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世界知識 關注並星標
每天與你一起
在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前景愈加黯淡的背景下,東盟經濟正因其凸顯增長優勢、加速內部整合、引領區域合作、提升國際地位而越來越成為為數不多的新亮點。
凸顯經濟增長優勢 全球經濟在2020年遭遇嚴重衰退,2021年迎來強勁回升,2022年陷入滯脹困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全球經濟增長率在這三個年份依次為-3.0%、6.0%和3.2%。在激進加息導致負面後果趨重、烏克蘭危機惡化、新冠疫情反覆延宕背景下,主要國際機構紛紛下調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但東盟經濟卻逆勢飛揚,越來越凸顯出增長優勢,成為全球經濟灰暗圖景中的一大亮點。據位於雅加達的東盟秘書處最新數據,2022年東盟經濟增長率高達5.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兩個百分點,2023年仍將高達5%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三個百分點以上!東盟一些重要經濟體的增長優勢更加明顯,如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2022年增長率分別高達8.7%、8.0%和7.6%。作為東盟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也達到5.3%,在全球各大經濟體中增長優勢非常明顯。新加坡3.6%的增長率在東盟成員中雖不算高,但與世界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同樣顯現明顯增長優勢。同時,在對外貿易、引進外資、產業升級、數據轉型、綠色發展等重要層面,東盟也都有不俗表現。
加速內部經濟整合 東盟經濟之所以保持良好增長勢頭,並在全球形成明顯增長優勢,主要原因之一是通過加速內部經濟整合,在全球經濟趨冷的背景下抱團取暖,增強了抵禦衝擊的韌性。東盟是全球成立最早(1967年)的區域合作組織之一,早在1992年即簽署了東盟自由貿易協定(AFTA),到2015年又宣佈建成了東盟經濟共同體(AEC)。近年來東盟加快落實《東盟經濟共同體2025藍圖》,推動內部經濟整合,加速經濟一體化。通過落實《東盟全面復甦框架》,在促進疫後經濟共同復甦等方面,進展更加明顯。最新進展主要集中在數字經濟一體化、可持續發展合作和增強區域供應鏈韌性等方面,如在數字經濟一體化方面,正在推進數字經濟框架協議的(DEFA)研究和探索,為更多成員參與談判創造條件;建設區域跨境電子支付系統,印尼和泰國已於2022年8月推出跨境二維碼支付系統試點;健全區域無紙化貿易系統,擴大東盟單一窗口(ASW)貿易文件電子化範圍;通過啟動東盟接入匹配計劃,促進東盟中小微企業利用數字技術等。
引領區域經濟合作 東盟在推進自身經濟整合與一體化的同時,更對東亞和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發揮著多層面的積極引領作用,其在東亞地區合作中長期保持的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東亞地區的已有經濟合作框架幾乎都是以東盟為中心啟動和推進的,形成東亞獨具特色的“10(東盟)+”模式。近前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於2022年初開始成效,截至2023年2月菲律賓正式通過國內法律程序,RCEP對全部15個成員都將正式生效。RCEP談判由東盟於2012年發起,隨後整體談判進程始終由東盟主導,直至2020年11月15日簽署協定,以及此後的正式生效程序。東盟引領區域經濟合作,也通過擴大與區域其他成員的經濟合作,推動自身經濟增長優勢的形成。最新動向是,2023年2月7日,中國—東盟自貿區(ACFTA)3.0版談判正式啟動,可望在數字轉型和綠色發展等重要層面進一步提升合作水平。中國是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對華貿易佔比高達23%左右,談判成果將對東盟進一步搭乘中國經濟快車、保持經濟增長優勢產生重要作用。
提升國際經濟地位 持續保持經濟增長優勢,顯著提升了東盟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東盟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在2000年僅為1.9%,之後快速提升,2010年達到3.0%,2022年更達到3.6%,2025年可望達到3.8%。據IMF預測,到2027年,東盟經濟總量有望達到51991.8億美元,屆時將超過日本的51721.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歐盟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事實上,東盟對外貿易規模已經排到全球第四位,僅次於歐盟、中國和美國。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東盟始終佔據特殊重要地位。在既往東亞區域合作中,東盟也始終扮演著“主導”角色。但因其經濟實力相對有限,始終給人以“小馬拉大車”之感。而伴隨經濟增長優勢凸顯、實力和地位提升,這一“瘸腿”狀況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糾正。正因如此,世界大國都在加大發展對東盟關係的力度,尤其是美國、日本、印度和歐盟,當然,中國更是乘勢而為。
(作者為外交學院教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