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熊孩子大額充值玩遊戲,未成年人充值退費為何這麼難?

又有熊孩子大額充值玩遊戲,未成年人充值退費為何這麼難?

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去年10月出臺了防沉迷新規,要求網遊用戶必須實名註冊登錄。其中,使用未成年人身份證註冊的用戶,無論是遊戲時間還是遊戲充值,都將受到嚴格限制。


隨著相關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現象有所緩解,然而市面上仍有部分網遊實名認證存漏洞甚至形同虛設,未成年人退費難的現象仍然較為突出。


據中國消費者報,近期,多位家長投訴稱,孩子拿著家長的手機偷玩“迷你世界”遊戲,輕鬆繞過實名認證充值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但事後,家長無論是找下載平臺,還是找遊戲官方,對方都各執一詞且互相推諉。



家長不解,在其不知情也沒有實名認證的情況下,孩子竟然能充這麼多錢玩遊戲,為什麼遊戲廠家沒有提醒或者攔截措施呢?據家長表示,該遊戲的實名認證流於形式,孩子只要把家長的身份證號、姓名乃至隨便在網上搜一個身份證號輸進去就行,沒有其他的審核措施。


據瞭解,“迷你世界”是一款“高度自由的3D沙盒遊戲”,其玩家群體大多數為未成年人。統計顯示,其玩家平均年齡12歲,小學生佔比69%,初中生佔比9%。



而迷你世界曾因不良信息氾濫,在全網各個渠道被下架。截至4月10日發稿,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該遊戲的投訴量已達7142條,投訴內容大多是未成年人充值退費難。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八週歲)與他人訂立的合同自始無效,而限制行為能力人與他人訂立的合同可能會被認定為無效。

實際生活中,涉及到網絡打賞、網絡遊戲充值等糾紛,多數發生於未成年人,特別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用父母的支付寶、微信、信用卡等支付渠道進行支付,這些大額消費行為和他們的年齡、智力水平不相適應,如果其監護人通過法律途徑起訴要求遊戲運營商退費,大概率可以獲得支持。


但是對遊戲公司來講,由於技術上把關不嚴,或者管理上有漏洞,有些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的身份進行註冊,遊戲公司不易辨別玩家身份,無法區分是成年人合理打賞、充值後悔了,還是確實未成年人偷偷的私自盜用父母的金錢去打賞、充值了。所以在退費問題上就容易產生爭議。


對於家長而言,這些糾紛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難的核心在於:如何證明是未成年人?

按照相關法律,原告負有舉證責任,必須證明充值等消費行為系未成年子女所為,否則應承擔不利後果。因舉證難,從而導致退費難。


至於遊戲企業對實名認證和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的運營要求出現形同虛設的現狀,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企業自身在落實開發、推廣工作中存在漏洞、實施情況監督不到位之外,一些不法分子從事非法出租和出售遊戲賬號的活動,在網絡上,找到一個成年人的身份證信息並不困難,經常有身份證信息網上遭洩露的消息見諸報端,甚至一些網站聲稱可以提供隨機生成的虛擬成年人身份證號碼,幫助未成年人規避實名認證規則,這都是導致實名認證等相關制度無法取得預期效果的原因。

 

若要解決這些問題,在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龔惠青律師看來,關鍵還是要落實各方主體責任,對企業而言,應嚴格遵守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和實名認證方案,運營過程中加強監管,出現漏洞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此外,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宋宇波認為,從遊戲廠商的渠道來講,它也沒有渠道去驗證身份證的合法性,因為有效的身份證數據都是在公安那邊,如果沒有公安部門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實名認證就很難落到實處。所以,從技術上來看,網遊實名認證實際上牽涉了多個部門,如何推進到位,離不開多部門協作。

編輯:崔崔

文章綜合整理自:中國消費者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