醫話三書”之一。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葉橘泉臨證直覺診斷學:辨證、辨病、辨體質七十年心得葉橘泉◎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全部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在微信平臺內購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