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時,在天安門城樓上,除了我黨的重要領導人之外,還有很多愛國人士和民主黨派被邀請參加這次盛大的典禮,充分體現出了共產黨主張和平的民主精神。再回顧革命時期,蔣介石卻容不下共產黨這樣的一支隊伍,想方設法“圍剿”,格局的大小注定了最後勝負的結局,蔣介石慘敗退守臺灣。毛主席曾對其評價,他若重用這三位大將中的任何一位,都不會敗得這麼慘,能夠被毛主席如此高度評價的三位將領是誰呢?
蔣介石的手下不缺能人,除了有美國支持的精良裝備之外,黃埔軍校也培養出了大量的軍事指揮人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作為蔣介石的嫡系分別委以重任。只是蔣介石“唯親是用”的管理手段,和寧殺一千不放一人的性格,讓他錯失了一些優秀將領,其中有三位悍將在抗戰時期都有過卓越的戰績,都是抗日戰場上的名將。
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崇禧。他是辛亥革命時入伍的軍人,直接就參加了敢死隊,足見其魄力和膽量,不要以為他只有匹夫之勇,入伍前他就是“學霸”級的人物,在軍隊中經過一番歷練之後,考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十年之後才有了黃埔學校,可想而知他超前的軍事指揮才能,可以理解他為何後來能夠成為桂系中的首腦人物了。
在戰爭時期,兵權就是實力,1926年白崇禧與李宗仁聯手逼蔣介石下野,以蔣介石的性格,此事一直被他耿耿於懷,當蔣介石重新上位之後,第一個被動刀的就是白崇禧,直接被他開除黨籍。以白崇禧的實力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一場中原大戰拉開序幕,這番拉鋸戰直到抗戰爆發之後才被迫終止,蔣介石與白崇禧聯合抗日。白崇禧最出名的一場戰役就是臺兒莊大捷,他協助李宗仁打出了一個漂亮的配合戰。
接下來的抗日戰場上,白崇禧管理了半壁江山,也在此時看到了他優秀的指揮才能,配合戰、焦土戰等等,他總是能提出一些極具創意和實用價值的戰術,在抗戰全局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被譽為“小諸葛”。只是樹大招風,蔣介石本身就對他心存提防,再加上之前的舊怨,在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被打入“冷宮”,空有軍職沒有實權,後來死在了臺灣。
第二位是孫立人。這位抗戰名將可以說是國民黨將領中學歷最高的將領,畢業於清華和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與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相比,顯然他的學識更為豐富一些,這是他的優點,也成為了影響他仕途的阻礙。孫立人自恃學問高、能力強,他非常瞧不起杜聿明這樣的上級,在他的眼裡除了阿諛奉承之外,一無是處,而他也確實有這樣驕傲的資本。
抗戰之時,他率領首批遠征軍在緬甸與日軍展開激戰,他指揮靈活、出擊果斷,日軍在他的手裡吃盡了苦頭,他的能力得到了美軍總司令的讚賞,又因拯救英軍於水火,被英國授予“帝國英雄”勳章。在美、英眼裡,孫立人是位悍將,但在蔣介石眼裡卻看起來不那麼待見了,蔣介石喜歡用黃埔軍校出來的將領,方便他這個“校長”指揮,而像孫立人這樣的將領,明顯他指揮不動。
當杜聿明在蔣介石面前不斷說孫立人的不是時,孫立人的兵權慢慢成了空架子。蔣介石的眼裡容不下孫立人這樣的悍將,對他來說會產生莫大的威脅,都知道張學良後來被蔣介石長期“管束”,而另外一個被“管束”之人就是孫立人,如果孫立人只是平庸的能力,也不至於讓蔣介石如此費心費力提防。
第三位則是薛嶽。抗戰爆發時,薛嶽是19集團軍的總司令,當日軍鋪天蓋地壓向長沙時,薛嶽死守長沙,這一戰他滅敵十萬餘人而被稱為“戰神”。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在他的手裡也吃過虧,但後來因為一次敗仗,被蔣介石打入“冷宮”,只留下了虛名。蔣介石敗退臺灣時曾派他死守海南島,只是這時候薛嶽空有能力發揮不出來,因為國民黨已經無心戀戰,最後他也跟著敗退臺灣。
從這三位悍將可以看出,每一位都是抗日名將,在一致對外的戰爭中最能體現出軍人的指揮才能,無疑這三位都是少見的軍事人才,只可惜蔣介石的眼裡只容得下自己的“嫡系”,錯失了這些良將而遭遇了慘敗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