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開花 亮點頻現丨2023年3月文化和旅遊熱點分析

2023年3月,全國文化和旅遊行業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媒體報道量(包括各級各類報紙數字版、新聞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視頻網站等綜合來源)大幅上漲。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傳雲”大數據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3月,文化和旅遊相關報道量環比1月增長16.92%。

綜合“中傳雲”大數據平臺和其他數據平臺相關數據,從重要度、傳播量、反饋量、總體熱度等多個維度進行梳理後發現,2023年3月文化和旅遊熱點主要有:

文旅發展成為全國兩會重要議題,涉文旅提案議案引發熱議。兩會期間,來自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代表委員們,圍繞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言獻策。其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革命文物保護、講好中國故事、加強社會美育、新型文化業態規範發展、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多個提案議案引發熱議。在網絡上,文旅熱點頻頻衝上熱搜榜,引發輿論關注,互動聲量達1.30億次,體現出廣大網友對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關注和期待。

電競酒店、自媒體等領域的監管引發行業關注。本月,針對電競酒店向未成年人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等亂象,最高檢工作報告著重提出要“推動國家有關部門對電競酒店等新業態予以規範”;文化和旅遊部等三部門就加強電競酒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嚴禁電競酒店違規接待未成年人。業界認為,作為兼具住宿和電子競技娛樂等服務功能的新業態,電競酒店有望告別“野蠻生長”,迎來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針對依然存在的自媒體亂象,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堅決打擊自媒體發佈傳播謠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虛假消息,全面整治自媒體違規營利行為。此外,在行業標準發佈方面,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了網絡表演領域的首個基礎性團體標準《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術語》,首次定義了網絡表演領域中直播與短視頻平臺、經紀機構、主播三方面的相關概念,運用標準化的手段,避免歧義和誤解,推動網絡表演健康發展。

各地文化和旅遊活動多點開花,亮點頻現。本月,“向雷鋒同志學習”系列主題文藝活動、“非遺工坊典型案例”發佈活動、2023 年國內旅遊宣傳推廣活動、2023非遺品牌大會、2023“發現中國之旅”活動、2023中西文化和旅遊年開幕式及開幕音樂會等多項國家級文化和旅遊活動集中舉辦,涉及文藝、非遺、旅遊宣傳、對外交流等多個方面。高規格、多樣化國家級文化和旅遊活動的密集舉辦,一方面反映了當前文化和旅遊行業回暖後的繁榮發展態勢,另一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並有效帶動全國活動的開展。

文化和旅遊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本月,文化和旅遊市場迎來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恢復對涉外營業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外國人入境團隊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等兩項政策調整,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持續快速發展。在文化市場方面,一是線下演出扎堆,新演藝空間成購物中心“新寵”。演唱會、音樂會、話劇、音樂劇、舞臺劇、戲曲、戶外音樂節、脫口秀等形式多樣的新演藝空間,成為購物中心重要的流量引擎,演藝空間和商業演出越發呈現向購物中心靠攏的趨勢。二是隨著線下演出熱度恢復,線上演出平臺轉向培育小眾多元的直播生態。其中,視頻號直播的重點從明星演唱會轉向日常直播,重點發力音樂live、舞蹈、嘉年華等小眾演出。抖音演出今年將出品100場大型演出、服務1000家演出機構、帶來超10000場專業演出,推出音樂節、演唱會、音樂會、脫口秀、主題晚會等多元演出直播內容,為演出行業帶來更多增量空間。三是各地延續“博物館熱”,排隊觀展成常態。本月,熱門場館需要提前預約,熱門展覽一票難求,雙休日、節假日觀展排長隊的現象屢見不鮮,同時,“博物館熱”還帶動周邊文創產品消費持續火熱。

