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恰好此時在召開全國政協會議,一些在朝鮮戰場上立功的將士有幸參加了這次會議,毛主席看到這些功臣高度讚揚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當他一一詢問過去時,聽到一位志願軍一等功臣的名字後,忍不住皺了皺眉說道:我給你改一個。這位一等功臣叫什麼名字?又立下了怎樣的軍功呢?
1929年,山西太原鄉下的一戶蘇姓村民家中出生了一位男嬰,那時候普通百姓沒有什麼機會讀書,能夠維持生存就已經是不錯的條件了,因此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也非常簡單易記,狗蛋、狗剩兒這樣的名字屢見不鮮。男孩小時候非常淘氣,家裡人就給他取了個“吊蛋”的乳名,意思是調皮搗蛋、容易養活,沒想到這個名字一直叫到了他參軍入伍。
當時中原一帶日軍經常掃蕩,蘇吊蛋看著村莊毀在日軍的手裡,心裡非常憎恨,只是那時候歲數太小無法參軍,到了1945年時他在姐夫的介紹下加入了八路軍,很快等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場戰鬥。當時八路軍聽到一小股日軍要進村掃蕩的消息,他們埋伏在日軍的必經路上,當日軍進入包圍圈後,蘇吊蛋一點都沒有畏縮,與戰友們一起開槍射擊,取得了伏擊戰的勝利。
他第一次作戰就表現得如此勇敢,在後來的戰鬥中越發的出彩。解放戰爭時,他所在的部隊接到了死守陣地的命令,當時的情況是敵眾我寡,面對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他毫不畏懼,端著衝鋒槍向敵人掃射,打退敵人的進攻,一直堅持到援軍的到來。他在這次戰役中帶傷堅持戰鬥,因為表現突出而立下了一等功。
在狼坡山戰役中,他又成為了敢死隊中的一員,冒著敵人的槍火與戰友們爬過敵人的封鎖線,硬是把手榴彈扔入了敵人的堡壘之中,敵人的機槍啞火了,解放軍趁勢衝鋒,一舉拿下了敵人的陣地,他為此又立了一等功。而在這次戰役中他身上共中了九槍,所幸沒有擊中要害部位,只是有彈片殘留在體內無法取出,導致他後來經常肩膀疼。
建國後,蘇吊蛋成為了坦克炮兵中的一員,他能夠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裡立下兩次一等功,靠的不僅僅是勇敢,還有聰明的頭腦。面對坦克炮兵這樣的新兵種,他的學習能力很強,很快成為了例無虛發的“神炮手”。正當他犯愁沒有用武之地時,抗美援朝打響了,他所在的部隊與其他志願軍一起進入了朝鮮戰場,他這位“神炮手”終於等來了大顯神威的機會。
1951年7月,蘇吊蛋所在的部隊接到了阻擊戰的命令,他此時是炮兵連中的一名炮長,而他所接到的任務是:隨時監測敵人的距離,聽到命令後開炮。只是在他不斷向總部彙報距離時,敵機突然襲來,在一陣空襲之後,他與指揮部失去了聯繫,看著眼前慢慢向我軍不斷靠近的敵人,他不知道該不該開炮。不開炮就錯過了最好的戰機,開炮又沒有接到命令,他左右權衡之後親自“操刀”,一發炮彈毫不留情又準確無誤地打在了敵人的坦克上。
敵人的坦克立馬成為了一堆廢鐵,第二發炮彈又摧毀了一輛坦克,他“神炮手”的名字當真是實至名歸。當他的第三發炮彈打中第三輛坦克時,敵人的陣腳亂了,開始慌不擇路的撤退,當時他以為敵人是被打怕了,殊不知他打中的第三輛是敵人的指揮車,敵人失去了指揮,最後這場戰役取得了勝利。接下來等待蘇吊蛋的不是違抗軍令的批評,而是懂得隨機應變的機靈,為此他再次被授予一等功。
1951年,在表彰大會時他有幸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對他這位“神炮手”非常感興趣,只是聽了他的名字後感覺有些配不上他這位“英雄”,於是毛主席給他改了個名字——蘇兆丹,意思是預示未來一片紅火,從此他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還是毛主席給取的名字,這成為了他一生的驕傲。
後來蘇兆丹退役到地方工作,從來沒有提自己立功一事,與普通工人一樣生產勞動,他積極工作、低調生活,一直做到退休。2000年抗美援朝50週年時,蘇兆丹這位戰鬥英雄才被周邊人所知,他胸前的三枚一等軍功章散發著熠熠光彩,在訴說著那個勇敢殺敵的戰士、那位“打坦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