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神根:黨的二十大與中國式現代化

張神根:黨的二十大與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張神根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微信公眾號
原文刊載於《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3年第1期

黨的二十大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接續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代表大會的探索特別是黨的十九大的探索,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進行科學謀劃和部署。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決策和部署,必將有力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推進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篇章。

一、確定鮮明主題,回應時代心聲和人民期盼

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了兩步走的安排,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安排,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對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未來五年的現代化建設進行系統論述。
首先,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列入黨的二十大報告標題。大會報告標題至關重要,它如旗幟,引領前進的方向。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始終將實現現代化作為奮鬥目標。黨的十二大報告將“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標題,意味著現代化建設開始成為主要奮鬥目標。黨的十六大至十九大,都將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列入報告標題,意味著小康社會建設是當時的主要奮鬥目標。黨的二十大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列入報告標題,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向縱深發展。
其次,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大會主題的核心內容。從黨的十五大開始,大會報告明確提出大會的主題。之前,一般都用大會任務作表述。大會的主題實際上是大會的靈魂,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綱。主題相比任務,其內容更豐富、承載責任更重大。黨的二十大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列入其中作為核心內容,旗幟鮮明,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中國共產黨建立一百多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鬥,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945年,毛澤東深刻指出,沒有工業(當時對現代化的一種表述),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同時指出,沒有一個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中國,不可能發展工業。基於這樣的認識,黨帶領人民經過28年奮鬥,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孜孜以求,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於受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現代化建設沒有完全展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2018年,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正是本著這樣的精神,黨的二十大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進一步的安排部署。

二、明確使命任務,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

報告第一部分高度評價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五年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充分肯定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重大意義。
報告第二部分,提出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任務、路徑和立場觀點方法。報告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提出“兩個結合”的具體要求和路徑,即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出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那就是: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重要遵循,也必將為新時代新徵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最新思想引領。
報告第三部分,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把握新的時代特點,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徵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使命任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相一致,是中國共產黨的鄭重宣示,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的動員令。
在明確中心任務後,報告系統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根本問題、重大時代課題。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黨對現代化問題探索的最新理論成果。
報告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本質要求,實際指明瞭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是又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在此基礎上,報告對從現在起到2035年以及未來五年作出具體部署

關於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由十九大的六個方面增加到八個方面,內涵更豐富、要求更高。經濟建設部分,明確提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任務更重。新增加的兩個部分,主要是從經濟部分單獨列出,分別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兩條單列,具有很強針對性,反映了國家發展的突出要求。民主法治建設部分,增加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文化建設部分,明確提出“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社會建設部分,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生態文明建設部分,增加“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國家安全部分,改寫成“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報告明確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國家安全更為鞏固、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高。這裡面沒有具體數字指標,但內涵十分豐富、要求很高。
上述部署符合時代特點,切合中國實際。
報告還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面對這樣的局面,報告強調:“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鬥爭精神。這些重大原則,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推進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的實踐遵循。

三、制定方針政策,有許多創新亮點

報告第四至第十部分,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進行具體謀劃和部署,其中有許多創新亮點。
關於經濟建設,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關鍵詞。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很顯然,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關鍵任務。這是黨中央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一個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判斷,我們要深刻理解其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經歷長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我國經濟規模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於大而不強。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主要是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供給體系質量還不高、資源要素投入消耗較大、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還未完全形成等。新時代新徵程的發展,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教育科技和人才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揮了事關全局的重要作用。新時代10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在此基礎上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這之前的代表大會報告,一般分別將科技放在經濟建設部分,教育放在社會建設部分,人才放在黨的建設部分。二十大報告將它們彙總放在一起,緊跟經濟建設之後,凸顯科技、教育、人才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是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創新。
關於法治建設,報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係黨執政興國,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堅持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同時,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違法不究等問題的存在,嚴重損害法治權威,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佈局法治、厲行法治,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領導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全面依法治國,過去一般放在報告的政治建設部分。黨的二十大,單獨將其作為一個部分進行闡述和部署,突出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於文化建設,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同時報告提出:“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文化建設。1940年,毛澤東就提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推動我國文化建設正本清源、守正創新,推動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顯。報告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關於社會建設,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其中,共同富裕是一個突出亮點。近些年來,共同富裕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黨和國家對此著力很多,取得重要進展。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並提出“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這是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三次分配的概念。此前,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概念,但闡述不繫統。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再次分配主要由政府調節機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社會力量通過慈善捐贈、志願服務等方式進行,是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這是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上的重要創新,對於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紮紮實實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報告提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是立足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對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為:在人類200多年的現代化進程中,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多個、人口不超過10億。它們基本是歐美國家,也都走了一條大量消耗資源、嚴重汙染環境的老路。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再也不能走那樣的老路了。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四、創造外部環境,確保現代化建設安全穩定

