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燈塔》:奏響求索路上百年滄桑

《新世紀燈塔》:奏響求索路上百年滄桑

由四川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武漢愛樂樂團六家職業樂團聯合演出的主題交響曲《新世紀燈塔》日前在北京音樂廳奏響,參加文化和旅遊部“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據悉,《新世紀燈塔》是唯一一部入選2020-2021年度“時代交響——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創作扶持計劃”的重點扶持作品。

六地樂團共同委約創作,

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由東西南北中六地樂團共同委約創作並集結優質力量共同完成的《新世紀燈塔》,是交響樂同行們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唱響新時代、鑄就新輝煌、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的又一力作。

《新世紀燈塔》從百年滄桑鉅變的恢弘曆史畫卷中提煉思想結晶,汲取藝術靈感,將理性思辨與熱血情感化為極具張力的交響樂語言。音樂的主導動機取材於中國人民心中深藏的那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作曲家以交響化的創作手法貫穿全曲,以《求索》《豐碑》《征途》《光明頌》鮮明的標題性構成相對獨立的四個樂章,將嚴謹的理性思維與極具中國元素的民族音樂色彩以及熟悉而動人的旋律有機融合,使作品更具藝術性和可聽性。

120人大編制樂隊,可合可分

“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我們交響樂人應該用我們的藝術語言向黨發出真誠的頌揚,於是我們集結了6家樂團之力委約創作了這部作品。”四川交響樂團團長吳靈峰介紹,6支樂團共同委約作曲家王丹紅創作完成。2021年5月4日,該作品由6家樂團組成的共120人的團隊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這次是6家樂團同臺第二次在北京演出,同樣是120人大編制樂團同臺演奏,以同樣的激情,歌頌新時代,歌頌黨。6家樂團在主題上有共同訴求,按照交響樂的理性思維,以中國音樂審美旋律,共同完成這部作品。除了聯合演奏,6家樂團也分別在不同城市演奏過這部作品,有時是演奏整部作品,有時是選取其中一個樂章來演奏。這個交響樂的思維和中國音樂的民族語言以及這部作品飽含深情的創意,使得我們二次創作演出沒有障礙,已經磨合得非常好。”吳靈峰說。

用畫面感表達交響樂邏輯

“這個時機、這個題材的選擇對於藝術家來講是一種幸運。”王丹紅坦言,這部作品的主導動機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的題材就應該以一種史詩般的力量去書寫。

王丹紅表示,這部作品跟以前創作的所有作品都不一樣,寫作壓力非常大。“交響樂來自於國外,是舶來品,它走入中國,在創作中必須遵循它自身的規律,也就是它的邏輯性,它的思想,它的深刻表達哲理,不同於民族音樂更多地表達情感或者韻味,這部作品它像哲理性很強的一部史詩。”王丹紅說。

此度再次進京演出,王丹紅對2021年首演之後的一些配器、音樂段落進行了調整。

交響樂是一種極富邏輯的創作,每一個段落的銜接都需要很強的技術駕馭能力,寫作要很深刻而不流於表面,這樣一部重大題材的作品,還要考慮普通觀眾是否能聽懂,在創作中,要思考和兼顧的方面較多,最終呈現也是多元立體的角度。

對此,王丹紅這樣闡釋她的創作思路:“第一部分《求索》,畫面感特別強,像看了一部百年奮鬥史,不停地去奮鬥去抗爭去求索,卻找不到路,找不到門。第二樂章《豐碑》,其實是一部戰爭安魂曲,是擦乾眼淚之後的思考、思念、緬懷,探索我們到底應該往哪裡走。第二樂章尾聲的時候,側臺的小號吹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主題,遠遠地就好像東邊亮起了一縷光,為你指明瞭方向,未來就在那裡。第三樂章《征途》,再次踏上征程再次戰鬥,這次的力量跟第一次不一樣,是更加主動的戰鬥,這個音樂一響起就充滿了光明。主題開始逐漸在裡面出現,然後就換了人間來到了新時代。後邊有一大段進行曲,都是描繪新時代國家的強盛,它達到了一個音樂的高潮。最後還有一個尾聲,完全就是一種思考。朝霞浸染千絲歲月, 心路閱盡百年滄桑。遠遠的那個小號再次吹響,就像一個人站在高山上俯瞰這個國家,俯瞰神州大地的一種懷念、一種溫情,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新添的幸福美好,最後衝向光明。另外我們還有一個場外的樂隊,這是我們的一個設計,接近曲終高潮的時候,在公眾席的場外銅管樂隊吹起了象徵未來光明的號角。”王丹紅說,“這部作品寫了兩個多月,寫完之後感覺自己能量耗盡,以至於之後一年多的時間不能再創作,這個題材太深沉、太龐大。面對黨走過的百年曆程,決不能輕描淡寫,必須深刻地表達。”

(圖片由四川交響樂團提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