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近一半腎病早期無明顯症狀!這7類人尤其要當心! 近一半腎病早期無明顯症狀!這7類人尤其要當心!作者: Admin / 2023 年 4 月 9 日 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人體的腎臟,就如同一個“篩子”,可以清除身體內某些廢物和過多的水分。 發生慢性腎臟病時,腎小球硬化,類似篩子的孔眼慢慢被堵住,腎臟各種功能慢慢消退,廢物在體內積聚,就會引起慢性腎臟病。 01 近50%腎臟病早期無明顯症狀 “腎臟病作為一種常見病、高發病,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將近50%的腎臟病起病隱匿,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彭芬芬表示,但隨著疾病發展,還是有跡可循,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有沒有以下症狀: 1、雙足、雙踝關節或雙腿腫脹 2、血壓升高、頭暈 3、食慾變差、噁心、嘔吐 4、疲勞、乏力 5、容易骨折和骨痛 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在早期進行嚴格控制,規律隨訪,包括降壓、飲食管理、控制併發症等,則可以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到慢性腎功能衰竭。但是如果未能早期識別、干預和規範治療,慢性腎臟病最終會進展至終末期腎病,即尿毒症。① 02 這7類人群尤其要防腎臟病 我國傳統的常見腎臟病,一直是以慢性腎炎、腎小球腎炎為主,而近些年來,腎病患者中排名靠前的主要是糖尿病腎臟病、高血壓腎臟病等。以下人群應該提前關注腎衰竭的早期信號。 1.有腎病家族史人群 腎病不一定會遺傳,但是家裡有腎病患者,親屬得腎病的概率較普通人群高。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群體內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環境,極易損傷腎臟,發生腎病,最後發展為腎衰竭。 3.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人群血管逐漸失去彈性,腎臟供血常受影響,導致腎病發生。 4.腎結石患者 腎結石人群易發生輸尿管堵塞,導致尿流排出不暢,最終導致梗阻性腎病。 5.痛風患者 痛風人群常常服用止痛藥和腎結石,導致藥物性腎病和梗阻性腎病。 6.濫用藥物人群 部分藥物尤其含有馬兜鈴的藥物常常有腎毒性,服用後導致腎臟損傷,最後發生腎衰竭。 7.不良生活習慣人群 高鹽飲食等不健康飲食和熬夜是損傷腎臟的重要風險因素。① 03 這3項檢查可以發現早期腎病 彭芬芬醫生表示,健康成年人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規律體檢,這三項檢查可以幫助早期識別無症狀腎病患者: 1.尿常規 如果尿蛋白、潛血白細胞兩個都有加號,就要考慮尿路感染或腎小球腎炎的可能。 2.抽血化驗血生化 若血清肌酐超標,也證明腎臟功能減退。 3.泌尿系統B超 可以輔助判斷有沒有出現泌尿繫結石、腫瘤、囊腫發育異常等情況。① 04 請收好這份“護腎”清單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湯珣表示,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科學保護腎臟,併為大家列出了“護腎”清單。② 1.避免濫用藥物 腎臟是藥物的主要代謝器官,如需用藥,應儘量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切忌亂服藥,尤其是止痛藥、各種土單方、草藥等。 2.生病要及時治療 和“亂吃藥”相對應的另一個極端是,不少人認為“是藥三分毒”,因此有病也扛著不吃藥。但這樣有可能小病拖成大病,本來一兩天吃藥就能治好的病,最後要用10天、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去治療,給身體尤其是腎臟帶來更大的負擔。 3.控制血壓、血糖 高血壓和高血糖是影響腎臟健康的重要“黑手”,因此平時要注意按時服藥,平穩控制血壓和血糖。 4.多喝水,不憋尿 充足的水分可以降低有害物質在腎臟中的濃度,幫助廢物更快更好地排出,並防止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等。 5.科學飲食,戒菸戒酒 要注意避免高鹽、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抽菸不喝酒是養腎護腎的不二法則。 6.不要熬夜,加強鍛鍊 熬夜容易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理節律,降低免疫力,影響健康。而鍛鍊身體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給腎臟建立好防護盾。 7.定期體檢 尤其是尿液檢查,及時儘早地發現腎臟病。② 本文綜合自: ①2023-02-10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專病門診 | 快看!這七類高危人群,慢性腎臟病最愛找上門!》 ②2019-03-15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實力醫生話健康 | 湯珣:這個常見錯誤行為很傷腎,“護腎”清單快收好》 編輯:王 真 審稿:楊小明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健康時報(ID:jksb2013),如需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圖片來源pixabay圖片網,侵權聯刪。 【互動】 #看圖猜成語# ↓↓↓ 在留言區分享一下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