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有人報復性購物,有人報復性旅遊,也有人報復性上香。不久前,微博熱搜上出現一個話題#為何寺廟旅遊在90後00後中爆火#。截至目前,該話題總閱讀量近9000萬,單日閱讀量最高近30萬。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佔比近50%。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向了寺廟,成為燒香拜佛的主力軍。
在北京,若是週末去雍和宮,一進門就能發現一半以上都是年輕人,燒香、拜佛都得排隊,法物流通處更是沒一兩個小時排不到。工作上準備創業的,先去求個招財手串;學業上準備考試的,先去上幾炷香;家庭生活一地雞毛的,繞著大殿走幾圈,也能去去晦氣。
本著“在上班和上進之間,我選擇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我選擇求佛”的人生態度,寺廟成了年輕人的“旅遊勝地”,他們將生活出的難題都留在了香灰裡。
經常聽別人說雍和宮求學業和事業非常靈,可是作為一個從來沒去過寺廟的“俗人”,第一次去雍和宮之前真的很緊張,連夜打開某書、某博以及某乎,搜索“去雍和宮上香注意什麼?”“去雍和宮怎麼拜?”必要時甚至需要邀請一位雍和宮的“老顧客”帶領著去,生怕因為任何一點疏忽冒犯了佛祖,導致自己的所求所願不能實現。
Jennifer聽說雍和宮的法師開光很靈,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就去了,希望通過給身份證開光來保佑自己方方面面都順利。
正常情況下,所有人都是跪在開光室左右兩排墊子上,將開光的物品放進面前的盤子裡,然後由法師唸經完成儀式。但由於最近人實在太多,開光室中間的空地被利用起來,一次進25-30個人,大家進門後各自找地方跪下,物品也是自己捧在手裡就行。
本來Jennifer以為她給身份證開光已經很離譜了,沒想到左邊姐妹捧的是移動硬盤,後面大哥拿的是手機。當時法師看到他們拿著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乖乖排隊等著開光,一邊笑一邊告訴他們只有佛珠佛串法物才可以開光。
雖然最後Jennifer沒能成功給身份證開光,但是也在法師開光的時候默默雙手合十為自己祈福了。“相信佛祖會聽見我的願望。”
吳女士前兩天接到了心儀公司的面試邀請,約在週一上午。一向愛睡懶覺的她週六特地起個大早,從通州坐一個多小時地鐵去雍和宮求事業。“上班可以遲到,拜佛一定要趕早。”
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當看到從雍和宮地鐵站出口就開始排的隊伍,她還是嚇了一跳。“我還心存僥倖問了好幾個排在不同位置的人,終於確定這真的就是等待雍和宮開門的隊伍。”
吳女士好不容易進入雍和宮了,對於怎麼拜、拜哪個又犯了難。她上網搜了搜雍和宮拜佛攻略,結果每個說的都不一樣,又害怕拜錯了願望就不靈了。
最終吳女士花了大半天時間在每個佛像面前都拜了拜。拜第一個的時候她有很多心願想說,恨不得一口氣都說完,但之後隨著拜得多了,她心裡也有一個優先級排序了。“人不能太貪心,當下我最想達成的願望就是順利通過面試。”
節假日雍和宮法物流通處的“盛況”不亞於工作日早高峰的沙河站,許多北京本地的和外地的人都慕名而來,想為自己和家人求個平安符或者請個手串。從越來越多的“雍和宮代購”在各大社交平臺湧現,就能夠看出雍和宮“紀念品”的火爆程度。
今年是米粒兒的本命年,六月份她就要研究生畢業了。面對畢業論文和找工作的壓力,米粒兒覺得自己比平時更需要一些buff加持,於是決定去雍和宮求一串寓意學業的香灰琉璃手串。
米粒兒事先做過攻略,專門挑了一個工作日的上午,在網上看好款式,喊上自己的男朋友一起去。“攻略裡都說兩個人分開排隊會快很多。”
剛一進店,米粒兒就立刻鎖定了導購員的位置,拿著選好的圖片衝去找她開票,把票給男朋友讓他去交錢,自己再趕緊去排取貨的隊伍。當別人還因為羞澀而沒開上票時,米粒兒已經順利在半個小時內結束戰鬥。
在求完手串的當晚,米粒兒就接到了導師的消息,論文盲審和查重都順利通過,剩下就等答辯了。“我現在算是相信那句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雍和宮。’”
