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醫古法 嬰幼養生》
腹瀉多見於夏秋之交,2歲以下的小孩最為多見。孩子是臟腑嬌嫩,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本身腸胃的氣也比較弱一些,容易引發腹部脾胃的一些疾病,腹瀉是其中一種。
腹瀉的原因
感受外邪,傷於飲食,脾胃虛弱,這三種聽起來可能是特別熟悉,跟前面講到的腹痛是非常像的。因為腹痛通常都會伴隨著腹瀉,或者是腹瀉會伴隨著腹痛。
按照西醫的說法,腹瀉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的有病毒感染,比如輪狀病毒,還有科薩奇病毒等等,這是病毒引起的腹瀉,另外是感染細菌。(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細菌主要有大腸桿菌,還有些痢疾桿菌、沙門菌、霍亂弧菌等,這些都容易引起腹瀉。非感染性腹瀉,是因為胃腸道的神經體液紊亂所導致的,這種情況多見於飲食不當,還有胃腸功能紊亂。真正遇到感染性腹瀉的時候需要及時就醫處理。
這裡講的腹瀉不是特別重的,就是普通的拉稀,或者是肚子疼,有一些大便比較稀的情況。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家庭的保養,或者手法推拿,按摩的方法緩解。
溼熱型的腹瀉
溼熱型的腹瀉大便是水樣,瀉勢比較急迫,量多,而且次數比較頻,味道臭穢,有的時候夾有少許黏液,還有腹痛,孩子會哭鬧,一陣一陣地發作,伴隨著發熱,或者是煩燥、口渴、喜歡喝水,食慾不振,或者是伴有嘔吐、小便黃。
食療方:
馬齒莧芡實粥。
馬齒莧10克、芡實10克、粳米50克。這三樣放在一起做粥,放上點糖和鹽,不僅僅是為了調整口味,要是腹瀉得很厲害,體內可能會缺失一些鹽,需補充一些氯化鈉。馬齒莧可以清熱止瀉,芡實補氣化溼,粳米養胃,三者合在一起,正好可以清熱利溼而止瀉洩。
風寒型的腹瀉
有的孩子肚子一著涼就肚子疼,有的孩子不是肚子疼,是拉稀,但是這兩種情況可能互相伴隨症狀,比如說腹痛可能伴隨腹瀉,那麼腹瀉一般來講都會伴隨腹痛。風寒所導致的腹瀉,大便比較清稀,夾有泡沫,臭味不是特別重,腸鳴、腹痛,伴有捂汗發熱,怕冷,身上發燒,鼻流清涕、咳嗽,甚至伴有咳嗽。這種特別像風寒型感冒所合併的胃腸道症狀。
食療方:
藿香蘇葉乾薑紅棗湯。
藿香5克、蘇葉5克、乾薑10克、紅棗10枚、紅糖一勺,用四碗水煮。先把乾薑和紅棗煮好,煮開之後15分鐘,再放藿香和蘇葉。
為什麼藿香和蘇葉後放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因為這兩個藥都是芳香的,可以辛散、解表的,像這一類藥,在中醫眼光看來,這都是辛散發汗的,散風寒的;從西醫的眼光看來,這些藥裡邊有揮發油,有的時候起作用的恰恰就是這些揮發油的成份。
要是一開始煮時間很長,煮開了之後,再燉上15分鐘,可能這些全都揮發了,這個藥效保持的不好,15分鐘之後再放上這兩種藥材,再煮上3到5分鐘就可以了。每次喝一碗左右,趁熱喝。喝完以後,最好能再捂上被子,發發汗,汗一出來,瀉一般就能止住。
風寒腹瀉要治本
風寒腹瀉一般持續的時間會非常短,可能就一兩天,或兩三天自動就會恢復。要是不用中醫的方法治療,就會留下脾胃虛寒的後遺症。
