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朋友,在喝水的時候突然手抖成這樣: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你就得好好提醒TA了,因為這很可能是帕金森的徵兆。明天是世界帕金森日,鑑於大家還停留在帕金森是一個老年病的刻板印象裡,小編決定好好科普一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帕金森病是六七十歲的人才會遇上的老年病。
確實,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是1.7%,相當於每100個65歲以上的老人裡,就有將近2個人患病。
全球共有570萬帕金森患者,而我國患者已超300萬人,是世界上帕金森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
拳王阿里、作家巴金、數學家陳景潤、美國前總統里根……都曾被帕金森盯上。
拳王阿里
但這並不意味著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的專屬,因為它現在已經悄悄盯上了年輕人。
43歲的公司職員小史曾出現過手抖、走路不協調、寫字越來越小等問題,隨後被確診得了帕金森病,在家人的陪同下開始了為期半年多的治療。
這並不是個例,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帕金森病患趨於年輕化,中青年型帕金森病人已佔到患病總人數的5%-10%。
很多人聽過帕金森,但事實上卻對它一無所知。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又稱震顫麻痺。
這個病最早是在1817年,一個叫詹姆斯·帕金森的英國醫生首次描述了這個病,後來醫學界為了紀念這個醫生對這個病的貢獻,所以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這個病。
時至今日,帕金森的發病原因仍不明確,目前認為主要與基因遺傳、環境問題(如農藥、裝修汙染等)、年齡老化等因素有關。
而患上帕金森這個病,最主要的還是人的大腦出了問題。
可以想象下大腦是由兩個半球組成的,從中間分開後可以看到在中腦這個位置,有一小團黑色的神經核團,它叫黑質。黑質裡面有很多神經細胞,其中一大部分神經細胞可以產生多巴胺。
而多巴胺可以協調人的動作,讓人的動作變得準確、穩定、協調。但隨著人體老化,神經細胞變性甚至凋亡,產生的多巴胺就不夠了,人體就會出現帕金森症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手抖。
帕金森病的手抖也有自己的特點,有個專用名稱叫“搓丸樣動作”,即拇指與屈曲的食指抖動時,像在揉搓一個藥丸。
而且這種手抖,一般是在安靜、不活動的時候出現,做隨意的動作或運動時,手抖反而會減輕,甚至停止。
除了手抖,帕金森還可能出現其他症狀:
●嗅覺減退:約有90%的帕金森患者會出現嗅覺減退,這是大腦功能退化的一個明顯表現。
●便秘:大腦黑質裡的神經細胞變性,可能會擴散到胃腸道相關的區域,從而導致便秘。
●行動遲緩:從頭到腳,都可以出現緩慢的情況。比如眨眼減少、面部僵硬缺乏表情、流口水、吐字不清、語速變慢、走路是小碎步等。
●身體僵直:肌肉變得緊繃,活動時感到僵硬、不靈活。
●睡眠障礙:帕金森病人的夢大多是噩夢,會導致驚醒甚至不醒,出現揮拳、踢腿、大喊大叫,甚至是罵人的現象。
說到帕金森的症狀,可能很多人會和老年痴呆(也叫阿爾茨海默症)混淆,其實二者還是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帕金森高發人群有5個特點: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瞭解了帕金森後,對付它就很簡單了。
防止腦動脈硬化是預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要認真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避免接觸對人體神經系統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
日常生活當中少熬夜,適當運動,老年人可以選擇太極拳、健身操、慢跑、跳舞等項目。
平時要避免長時間連續高強度勞動,注意勞逸結合。
如果你懷疑自己或者家人有帕金森,可以通過2個簡單的動作測試一下。
伸出一隻手,做食指和拇指的快速對指,在5秒內能做15次以上就屬於正常。低於15次,則有患病風險。
把手指儘量打開,然後握拳打開,重複這個動作,如果動作有遲疑,就得小心是帕金森。
要是覺得自己或者家人有帕金森的徵兆,可以預約全國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名醫,好好診治,以便及時控制病情。
謹防帕金森
點擊下圖,即可預約名醫
↓↓↓
一旦患上帕金森也不要太過害怕,雖然無法治癒,但是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可以控制病情的。
目前首選是藥物治療,可以通過補充多巴胺的藥物來保障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不過服藥4-5年後,藥物就達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這時候可以考慮手術來獲得比較好的療效。
此外,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也得要細心護理好帕金森病人,以免他們因為帕金森而受到其他意外的傷害。
總而言之,帕金森不是一個會影響壽命的疾病,但是會影響生活質量。希望每一位家人可以給帕金森病人多一點細心,多一分耐心,共同對抗“生命的顫抖”。
審稿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