琪琪幹雍和宮代請手串的副業已經快一年了,她主業是插畫師,大多數時間一個人宅在家畫畫,想通過代請這件事逼自己走出家門和人打交道。“本來收費就不高,之前雍和宮又動不動就關閉,光靠這個我肯定是吃不起飯的。”
琪琪每次從進雍和宮大門就開始在群裡直播,每串手串都會仔細檢查,有需要開光的小夥伴她也會幫忙排隊開光。“現在手串代請越來越多了,有些姐妹之前被騙過,在我這兒謹慎一點也是應該的。不管別人怎麼樣,我至少要保證誠信。”
琪琪在請手串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找我幫忙代請的人十個有八個都是求事業和財運,主姻緣的手串哪怕再漂亮也沒多少人想要,果然當代年輕人還是更熱衷於搞錢。”
有沒有哪種氣味讓你記憶猶新?高中同桌男生校服上的洗衣液味、下完雨草地裡翻湧出的泥土味、小時候家裡大衣櫃燻出來的樟腦丸味……只要聞到這種氣味就會產生與之對應的情緒。同樣,有的人為了許願,有的人為了求符,也有的人去雍和宮只是找個地方待著,聞聞清幽淡泊的檀香味,感受一種身心的愉悅和精神的平和,被生活和工作消耗殆盡的“電量”似乎又由紅轉黃了。
輝子對雍和宮裡的焚香味欲罷不能。他年前去雍和宮拜佛,在請香處請到的香上有一個捆香的紙片,他就順手揣兜裡帶回家了。過了一段時間,輝子發現紙片上的焚香味一直沒有散去,甚至衣服上都沾染上了。“這種氣味能讓我產生記憶點,聞見就會覺得很安心。”
輝子一直在尋找氣味相似的香水,也買了不少小樣試聞,但都不是雍和宮同款香。“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作用,總覺得其他香味缺點什麼,無法讓我完全沉靜下來。”
後來輝子又去了雍和宮,想買香回來自己燒。工作人員告訴他,只有用來拜佛的香和雍和宮裡的才是一個味,不是用來拜佛的氣味都有差別。
在同事眼裡,Vivian是個喜歡熱鬧又有點“迷信”的姑娘,每逢週末問她在哪兒呢,回答一定是雍和宮。“身邊朋友都覺得我精力旺盛,一般打工人休息要麼在家追劇,要麼約著擼串,總之就是避免一切需要消耗腦力和體力的活動。”
但其實Vivian不僅精力不旺盛,相反她還比別人更容易“耗電”。Vivian是雙魚座,i型人格,情緒敏感容易內耗,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完美主義折磨得焦頭爛額,辦公室裡複雜的人際關係也讓她覺得心累。“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總是覺得我不屬於這座城市。”
唯一能讓Vivian感到有歸屬感的地方是雍和宮,聞著焚香的氣味,看著煙霧繚繞下一張張虔誠的面孔,她的心裡就會變得格外平靜。“我喜歡找個沒什麼人的角落坐著,能曬到太陽最好,一抬頭還能看到屋簷上的風鈴。”
不過隨著現在去雍和宮的人越來越多,Vivian在這方“淨土”裡也快要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了。
相信去過雍和宮,或者說從雍和宮附近路過的人應該都對隨處可見的“算命先生”不陌生,見人就會攔住對方看面相,大多數被攔下的人都擺擺手低著頭加快腳步,生怕聽見對方嘴裡說出什麼不吉利的話,算命先生就會邊走邊說:“我給你算一卦,你看我說得準不準。”也有一些“膽大”的人主動要求算命,算出來大吉最好,算出來諸事不順,有的人會立刻尋求解決方法,有的人卻被原地激起逆反心理,人生前幾十年沒有什麼時候比那個瞬間更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甜甜是在路過雍和宮門口時被攔住的。她老家村裡雖然有很多算命先生,但是由於家裡人不信這個,她從小到大都沒算過命。
當擦肩而過的阿姨問她家裡是不是還有個親姐姐的時候,她的“迷信”瞬間達到了頂峰。“既然一眼就能看出來我有姐姐,說明她還是有點東西的。”
算命的說甜甜下半年會遇見很多爛桃花,愛情和事業上都不太順利。甜甜聽了這話一下子被激起了逆反心理。“可能她本意是想讓我花錢消災,可我偏不,我就要證明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去年底甜甜不僅找到了男朋友,在事業上也是步步高昇。“今年初我還專門帶著男朋友又去了那條街,結果沒再看到當初那個阿姨了。”
