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紅茶突然爆紅

英德紅茶突然爆紅

市場上的茶五花八門,茶品之豐富足以讓人眼花繚亂!但茶品孰優孰劣,怎樣的茶才能稱之為好茶?

一杯好茶,藏著山水的靈秀,更是茶人的匠心所造,誠如魯迅先生對好茶的讚譽“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但茶常有,好茶卻不常有。對於一位愛茶者來說,一杯好茶是可遇不可求的。

為了喝上一杯好茶,有人千里奔赴,從祖國的北邊趕到南邊;

有人翻山越嶺,一步一個腳印,尋到了藏匿在深山中的茶園;

有人靜候四季,早早就收集起今年的新雪等來年化開好煮茶;

更有的人歷時十年,為自己開闢出了一片茶園,種自己鐘意的好茶。這就是唯心茶園的由來。

為了追尋那杯稱心的紅茶

這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棄業從耕

10年前,來自廣東的陳從良和他的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因著數十年來對紅茶的鐘愛,在而立之年一起棄業從耕,開始追尋其心中的那一杯英紅九號紅茶。

他們翻山越嶺,尋覓了近兩年的時間,終於在“中國紅茶之鄉”英德市圈中了雁婆嶺這塊自然坡地作為茶園基地。

這裡得天地精華,“天生麗質”,山水環繞,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土壤未受汙染,土質肥沃,是種植英紅九號的綠色寶地。

但這樣的核心好位置,租金也要比其他地方高出20倍,更不用說為了求租到這片土地而花費的其他費用了。

獲得了好土地,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有漫漫的征程。茶園蔓延數百畝山頭,從選種、種植、澆灌、護理到採摘,製作,都是由陳從良跟他的夥伴們一起親身參與的。

從曾經的西裝革履指點團隊到帶上斗笠捲起褲腿種茶抓蟲,雖然在外人看來落差很大,他們卻覺得很幸福。

為了這杯100%原生態好茶

他們耗盡了人力和物力!

茶樹種下前,陳從良他們特意將這片土地空置了2年,以達到淨土的目的。接下來則是開墾、平整、挖溝、晾土、填埋基肥、鋪設灌溉系統等一系列繁瑣卻很有意義的工作。

蔓延山頭數百畝的茶園,灌溉水管和地表噴灌用的都是家用飲用水標準的無鉛水管,大大小小6萬多平方米的水管,光是人工鋪設就已經耗時三年時間。

除外,茶樹的種植也是依靠茶農們用手一棵接著一棵種下去的,英紅九號的茶苗比較脆弱,在猛烈的太陽底下,成活率往往不高,需要不斷地進行補苗。

一畝地原來種下的加上後來補苗的數量共需要6000-8000株苗,這樣下來,平均每畝地的人力、物力、樹苗成本就達到了1.5萬元,這是普通紅茶種植成本的5倍之多。

種下茶苗後還有更為艱難的管理環節,同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茶園的常規管理包括除草、澆灌、施肥,修剪等,為了保證茶園100%原生態無公害,茶園中是堅決不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的,全部使用人工來完成。

除蟲使用的是人工物理的方式,粘蟲板、燈光誘殺,結合人工捉蟲,如此大的工作量,換算下來,平均每捉一條蟲就要花費2元錢。

雖然除草劑可以立竿見影,但它會殘留在土壤中,會影響茶樹的生長和品質,所以唯心的茶園是堅決不用的。

這裡採用的是人工除草方式,原生態的茶園,草生長的速度很快,必須週而復始地進行除草。400畝的茶園,光是每年人工除草的花費就已經高達90萬元。

同樣,化肥也是堅決不會出現在唯心的茶園中的,相對於低成本的化肥,唯心選用的是羊糞和牛糞這類有機肥料,結合花生麩、稻草等,深溝施埋,培育蚯蚓鬆土,分解基肥。

雖然成本高昂,但富含多種營養元素的有機肥料天然安全,既能滿足茶樹生長所需的肥力,又可以保障茶樹的有機性能。

到了冬季,茶園的管理更為重要,每年的這個時候,唯心茶園都要僱大量的人力來挖深溝埋有機肥,溝要控制好寬度和深度,還不能傷到茶樹,既是體力活也是精細活,粗細有序。一畝地需要大約33個人來完成,一畝地一天的管理花費就高達7000元。

一芽一葉來之不易。這樣種植出來的英紅九號無農藥殘留無添加,“不用洗的紅茶”。

傳統制作工藝結合高科技

延續濃強鮮的地道滋味

為了這一杯好茶,唯心茶園細心呵護的不僅是茶樹種植,茶葉製作過程中也是高標準嚴格要求。

茶園內的三十條專業生產線,全部採用的是英德紅茶傳統制作加工工藝,傳統人工與高科技結合。

室內鼓吹自然風萎凋,經驗老道的老師傅進行人工翻炒;

青銅龍骨揉捻,輕重相合,塑造英紅九號紅茶的優美外形;

柴火高溫烘乾,毛火足火交相進行,獲得英紅九號紅茶特有香氣。

經過這四道工序生產出來的英紅九號,奶香醇滑,濃、強、鮮,散發著中國紅茶的地道滋味。

今年春茶的長勢不錯,從二月初芽開始冒尖,意外發現了一朵茶花,甚為驚喜,在還有點涼意的初春顯得格外暖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