旅遊市場方面,一是隨著旅遊業持續升溫,多地導遊招聘“量價齊飆”。此前,浙江就有縣城因百萬年薪招導遊火“出圈”;本月,海南、廣西、浙江、湖南、雲南等地旅行社更是出現數量上不設上限招募導遊的情況。二是入境機票和酒店價格雙降,入境遊熱度顯著攀升。攜程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入境遊整體訂單預訂量同比增長46%,其中入境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168%,均價降低31%。入境遊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27%,酒店預訂均價同比降低14%。三是“酒店即目的地”成旅遊消費新趨勢。越來越多人將休閒目的地鎖定為酒店,開啟“酒店沉浸式旅遊”,不再以觀光為目的。四是“旅居熱”首次出現在春季旅遊市場。近來,越來越多的遊客偏愛側重“深度體驗”的旅遊產品,“旅居遊”深受遊客喜愛。調研數據顯示,超過68%的受訪者對“旅居”類產品感興趣;超過八成表示“願意嘗試‘旅居’系列產品”。五是“五一”假期出遊預訂提前到來。多個熱門景區周邊酒店已被提前預訂,旅遊平臺的預訂量翻倍提升。去哪兒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五一”期間國內酒店預訂量相較2019年暴漲144倍。

“村 BA”再度爆火、雞鳴寺設置“反悔門”疏散遊客等熱點事件,引發網友點贊。去年夏天,貴州“村 BA”(指鄉村籃球比賽,網友仿照NBA、CBA進行命名而來)火“出圈”;本月,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檯盤村迎來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再度登上熱搜榜。網友們認為,“村 BA”的持續火熱,帶動了當地旅遊熱度提升和特色產品銷售,成為真正的“體育+旅遊”盛會,值得其他地區借鑑。同時,為緩解景區遊客擁堵,江蘇南京雞鳴寺設置“反悔門”,引導中途放棄遊覽的遊客離開,通過疏導關口前移,有效緩解景區接待壓力,提升了旅遊體驗質量,引發網友點贊。

《烏梅子醬》流量與質疑齊飛、博物館文創穫“拔得頭醜”獎等引發廣泛爭議。近期,李榮浩新歌《烏梅子醬》爆火,在網絡上的播放量超過40億次,但被專業樂評人和樂迷認為“不過是一首‘口水歌’”,引發了流量時代音樂作品“火”與“好”的爭論。有網友認為,迎合算法邏輯,或許可以輕鬆創作出爆款歌曲,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滿足和引導樂迷的音樂審美需求與取向。同時,另類評獎現象也引發網友批評。在淘寶發起的“2023醜東西大賽”評選中,部分博物館主動報名參評,最終獲得“拔得頭醜”獎。對此,有網友表示,“醜東西”更具有話題度和解壓感,有助於一貫以嚴肅形象示人的文博場館“出圈”,但更多網友表示,肩負教育公眾審美的文博場館,追求靠“醜”出名,是嚴肅文化對流量的屈服。

各地古鎮“千鎮一面”、網絡爛梗氾濫、導遊辱罵未購物遊客等熱點,遭到網友一致批評。本月,有媒體報道稱,全國各地古鎮漸漸“長得”越來越像,對此,網友們認為,古鎮的魅力來源於其獨特性,“千鎮一面”讓古鎮失去了吸引力,各地應深入挖掘獨特性,使古鎮重新煥發別樣光彩。近期,“雞你太美”“你這個老6”“海王”“雌競”等網絡爛梗在青少年中廣為流傳,引發媒體和廣大網友批評。網友們認為,這些所謂的網絡用語實際上是惡俗爛梗,常常被用來進行網絡攻擊和謾罵,不僅毫無文化內涵,還具有不良社會影響,應對其進行禁用,以淨化網絡環境。此外,有遊客在海南海口因未購物被導遊大罵引發各界關注。廣大網友認為,少數辱罵未購物遊客導遊的存在,會給當地旅遊市場復甦和品牌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呼籲有關部門加大市場監管和處罰力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