從中醫的眼光看來,如果沒有把真正的寒氣給排出去,那麼孩子好了之後會有兩個症狀:一是從鼻子中間這個地方,就是氣池這個地方發青,這就是寒氣瘀在脾胃裡邊了。表面上好像不發熱了,也不咳嗽了,沒有感冒症狀了,實際上寒氣進去了。
二是這個孩子病雖然好了,但半個月的時間胃口非常不好,不愛吃飯,也有點發蔫,精神也不爽利,這都是傷了腸胃的表現。如果孩子患了風寒型感冒,用中醫的療法把寒氣往外一散,第二天保證神清氣爽,沒有胃口不好的表現,而且氣池也不會發青。
所以有的病,尤其是寒症的病,一定要把外寒給排出來,不要讓寒氣深入到內臟。要治本,如用中醫的療法,完全就可以把寒氣給排出來。
傷食瀉
孩子受了風寒,不僅僅是喝了涼風,受風吹導致的,還有一種原因是吃冰淇淋,生黃瓜,瓜果梨桃引起的,這叫外傷風寒,即便是夏天吃也會受涼。
因此,在夏天,孩子吃涼的食物吃多了,積食了,都容易導致瀉。
典型表現是大便稀,嬰幼兒夾有乳塊,或者食物殘渣,氣味比較酸臭,有的時候如敗卵,敗卵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腐敗的雞蛋,黏黏的感覺,大便出來是那種感覺。
然後滿腹脹,就整個肚子是脹的,大便之前腹痛,這是很典型的症狀。只要拉完了就舒服了,這也是孩子經常出現的一種症狀。小孩子傷食後,一上廁所大便瀉下來,肚子就不疼了,這是傷食腹瀉。
食療方:
三仙山藥粥。
焦三仙各5克、山藥10克。山藥有健脾補氣止瀉的作用,焦三仙有化食的作用。要是有腹脹的話,加陳皮5克。水兩碗,煮開後小火熬20分鐘,每次喝半碗。
脾虛瀉
脾胃虛弱所導致的腹瀉。就是經常拉肚子,沒有外界刺激,正常吃飯有的時候也拉,大便通常都是不成形的,就是長期便溏,大便稀,有時候輕,有時候重,伴隨的症狀是面色萎黃、少氣懶言、乏力、倦怠、疲倦、四肢無力、身體瘦弱,或者是虛胖,這都是脾虛導致的。
食療方:
山藥蓮子陳皮粥。
山藥30克、蓮子20克、陳皮5克、粳米50克。為什麼放粳米呢?因為粳米可以養胃,而且它那個黏的作用正好可以止瀉。山藥健脾,蓮子止瀉,同時蓮子還可以健脾。這幾樣放在一起煮粥,一直煮到大米煮爛了就可以了,這些原材料都可以吃掉,蓮子可能咬起來硬一點,可以先把蓮子放進去先煮一會兒。平常還可以把這個當做保健粥喝。吃上大約半個月左右,脾胃慢慢就強健了。
虛寒瀉
表現為一吃到涼東西,喝點涼水或者涼風一吹就腹瀉。這是一種神經性腹瀉,就是一種條件反射,單純性的那種涼東西絕對不會導致那麼迅速的反應,是因為神經性敏感導致的,這也說明體內的寒氣確實比較重。
食療方:
山藥蓮子陳皮乾薑粥。
山藥、蓮子、陳皮各10克,乾薑5克,一起熬粥。能把中焦的陽氣給溫上來,吃完之後,肚子裡暖洋洋的,這個粥一定要趁熱喝,胃暖了之後,這個腹瀉就可以止住了。
外治方法
熱敷法治療腹瀉是效果非常好的。藥物就是乾薑10克、小茴香30克、丁香10克、肉桂10克、食鹽5克、生薑10片,一共6種。具體做法:把這些藥材、鹽放在鐵鍋裡炒熱,不放油,幹炒15分鐘左右,熱了以後可以自制一個小布袋,然後把它灌在布袋裡繫緊口,如果太燙在外面再包幾層棉布,適當的溫度時就直接貼敷在寶寶的肚臍上,直到藥變涼。
這種藥物外敷的方法特別針對風寒瀉、脾虛瀉的效果非常好。
小茴香要多一些,其他的都是等量就可以,小茴香為什麼要多呢?因為小茴香溫胃的氣比較厚一些,多放一下效果好。我們凡是溫胃的,熱敷的,通常對應的都是寒症,包括前面提到的腹痛,脾胃虛寒型的腹痛,還有脾胃重寒型的腹痛都是用溫熱型的藥物來熱敷。同時這些溫熱型外敷的藥跟內服的藥是有區別的,區別在哪兒呢?
