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PART 01
什麼是EoE?
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種特殊的嗜酸細胞相關性疾病,僅發生於食管,有特徵性的內鏡表現,主要是由於食管鱗狀上皮中大量嗜酸細胞浸潤引起的炎症。EoE的發病與環境因素有很大關係,多數因一些如海產品、小麥、大豆、牛奶、堅果、雞蛋等食物過敏引起的。部分由於胃酸反流,還有少見的原因是杉樹花粉等過敏。EoE發病率在歐美及日本相對較高,目前在我國發病也逐漸增加。
PART 02
EoE有症狀嗎?
EoE的好發人群約80%為男性,最常見的年齡段為40-50歲,既往有過敏性疾病或哮喘病史的發生風險相對較高。EoE主要表現為胸痛、燒心等症狀,這以年輕人居多;部分可表現為吞嚥困難、梗阻感,這部分以年老者居多,這就需要與食管癌相鑑別;當然也有無症狀的患者,在胃鏡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值得注意的是,在質子泵抑制劑(PPI)治療無效的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中,3-4%的患者實際上是EoE。
PART 03
怎麼診斷EoE?
EoE患者的臨床檢查中,約有30-40%的患者出現外周血嗜酸性細胞升高,約70%患者出現IgE升高。胃鏡下看到以下特徵性表現我們要高度懷疑EoE,即縱行溝壑樣變化、較寬的環狀溝(類似支氣管樣表現)、其間的黏膜粗糙發白、白色栓樣改變,嚴重者可出現食管的環狀狹窄。當然確診需要食管活檢的病理診斷,即每高倍鏡視野下有超過15個嗜酸細胞。為了提高診斷的陽性率,通常需要多點活檢。
PART 04
EoE與胃食管反流病的關係?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通常也有少量的嗜酸細胞浸潤,但是浸潤的細胞量與EoE不同。胃酸反流可能會誘發過敏。EoE可能併發於GERD。EoE的內鏡下是縱行溝壑,而GERD是糜爛,通常在是胃食管連接處向上延伸。
PART 05
EoE需要治療嗎?
有症狀的EoE需要治療,治療目的主要是改善症狀,防止慢性食管纖維化而造成食管狹窄。而對無症狀的患者的治療尚無定論,部分並不主張積極治療。EoE的治療主要包括: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接觸或者攝入過敏原,部分患者在去除過敏原後症狀可緩解。主要可以通過追問食物史或者進行過敏原檢測。對於過敏原不清楚的,也可考慮要素飲食。最常用的是去除六種食物(小麥、大豆、牛奶、堅果、海產品、雞蛋)的要素飲食和去除四種食物(小麥、牛奶、雞蛋、豆科植物)的要素飲食。另外,部分患者可以通過PPI治療後症狀好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加用抗過敏藥物。在上述治療均無效的時候,可口服吸入用的激素治療。對於已有食管狹窄的患者,需要進行內鏡下擴張。
PART 06
EoE治療後還需要隨訪嗎?
EoE治療症狀好轉後還是需要隨訪的。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否則容易再發。其次對於再次出現吞嚥困難、梗阻感者,需要內鏡再次檢查,避免漏診食管癌等其他疾病。
圖:EoE的胃鏡下特徵性表現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消化系病專科分會青年委員會
作者:徐萍萍 孫丹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
審核:沈錫中 上海市醫學會消化系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開拓醫學科普新局面。持續開展“健康方向盤”、“架起彩虹橋”和“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三大系列品牌活動。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已經成為滬上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醫學科普比賽之一,培養了大批醫學青年科普人才,為青年醫學工作者打造了新時代“有情懷、有溫度、有傳承、有創新”的四有科普舞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添磚加瓦。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