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一直在通過外交手段與英國交涉,希望能儘快收回被“租借”的香港,儘快讓其迴歸祖國懷抱。但英國人卻不肯輕易放棄這塊膏腴之地,想方設法與北京方面斡旋、交涉,期間發生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細節,本期就為大家詳細講述中英圍繞香港問題展開的數十年談判,帶大家瞭解大國博弈。
事情要從1949年中旬講起,解放軍屯兵長江以北,準備發起渡江戰役,一舉消滅國民黨殘敵。當時有幾艘英國軍艦遊弋在長江江面上,其艦長骨子裡十分傲慢,對解放軍十分輕視,儼然一副“人上人”的姿態。解放軍曾警告其馬上離開長江,但對方非但不聽,反而主動向我方開炮,我方几名官兵當場被擊中,壯烈犧牲。
解放軍自然不肯嚥下這口悶氣,馬上開炮還擊,一艘敵艦身中數彈當場擱淺,一艘灰溜溜逃走。從那一刻起,英國人就意識到,解放軍不是國民黨軍,是絕對不可辱的!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更是震驚了全世界,英國深感恐懼與危機,其領導人意識到,香港問題未來必然要有一個確切的結果,新中國是斷然不可能放任英國繼續霸佔這塊土地。
但英國還是想搏一搏,希望能險中取勝,將香港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自50世紀中期開始,英國就一直在聯合國發表聲明,稱香港是“殖民地”。英國此舉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一旦聯合國承認香港是殖民地,那麼自己就可以行使“宗主權”,維持表面上的統治,即便自己要撤離,那香港也不會迴歸中國,而是會在法理上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人民政府一眼就看出了英國的鬼心思,毛主席授意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反駁英國,我方始終不承認香港是殖民地,將香港問題定義為內政。80年代,英國和阿根廷圍繞馬島打了一場局部戰爭,英國在取得勝利之後自信心爆棚。撒切爾在來華商議香港問題時甚至幻想著能用這場勝仗鎮住中國,在香港問題上爭取回旋餘地。
當然,英國人有點太異想天開了,這場仗本來就是慘勝,全世界人民都通過此戰看到了英國的軍事力量正在衰弱,日不落帝國榮光不再,中國根本不可能再怕這個已經是強弩之末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撒切爾提出擱置香港問題,鄧公並未同意,鐵娘子接著又提出要以主權換治權,仍遭到鄧公拒絕,鄧公直言中國雖然發展的不好,但人民是不懼怕戰爭的。
撒切爾被震懾到了,只得做出讓步,同意將香港交還給中國。後來,中英就香港迴歸的一些細節進行談判的時候,英方又要求中國不能在香港駐軍。中方代表便問為什麼,對方表示香港與大陸相連,如果有什麼事,軍隊頃刻就能趕到,何必多此一舉?況且駐軍的話可能把香港的外資嚇跑,這樣於香港發展不利。
中方代表反問英國又什麼在香港駐軍,難道不怕把外資嚇跑?英方回答說,英國本土距離香港太遠,駐軍是未雨綢繆,一旦有突發事件可以立即響應處理。此等言論簡直荒唐,中方代表拒絕予以採信,同時憤然離席表達抗議。1984年,耿飈在參加人大會議期間,曾受到一眾香港記者採訪,其中有一位記者問他香港未來是否會駐軍。
他本著謙虛謹慎的原則,回答了一句“中國可能不一定會駐軍”,香港記者聞訊後立即發揮捕風捉影的本領,第二天就在頭版頭條發表長篇文章,稱中共高官發話,不會在香港駐軍。鄧公看到報道之後很是生氣,直言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事後,耿飈也意識到了錯誤,寫了一篇深刻的檢討提交給鄧公,鄧公倒也沒有深究此事,對耿飈說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再重提。
香港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一點毋庸置疑,中國也不會承認清政府、民國政府和西方列強簽訂的任何條約,更不允許西方列強隨意插手中國的內政。經過數十年的鬥爭,中國最終通過外交手段將香港從列強手中奪了回來,1997年,隨著英國在香港的駐軍撤離,隨著米字旗在香港緩緩降下,隨著解放軍進駐港島,一個時代、一段屈辱史宣告結束,中國在維護領土主權的道路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