凡是外敷用的這些藥有它溫胃的效果之外還有芳香的作用,丁香的味道散出來是很香的,還有小茴香味道也是挺濃郁的。肉桂一擰開瓶蓋,可能離得很遠就能聞到肉桂的味道,它的味道都是比較厚的。
用這些藥物因為氣都比較厚,所以說中醫通常都是用這些藥的藥氣來治病,這些藥物一加熱味道就很濃郁了,再加上本身那種溫熱的效果,放到腹部這樣熱敷效果是非常好的。熱氣內透進去,尤其是小孩的臟腑皮膚腠理比較薄一些,它跟外界的氣是相通應的,一放上去很快就容易吸收這種藥氣,進而達到治病的效果。
中藥方
溼熱的洩瀉可以用葛根芩連微丸,這對於溼熱瀉效果非常好。黃芩和黃蓮可以清熱利溼,葛根可以止瀉,搭配在一起效果非常好。
風寒瀉跟風寒性腹痛差不多,都是用藿香正氣水或者藿香正氣液。風寒洩瀉可以藿香正氣液,還有就是傷暑性的腹瀉,夏天的時候或者夏秋之交的時候中了暑邪,上吐下瀉,用藿香正氣效果也非常好。
脾虛瀉可用參苓白朮丸,還有一個特別好的藥方叫健脾八珍膏,八珍就是八種珍寶。
小兒王氏保赤丸,用於溼熱瀉和傷溼瀉。
預防和調護
1.飲食要衛生,食品要新鮮、清潔。
2.針對不同孩子的體質,我們不要選食物偏性特別大的,比如說像本身腸胃裡有積滯的孩子,腸胃比較熱,再給他吃熱性的食物,如麻辣燙,烤羊肉串,會因此而加重他的溼熱引發腹瀉;(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本身腸胃比較虛弱、虛寒的孩子,應該給他吃一些溫性的食品,而要避免多吃如葡萄、海蟹,苦瓜、梨、香蕉等這些偏寒的食物,吃得多了就容易引發腹瀉。
3.注意不要暴飲暴食,因為孩子的特點就是管不住嘴,遇上好吃的他一下就吃好多,這種情況就容易引起傷食性的腹瀉,這一點大人要進行制約。
4.飯前便後要洗手,保持手的清潔很重要。
5.添加輔食的原則也要注意從少到多,簡單到複雜,容易消化到難以消化這個原則。
6.注意不要受風寒,不要讓風直接吹肚子,這樣很容易引起腹瀉、腹痛。
調護
1.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2.特別小的嬰兒,在腹瀉的時候要及時更換尿布,不要讓大便的病菌遺留時間太長,另外每次大完便之後都要用溫水洗乾淨,然後撲上爽身粉,有條件的話曬一曬太陽,防止紅臀的產生。
提示
密切觀察病情,一般來講,就是一天超過10次以上的這種腹瀉,一定要送醫院。那個時候可能就會導致脫水,而且小孩的電解質是很容易紊亂的,那麼一紊亂,一脫水,腦部可能會引起水腫等等嚴重的疾病,還會引起繼發性的病變,一些致命的因素就會出現。
未完待續,明天內容更精彩……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