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普查,老人被質疑貪財來充數,他默默拿出3枚特等軍功章

抗戰老兵普查,老人被質疑貪財來充數,他默默拿出3枚特等軍功章

“這老頭,怎麼好意思舔著臉說自己是革命英雄,真是越老越不正經!”

“就是,平常也不見他出門,這一有好事就過來了!”

“哪有戰鬥英雄到現在還種地的,八成是來騙錢的吧。”

眼前的一系列質疑聲將一位老人團團包裹,不過好在他年事已高,耳朵早已不似年輕人那般好使,對於這些話他根本就聽不清楚,只覺得一群蒼蠅在自己頭上嗡嗡亂飛。

而這一幕,讓前來統計和尋找抗戰老兵的張濤哭笑不得。幾天之前,上級突然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退伍軍人辦公室到各鄉鎮農村去尋找革命老兵,國家有一筆專項補助款要分發到他們手裡,並要求“能找到的一定要找到。”

為了尋找抗戰老兵,張濤已經連續走訪了數十個村莊,他找到了幾名仍然在世的革命英雄。

這天他剛剛來到丹山鎮,就有一位婦女用三輪車帶著一個老人找到了他,而且開口就說車上的老人是當年的革命戰士,於是就發生了剛才的那一幕。

看著車上的這位老人,張濤細細打量起來,老人家個頭不高,渾身上下瘦得跟排骨一樣,他也不敢相信他曾經是抗戰老兵,但既然人家大老遠來了,總得把情況問清楚。

“老人家,您確定是來報到的嗎?”張濤附耳在老人邊上,故意大聲說道。老人家很明顯聽清了張濤的話,這才張嘴說道:“是啊,我叫張良榮,當年打敵人還挺猛哩!連首長都誇我打得好!”

聽見老頭說這話,周圍旁觀的人再次發出一陣嘲諷。張濤不顧旁人怎麼說,重新對老人家說:“你有什麼證據嗎?”

老人聽見張濤的話為之一愣,隨後好似下定了什麼決心一般,將顫巍巍的手伸進了自己的衣服口袋裡,掏出了一個破舊的布包遞到張濤手上。

張濤小心接過這個布包,老人家隨即開口說道:“小心的嘞,這個我可從來沒給人看過。”

張濤打開布包,在他手上的赫然就是解放戰爭時期軍隊頒發的特等功獎章,張良榮竟然真的是一位戰鬥英雄。

既然是一位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為什麼會在這小鎮裡隱姓埋名呢?這就得從張良榮的從軍經歷開始說起。

貧苦子弟報國投軍屢立戰功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軍閥割據,列強欺壓,百姓苦不堪言。1924年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口號,開始了北伐戰爭。

也正是在這一年,張良榮出生在四川資陽一戶貧困的農民家庭。張良榮的家裡孩子很多,他排行老二,生活的負擔逐漸加重,幾乎要拖垮這個飽受磨難的家庭。

為了給家庭減少負擔,張良榮的大哥很早就出去當兵,而張良榮本人卻給地主家做長工來補貼家用。

抗戰時期,四川雖然沒有遭到鬼子的直接進攻,但是隨著國土淪喪,壓在四川底層人民頭上的賦稅卻日益加重,無論家裡收成怎樣,地租、地稅一樣都沒有減輕。

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張良榮逐漸看清了地主和反動派的真實面孔。

他沒有讀過書,但卻生出要改變貧苦人命運的理想。

1948年,由於國民黨在戰場上一再被解放軍打得丟盔棄甲,故而又開始在民間大規模拉壯丁。

張良榮寧死不願被國民黨拉走,於是他辭別父母去尋找解放軍,他要加入這支從事人民解放事業的光榮隊伍。

從四川資陽一路向北,張良榮原本打算直接去陝北延安,但由於人生路不熟,陰差陽錯的來到了河南地界。讓張良榮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在這裡遇到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的部隊。

偶然遇到解放軍的部隊,張良榮激動萬分,當即就向解放軍戰士打聽道:“我是從四川過來投軍的,你們還徵兵嗎?徵兵處在哪?”

