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風
週末,救護車送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劉大爺一不小心被地上的木屑扎到了手,當時未在意,以為木屑取出來就好了。誰知道,一週後,劉大爺漸漸的感覺自己身體好像被捆得緊緊的,吃飯時感覺張不開嘴,到了下午突然間牙關禁閉,全身肌肉抽搐,大汗淋漓,家屬趕緊把劉大爺送到醫院。醫生在瞭解病史、詢問發病過程和症狀後,通過相關檢查初步判斷劉大爺是被破傷風桿菌感染了。經過1個多月的治療,劉大爺終於漸漸恢復。大病初癒的劉大爺心有餘悸,誰曾想到,小小的木屑也能讓他如此遭罪。醫生告訴劉大爺,傷口雖小,但是依舊不可忽視,木屑比較尖,傷口比較深,這樣很容易感染破傷風桿菌。
認識破傷風
破傷風是破傷風桿菌經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陣發性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是一種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或傷口較深併合並有氧菌感染的情況下容易生長繁殖(有氧菌消耗氧氣使厭氧菌容易繁殖)。破傷風桿菌在泥土及鐵鏽中多見。
感染破傷風需要同時具備的條件是:
組織開放性損傷,創口較深;
受到外界破傷風桿菌侵入;
創口內有失活組織或局部組織缺血缺氧。
一般創傷(如生鏽的鐵釘扎傷、木屑刺傷、深部刺傷等)時,破傷風桿菌可汙染深部組織,如果傷口外口較小,傷口內有壞死組織、血塊充塞,或填塞過緊、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個適合該菌生長繁殖的缺氧環境。如果同時存在需氧菌感染,後者將消耗傷口內殘留的氧氣,使破傷風更易於發生。
破傷風只有受外傷時才可能引起,其死亡率雖然較高,但發病率還是較低的。因此只要注意防範,遇到外傷時採取積極的措施預防治療,對破傷風感染是不需要過於恐慌的。
表現特點
破傷風潛伏期通常為7~8天,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潛伏期越短,預後越差。
在感染破傷風桿菌後表現為:
(1)前期可出現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局部肌肉發緊、煩躁不安等。
(2)前期症狀持續12~24小時後,可出現典型症狀,張口困難(牙關緊閉)、蹙眉、口角下縮、咧嘴“苦笑”、頭後仰。
(3)背、腹肌同時收縮,軀幹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張”或“側弓反張”。
(4)膈肌受影響後,發作時面唇青紫、通氣困難,可出現呼吸暫停。
上述發作可因輕微的刺激,如光、聲、接觸、飲水等而誘發。間隙期長短不一,發作頻繁者,常示病情嚴重。發作時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每次發作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鐘不等。強烈的肌痙攣,可使肌斷裂,甚至發生骨折,還可引起尿瀦留、呼吸驟停。
病程一般為3~4周,如積極治療、不發生特殊併發症者,發作的程度可逐步減輕,緩解期平均約1 周。但肌緊張與反射亢進可繼續一段時間;恢復期還可出現一些精神症狀,如幻覺、言語、行動錯亂等,但多能自行恢復。
處理方法
目前對破傷風的認識是防重於治。但一旦發生破傷風桿菌感染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呼吸道通暢。
☐ 減少刺激,破傷風病人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而發生肌肉痙攣、抽搐等情況,所以避光、聲等刺激;避免騷擾病人。
☐ 一旦發生肌肉痙攣,不可隨意按壓痙攣的肢體,防止骨折、舌咬傷等。
☐ 立即送醫院。
何時需要專業幫助
①受傷後,若傷口比較深,一定要去醫院進行傷口清洗消毒並進行破傷風抗毒血清的注射。
②傷口如果受到灰塵或者動物糞便汙染,或存在異物,及時到醫院就診。
③一旦懷疑感染破傷風,一定要去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
溫馨提示:
①破傷風是可以預防的,在受傷後應該認真仔細清洗傷口,並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②當傷口比較深,或是被釘子、木頭等尖銳物刺傷、扎傷後,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原則上是越早越好,通常推薦在外傷 24 小時內注射。但如果超過 24 小時,如無感染症狀出現,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也是有效果的。
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需要皮試,若過敏,可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④一般表淺的創口或擦傷經過及時處理後,不需要打破傷風抗毒素進行預防。
⑤一旦出現任何不適,都應該及時前往醫院尋求專業的救助。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危急時刻,如何急救?》
作 者:金靜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