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孩子自然長得高!重點掌握4個思路,照著做!

脾胃好,孩子自然長得高!重點掌握4個思路,照著做!

俗話說:春風一刮,春芽就發!

人體跟自然萬物也有著相同的生長規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不止是植物瘋狂生長的季節,也是孩子們茁壯成長的季節!

要想孩子長得好、長得快,一定要把握好“春生之氣”,春天養脾胃,事半又功倍!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本期,我們邀請中醫專家餘梅香主任跟我們分享如何養好脾胃、讓孩子少生病、不生病,長得高高壯壯的辦法。

正常孩子的生長應該是怎樣?

01
小兒體重

小兒體重的增長不是勻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齡愈小,增長速度愈快。出生時體重約為3kg,出生後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長約0.7kg,後半年平均每月增長約0.5kg,1週歲以後平均每年增加約2kg。

臨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兒體重:

  • <6個月體重(kg)=出生時體重+0.7×月齡

  • 7~12個月體重(kg)=7+0.5×(月齡-6)

  • 1歲以上體重(kg)=8+2×年齡

02
小兒身高

出生時身長約為50cm。生後第一年身長增長最快,約25cm,其中前3個月約增長12cm。第二年身長增長速度減慢,約10cm。2週歲後至青春期身高(長)增長平穩,每年約7cm。進入青春期,身高增長出現第二個高峰,其增長速度約為學齡期的2倍,持續2~3年。

臨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歲後至12歲兒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齡

判斷孩子脾胃不好的5個關鍵

01
發育慢,長不高

孩子長不高,真的很苦惱。有些家長很疑惑,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長得那麼快,就自己的孩子怎麼也不長個呢?吃的飯也不見少,都吃到哪裡去了?恨不得在孩子身體裡裝一個“監控”,好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

02
胃口不好,挑食

生活中,總是少不了一種家長,特別是“隔輩親”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愛端著碗在孩子後面追著餵飯,他們也知道一直餵飯不好,但孩子不愛吃飯,不長個子不長肉,他們也很著急啊!更有甚者,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四年級了還要餵飯!其實人體是很聰明的,餓了自然知道要吃。真要餓了吃的,去偷去搶也要把肚子填飽

俗話說得好:“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因此如果孩子不愛吃飯,家長先要冷靜下來,不要一味地硬塞。如果硬塞,反而會增加脾胃負擔,加重胃口差、挑食的症狀!要知道孩子胃口不好,是身體本能的抗拒!


03
情緒波動大,話少不耐煩

我們時常說一個人情緒不穩定,就說他是脾氣不好、脾氣差。脾主運化,是人體氣血生化的來源,脾胃不好氣就不足,少氣則懶言,吃一點東西容易不舒服,久之形成疳積。這時家長即使噓寒問暖,也不會得到孩子的好態度!反之,脾胃好孩子氣足,跟人的互動自然會多起來。

04
睡不安穩

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的功能與睡眠有很密切的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如果胃強脾弱,吃得多卻不消化,食物停滯於胃腑,加重胃的負擔,導致各種不適症狀,如胃脹悶,噯氣吞酸,噁心嘔吐等,晚上睡覺自然就不安穩了!

05
大便不正常

脾胃不好的孩子,多半會有腹瀉或者便秘,有的還可能腹瀉、便秘交替出現,且大便中含有不消化的食物,部分孩子偶爾出現腹脹或腹痛症狀。

如何理解養脾胃助生長?

01
先天不足,後天補脾胃

根據中醫理論,腎為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先天之氣藏於腎,孩子如果先天不足,會出現免疫力低下,骨骼發育遲緩,長不高長不壯,甚至有智力低下的表現。

但是先天精氣是無法直接補充的,這時候,補脾胃就成了關鍵!通過脾胃的調養,先天元氣就可以得到補充,原來很愛生病的孩子也可以變得身強體壯!

02
脾胃是孩子健康的根基

脾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金元時期的名中醫李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也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說。說明脾胃功能好,氣血足,人體免疫力就強;脾胃功能弱,氣血供給不足,抵禦病邪的能力就弱,經常不是這裡病,就是那裡痛,家長疲憊不堪,孩子也是痛苦萬分,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養好脾胃至關重要!

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

01
小兒推拿,調理脾胃

春天到了,最近的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所謂:春寒防感冒,春暖防過敏。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有條件的可以自學,或者到中醫館試試純天然的中醫理療: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可以調整小兒機體各項功能。通過刺激某些穴位,起到調整經絡、氣血、陰陽平衡的作用,同時,還能夠緩解或者解除某些病痛。甚至還有強身防病的作用!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小兒推拿可以讓孩子不得病或者少得病!

02
食物多樣,搭配合理,營養均衡

《景嶽全書·小兒則》說:“小兒飲食有任意偏好者,無不致病。”例如幼兒期孩子的餵養,家長要格外重視。

幼兒處於以乳食為主轉變為以普通飲食為主的時期。要注意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每日3次正餐,正餐間可適當給予2~3次以奶類、水果及其他稀軟麵食為主要內容的加餐。進餐需定時、定量、有規律,不挑食,不偏食。

零食的添加當以堅果、水果、乳製品等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數量和時機以不影響孩子主餐食慾為宜。適當控制如糖類、碳酸飲料等含糖高的食物。

03
適量運動,不避日光

《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養小兒候》說:“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給孩子安排適當的鍛鍊項目,如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安排跳繩、跳舞、踢毽子、保健操以及小型競賽項目等。

各種活動和鍛鍊方法輪換安排,要在遊戲和鍛鍊中學會與人交往,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榮譽感。要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耀,呼吸新鮮空氣。

04
情志舒暢,切莫忽視

不要以為成年人壓力大才容易出現精神問題,孩子的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視,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兒童因為生理方面的明顯變化可造成心理、行為、精神等多方面的不穩定,如:內心的不安或易於衝動、叛逆、甚至各種各樣的心理(精神)疾病,內心的不安或易於衝動,環境改變,接觸增多也會帶來適應社會的心理問題。

要根據其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特點,加強教育與引導。向他們普及青春期保健知識,包括性生理知識,使之認識自我,正確對待和處理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避免過分緊張。

關於孩子的更多問題,歡迎諮詢餘梅香主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