世界歷史證明,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也是矛盾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無一不是在解決內外矛盾中實現發展的。鑑於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難度和重大影響,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引起格外重視。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處理現代化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指出:“中國要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安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的國際環境。”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
黨的二十大報告第11至14部分內容,既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能成為影響現代化建設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
關於國家安全,二十大報告提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這是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設置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問題。這部分內容,過去一般放在社會建設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安全不斷得到全面加強,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考驗。然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形勢仍然異常嚴峻,外部壓力前所未有。同時,我國維護國家安全能力不足、應對各種重大風險能力不強、維護國家安全的統籌協調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仍然突出。我國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確保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必須著力解決國家安全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報告從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等方面加以部署。
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報告提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現代化水平和實戰能力提升。與此同時,黨對軍隊現代化建設不斷加強部署。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2020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把握強國強軍時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大任務,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十分緊要的一步。再過五年,將迎來建軍一百年,人民軍隊將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大踏步邁向世界一流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體現了黨的歷史使命、國家戰略需求和我軍使命任務的有機統一,豐富拓展了黨在新時代強軍目標的時代內涵,明確了未來五年我軍建設的中心任務,意義重大深遠。
關於祖國統一,報告提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在過去表述的基礎上,提出“完善”的要求。報告強調,“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落實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報告還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些措施,都是針對香港、澳門的政治經濟實際情況作出的重大決策。
關於外交工作,報告提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於各國人民的抉擇。”這些重要論述,是我們黨對當今國際形勢的基本判斷,體現了黨看待世界格局及其演變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是理解我國外交政策和國際主張的基礎。面對國際形勢新動向新特徵,二十大提出一系列重要新理念新倡議,深刻闡述積極應對全球性挑戰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不斷豐富完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體系。二十大首次將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寫入報告。在構建人類命運同共體理念指引下,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開拓進取,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一定能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五、提供堅強保障,點明黨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這句話點明瞭黨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報告強調,“全黨必須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鬆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這句話,提出了“兩個永遠在路上”的要求。這是從總結歷史經驗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更是正視現實、面向未來的戰略決策。
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也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我們黨能夠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的9600多萬名黨員,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關鍵在於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放鬆,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進行徹底的自我革命。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管黨治黨一度寬鬆軟帶來黨內消極腐敗現象蔓延、政治生態出現嚴重問題,黨群幹群關係受到損害,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受到削弱,黨治國理政面臨重大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全面從嚴治黨,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組合拳”。黨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提出和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推動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嚴密組織體系、嚴明紀律規矩;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鬥爭,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祛痾治亂,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週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
我們黨要勝利實現新時代新徵程的使命任務,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全面推進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們黨堅守初心使命,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圍繞這樣的總要求,報告從“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等七個方面加以部署,不斷將全面從嚴治黨推向深入,以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確保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我們黨在作了以上部署後,繼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作出“五個必由之路”重大論斷,在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這“五個必由之路”,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科學回答了新徵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道路、根本動力、指導理念和根本保證問題,是我們黨百年奮鬥的歷史總結,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是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的行動指南。
在“五個必由之路”中,“團結奮鬥”尤其引人注目。二十大報告提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關於團結,我們黨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70多年前,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人同樣發出這樣的號召:“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一致的基礎上,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為著獲得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和中國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奮鬥。”自那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頑強奮鬥,打敗日本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今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艱鉅而繁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習近平再次以“鋼鐵”為喻,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在新時代新徵程中,響應習近平團結奮鬥的偉大號召,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我們的目的就一定能夠達到。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確定為大會主題核心內容,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使命任務,在此基礎上,統籌“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和黨的建設等方面一一加以部署,從內向外、層層推進,邏輯嚴密,站位高遠,體現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的戰略洞見、深遠的戰略考量、深邃的戰略智慧。
黨的二十大是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宣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任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幹、奮勇向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作者張神根,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註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原文。
編輯:湘 宇
校審:水 壽
中國歷史研究院官方訂閱號
歷史中國微信訂閱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