就這樣,張良榮在河南加入瞭解放軍。當時張良榮就被就近分到了晉冀魯豫野戰軍四縱十一旅,成為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

當時的解放軍有規定,新兵入伍需要進行集訓,然後根據成績來分配具體的作戰單位。張良榮貧苦農民出身,力氣大,能吃苦,踏實肯幹,很快就完成了體能上的訓練,而且成績優異。

張良榮入伍半年後,淮海戰役打響,張良榮的立功時刻終於到來。

此時國共兩軍的實力對比已經逐漸扭轉,勝利的天平逐漸向解放軍一邊傾斜,而起到扭轉戰局的大戰便是淮海戰役。

張良榮所在部隊在淮海戰役中的任務主要是阻擊黃維的十二兵團,任務短短十幾個字,但敵實力差距卻殘酷的擺在了張良榮等人的面前。

但是解放軍與國軍最大的一點區別就是戰鬥意志格外頑強,也正是憑藉這一點,解放軍一次又一次戰勝了遠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在這次阻擊戰中,首長知道任務艱鉅,於是便打算從軍中選拔一批骨幹力量臨時組成穿插連,帶炸藥包穿插到敵人後方的軍火庫。

只要能夠炸掉這座軍火庫,敵人的力量就能得到遏制,從而給阻擊任務提供更有利的局面。

張良榮得知此事後主動報名,成為穿插連中的一員。穿插任務進行得並不順利,穿插連好多戰士都倒在了敵人的炮火之下,最後只有張良榮的一個班和其它十幾名戰士抵達了敵人軍火庫的位置。

隨著幾聲巨響,敵人的軍火庫燃起熊熊大火,而此時張良榮他們的行蹤也暴露,接下來就是一場殊死較量。

為了剿滅張良榮他們,敵人甚至出動了坦克。面對洶湧而來的龐然大物,張良榮利用坑道優勢與他們盡力周旋,但是血肉之軀怎能抵擋鋼鐵洪流,很多戰士再次犧牲在坦克的炮火下。

張良榮怒從心頭起,帶著炸藥包就衝向了敵人的坦克,他拉開引信後藏身於坑道中,一聲巨響後,敵人的坦克變成了一堆廢鐵。

張良榮找到了步兵打坦克的訣竅:一群人先火力壓制坦克步兵,再由一個人揹著炸藥包悄悄靠近坦克,然後再引爆。就用這種打法,張良榮在此戰之中一口氣擊毀了敵軍五輛坦克。

正是因為這次勝利的戰鬥,張良榮被記為特等功,並於次年入黨。

而這並不是張良榮的終點,他在隨後的戰爭中依舊保持著活躍。

光榮退伍建設家鄉甘願平凡

淮海戰役後,張良榮的部隊成為百萬渡江雄獅中的一員。

這是一次徹底顛覆蔣家王朝統治的一戰,其歷史意義足以彪炳史冊,能夠參加渡江戰役,對張良榮來說榮幸之至。

敵人雖然在長江南岸重兵佈防,但是渡江解放軍各部士氣高漲,僅僅用了一夜時間,解放軍各部紛紛渡江成功,國民黨構建的長江防線土崩瓦解。

整個渡江戰役中,張良榮作戰勇猛,但是敵人炮火密集,他所乘坐的一搜小船被炮彈掀翻。

而正當所有人都以為他和船上的解放軍都已經犧牲的時候,他卻帶領戰士們游泳過江,並趁敵人不注意一舉端掉了敵人的火力點,隨後他帶領戰士們就地建立工事,與敵軍交戰起來。

敵軍向他的陣地洶湧而來,但張良榮和戰士們以悍不畏死的頑強意志打退了敵人的一波又一波進攻,最後終於等到了大部隊順利過江,敵人見狀也不再抵抗,紛紛向南逃去。

因為這一次張良榮搶灘成功,為部隊過江做出貢獻,他再次被授予特等功。

渡江之後,接下來要怎麼打成了問題。許多渡江部隊都希望能參與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戰鬥中去,但敵人的頑固勢力已經敗退至廣袤的大西南。

當此之時,劉、鄧兩位首長決定分兵西進,預備剿滅竄逃西南的胡宗南部。張良榮所在的部隊正是西進軍團中的一部,而這對於張良榮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此次張良榮行軍的方向,正是自己的故鄉資陽。