小豪去年跟談了6年的女朋友分手,頹廢了好幾個月。朋友實在看不下去,拉著他去雍和宮靜靜心。
剛出地鐵站,小豪就被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攔住了,說他是有緣人,免費給他算一卦。換作以前小豪是堅決不信這些的,但當時他猶豫了兩秒鐘就答應了。“現在想想我可能那時候也有點病急亂投醫了,再加上他說不收錢,算得準不準我都不吃虧。”
小夥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小豪悶悶不樂的原因是因為感情問題,接著圍繞感情這方面說了很多,雖然不是百發百中,但也有一半解答了小豪心中的困擾。“不管怎麼說,他是真的沒收錢。”
事後小豪跟朋友說起這事,朋友覺得這就有點像星座運勢,說一些籠統的話,願意相信的人總能對號入座。“比起算命,這些人倒更像學心理學的。”
從小到大,人們似乎每逢重要的時間節點都喜歡用一場旅行作為“儀式”。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再到大學畢業,要通過旅行定格青春;結束一段糟糕的感情,離開一家“沒人性”的公司,要在旅行中“重獲新生”;在北京,去雍和宮燒香拜佛也成了不少年輕人做決定之前的儀式感,沒有具體的所求所願,只盼自己擁有清明的頭腦,做出遵從內心的選擇。
張先生從開始工作到現在三年時間裡,每個月都會去雍和宮,風雨無阻。“你要說我真的遇到什麼棘手的事了,那也確實沒有。”
張先生去雍和宮從來沒有許過具體的願,比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愛情美滿之類的。他更願意相信事在人為,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從佛祖這裡汲取力量。
在張先生看來,去雍和宮有時候更像是去看看老朋友,分享一下自己最近發生的事。“就好像在做一次月度總結,為之前的事情畫上一個句號。等出了雍和宮的大門我就要踏上一段新的旅途了。”
張先生下個月要結婚了,他相信這段姻緣是他在佛祖面前做出的遵從內心的決定。“我是在雍和宮裡認識她的,那次她過來求姻緣,結果剛轉身就看見我了,她還感嘆佛祖效率真高。”
桃子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家住東城區,從小到大已經記不清去過雍和宮多少次了。對於別人來說,雍和宮是一座很靈的寺廟;而在桃子心裡,那裡卻帶有家的符號。
桃子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每次去雍和宮,桃子都會吵著鬧著要一起去。爺爺奶奶上香的時候,桃子就在旁邊自己玩。“小時候我總覺得從雍和宮看到的天空比別的地方都要藍。”
自從爺爺奶奶生病去世後,每逢重要的時間節點,本科畢業、研究生畢業、談戀愛、找工作,桃子都要去趟雍和宮,燒燒香拜拜佛。“我其實是想告訴爺爺奶奶我現在過得很好,叫他們不要擔心。”
桃子並不在意自己的願望究竟能不能實現,因為她知道爺爺奶奶在佛祖面前許下的願望裡一定有她,她只是想去看看小時候看過的那片藍天。
“在電視劇《鶴唳華亭》裡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可得解脫處,唯神佛前,與山水間。”大自然能使人平靜,站在山頂扯著嗓子喊兩聲,坐在一望無際的海邊喝幾瓶,似乎自己的煩惱都變得不值一提。
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年輕人,山水間是無法輕易到達的遠方,神佛前就成了他們尋求“解脫”的心靈歸處。地處二環內的雍和宮,早已經是無數北漂在北京城裡的“山海”——一樣能給心靈“充電”,一樣消耗體力。
從占星術到塔羅牌,從算命到拜佛,當代年輕人真的越來越信命嗎?
不見得。
“我命由我不由天”仍然是許多年輕人的內心獨白,但是這也並不妨礙他們遇到點兒不順心的事就想“臨時抱佛腳”,畢竟心裡有個盼頭總是好的。
春天到了,願大家所求皆如願。
監 制:寧 李 Sherry
責 編:陳 西 西
插 畫:洛 絲
執 行:Vio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