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 參展畫廊名單公佈!

2023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 參展畫廊名單公佈!

此次參與『核心』與『平臺』的展商陣容,無論是連年參展的實力畫廊,還是首次參展的優質與新興畫廊,都奉獻出了面貌多樣的藝術創作,參展藝術家既包含中國攝影先驅、享譽全球的攝影藝術家,也包含攝影藝術界,尤其是中國攝影藝術界的中堅與先鋒力量。

在老牌實力畫廊中,擁有眾多日韓攝影大師資源的三影堂+3畫廊(北京、廈門)不僅將呈現森山大道荒木經惟具本昌的精彩佳作,也將推出日本當代攝影師原久路仿照法國具象派繪畫大師巴爾蒂斯(Balthus)名作所拍攝的系列作品。原久路曾在紐約NHK擔任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的獨家攝影。為再現巴爾蒂斯繪畫中完全不同於鏡頭光學原理的散點透視,原久路利用多次曝光,藉助遮擋、位移等方法,最終獲得了富有吸引力的空間感。自首屆博覽會開始就從未缺席的see+畫廊(北京,深圳,成都),除呈現一系列當代攝影藝術家,包括卡別耶拉·莫拉維茨(Gabriela Morawetz)、帝爾·里瑟 (Till Leeser)、嚴明盧彥鵬王居延等,還將聚焦後攝影時代的兩位重要人物——傑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與瑪姬·泰勒(Maggie Taylor)。他們的作品不僅充滿象徵與超現實意味,更注重拍攝之後的再創作,並試圖為影像引入一種全新的繪畫性與敘事性。致力於融匯東西方當代藝術精華的德玉堂(上海)將繼續呈現深受國內藏家與觀眾追捧的三位出類拔萃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康迪達·赫弗(Candida Höfer)、維克·穆尼斯(Vik Muniz)、楊泳梁

© 原久路,《巴爾蒂斯繪畫的考察》(A Study of the “Because Cathy Taught Him What She Learnt”),2017。圖片致謝 | 三影堂+3畫廊(北京,廈門)

© 卡別耶拉·摩拉維茨(Gabriela Morawetz),《當時》(At That Time),2017-2021。圖片致謝 | see+畫廊(北京,深圳,成都)

© 王居延,《棲息地 21 No.1》, 2022。圖片致謝 | see+畫廊(北京,深圳,成都)

© 康迪達·赫弗(Candida Höfer),《德雷斯頓民族學博物館》(Museum für Völkerkunde Dresden),2022。圖片致謝 | 德玉堂(上海)

© 楊泳梁,《湖泊》,2022。圖片致謝 | 德玉堂(上海)

除此之外,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北京,穆琳,哈瓦那,羅馬,聖保羅,巴黎,迪拜)將攜意大利藝術家喬瓦尼·歐祖拉(Giovanni Ozzola)的多件新作再度迴歸。擅長表現光的微妙情緒的歐祖拉,將在其新作中深刻探討“時間”、“無限”、“存在”等概念。同樣再度歸來的千高原藝術空間(成都)將帶來近期在中國西南影像藝術界無法被忽視的三位藝術家——黎朗陳秋林陳蕭伊。他們的創作都具備細緻的對於生命的感知,以及敏銳的對於社會問題的洞察。時隔三年之後再次亮相的杜夢堂(上海、巴黎)將集結三位法國當代藝術家,而擅長以多種研究方法嫁接藝術表現的新興藝術家雨果·德維切爾(Hugo Deverchère)將特別呈現新晉創作《七城之島》La Isla de Las Siete Ciudades)。這個系列探索了伊比利亞的生物群落,藝術家將地質學、天文學、考古學、鍊金術等研究匯聚在一起,激活了一片已經消失或尚未發現的領土。

© 喬瓦尼·歐祖拉(Giovanni Ozzola),《你在哪裡?》(where are you?),2021。圖片致謝 | 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北京,穆琳,哈瓦那,羅馬,聖保羅,巴黎,迪拜)

© 陳秋林,《溺》,綜合媒介現場項目(錄像,裝置,行為表演,聲音創作,攝影等),2021。圖片致謝 | 千高原藝術空間(成都)

© 陳蕭伊,《橫截面:歌者》,2021。圖片致謝 | 千高原藝術空間(成都)

© 雨果·德維切爾(Hugo Deverchère),《七城之島 – 考古#03》(La Isla de Las Siete Ciudades – Excavation #03),2021。圖片致謝 | 杜夢堂(上海、巴黎)

在首展畫廊方面,成立於2019年的伯年藝術空間(北京),一方面注重發揚民國攝影藝術家,諸如駱伯年金石聲的攝影藝術作品,另一方面也致力於推廣中國年輕藝術家。以東方美學為線索的逸空間畫廊(南京),選擇呈現董文勝孫小舟等描繪中國傳統文化經驗的藝術家。秉持著“藝術不應該曲高和寡”的理念,新生代畫廊眼糖(上海)將推出黎雨詩餘若婕謝雲妮三位年輕女性攝影藝術家,她們的創作普遍凸顯了藝術感性的那一面,且憑藉女性獨特的領悟力和觀察視角構建出細膩、絢爛的視覺風格。193 Gallery(巴黎)將以肯尼亞攝影師坦迪威·穆裡烏(Thandiwe Muriu)、摩洛哥攝影師哈桑·哈賈伊(Hassan Hajjaj)色彩斑斕且充滿異域風情的創作,挑戰大眾對於非洲的刻板印象。Fisheye Gallery(巴黎)將攜多位新銳攝影藝術家,諸如在攝影工作中融入植物學、動物行為學研究的蕾雅·哈布爾丁(Léa Habourdin),以及經常為邊緣群體發聲的黛爾芬·迪亞洛(Delphine Diallo)。

© 駱伯年,《汲翁》,1932。圖片致謝 | 伯年藝術空間(北京)

© 金石聲,《百老匯大廈》,1936。圖片致謝 | 伯年藝術空間(北京)

© 董文勝,《竹石圖2》,2021。圖片致謝 | 逸空間畫廊(南京)

© 黎雨詩,《漁女之夢 – 1》,2018。圖片致謝 | 眼糖(上海)

© 餘若婕,《說謊花 七月三日》,2021。圖片致謝 | 眼糖(上海)

© 謝雲妮,《無意識物件-沙丁魚(I)》,2020。圖片致謝 | 眼糖(上海)

© 哈桑·哈賈伊(Hassan Hajjaj),《Puma Veil》,2016。圖片致謝 | 193 Gallery(巴黎)

© 蕾雅·哈布爾丁(Léa Habourdin),《Images-forêts : des mondes en extension》,2020-2022。圖片致謝 | Fisheye Gallery(巴黎,阿爾勒)

© 黛爾芬·迪亞洛(Delphine Diallo),《The Oracle》,2020。圖片致謝 | Fisheye Gallery(巴黎,阿爾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