張良榮越是向前就越有衝勁,與英勇的解放軍一起解放了重慶、四川等地。但遺憾的是,由於部隊的作戰部署,他並沒有參與到解放資陽的戰鬥中。

解放初期,國民黨潰退到臺灣後,在西南地區留下了大量散兵和土匪,張良榮和部隊繼續留在西南地區參與剿匪工作。

這些土匪也曾對張良榮故鄉的相親造成了極大的災難,故而在剿匪時張良榮格外勇猛。

除了剿匪之外,張良榮的部隊還肩負著墾荒的任務,一方面要保證軍隊的給養,另一方也要照顧本地貧苦群眾。

由於張良榮作戰勇猛,墾荒積極,他隨後再次被授予特等功。

然而到了1955年,張良榮深感自己並不能為國家再做什麼了,或許回家鄉建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是特級戰鬥英雄,儘管上級對此格外惋惜,但還是尊重了張良榮的決定。

從軍隊復員後,張良榮帶著自己獲得的榮譽返回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資陽。

他在復員前跟領導特意說明過,不希望地方上的人知道自己曾經立過功的事情,因此在他的介紹信中對他經歷過的戰鬥和功勞隻字未提。

從1955年開始,張良榮起初在老家資陽的一家酒廠工作,但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業發展,張良榮主動從酒廠辭職,回到了老家生產隊,成為了一名本本分分的農民。

在自己老家這裡,張良榮隱瞞了自己所有的功勳,將一枚枚軍功章藏在了一個小木盒中,並小心藏了起來。從村民到自己的親人,他一直沒有說過曾經在戰場上的激盪歲月。

張良榮當農民一口氣就當了六十多年,直到2018他的身份才被大眾所知曉。

身份曝光仍然心繫統一大業

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張良榮對自己建國前後的經歷絕口不提,這一態度讓自己的妻女都感到分外好奇,隨機甚至發生了一系列的爭吵。

最後萬般無奈之下,張良榮拿出了自己藏有軍功章的小木盒,並跟家人們說出了自己那些年在戰場上的經歷。

不過張良榮說完之後,隨即嚴肅要求妻女,絕對不能將自己的事蹟宣揚出去。

至於理由張良榮是這樣解釋的:“無數戰友都犧牲了才換來了我這幾枚軍功章,我這不僅僅是榮譽,更要把犧牲戰友的份也活出來,所以不能再讓國家增加負擔。”

聽了張良榮的解釋,他的家人也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直到2018年孫濤前往資陽尋找退伍老兵時,在女兒的帶下才讓大家都知道了張良榮的事。

孫濤手捧著這幾枚已經微微有些鏽跡的軍功章,對張良榮激動的說道:“老人家,您真的是一個革命功臣啊!”

看到自己的軍功章被承認,張良榮也憨憨地笑了。不久之後,“九旬特等功老兵隱姓埋名六十年甘為農民”的事蹟傳遍了資陽的大街小巷。

隨後國家給予老兵的補貼也發到了張良榮的手上,但他本人卻一再拒絕。他說道:“自己出來承認,是看到國家越來越好,想讓大家都能紀念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

最後在各單位的勸說下,張良榮才勉強收下了這筆補貼。

張良榮的左鄰右舍知道他的過去後,紛紛上門拜訪,為自己當時的冷嘲熱諷而道歉。張良榮卻說道:“不用這樣,我本來就不是什麼功臣,那些犧牲的戰友們才是功臣呢!你們還把我當成那個普通的種地老頭就行!”

張良榮的事蹟傳出來後,各大媒體也紛紛開始上門對他進行專項採訪。面對鏡頭,張良榮依舊精神矍鑠,並脫下衣衫向記者展示自己曾經的傷口,並講述自己經歷的每一段戰鬥的經過。

張良榮面對鏡頭也向記者表達了對於祖國統一的願景:“希望祖國能夠和平統一,但如果有需要的話,只要一聲令下我還可以上戰場!”

張良榮隱姓埋名六十年,將自己的榮譽深深掩藏,這種高風亮節實在令人動容。他們從來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在戰鬥,而是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來奮鬥!

如今建國已經七十多年,在長期的鬥爭之中,無數革命先烈倒下了,那些未曾倒下的英雄們如今已經日漸凋零。他們曾經不畏生死勇敢向前,他們的英勇無畏值得我們深思並敬仰!

老兵精神不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