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之一。近年來,為不斷提升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豐富性、生動性,在傳統參觀講解和研學等活動基礎上,全國博物館積極創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社會教育形式,形成了多種公益新品牌、新IP。
1
依託館藏特色 打造公益教育
////
▲ 故宮小書包
“故宮小書包”是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公益活動,向全國6000所鄉村學校各捐贈一個書包,內含故宮出版的集中體現中國書法、繪畫、器物、建築、歷史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通識性圖書共69本,價值4000餘元。2022年,該活動共為25個省市的2200所鄉村中小學校捐贈了“故宮小書包”。
為了更好地把“故宮小書包”公益項目落實到鄉村學校,3月27日,2023年“故宮小書包——革命老區行”公益捐贈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擬向福建、陝西、安徽、江西、河北、山西等省的革命老區2000所鄉村學校進行捐贈。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博物館教育最為關注的群體。”故宮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羅先良表示,把故宮出版物送到邊遠鄉村,將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送到百萬師生身邊,以實際行動肩負起教育和文化傳播的社會責任,助力深化青少年閱讀活動和鄉村振興。
▲ 中國電影博物館配音雲講堂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國電影博物館則將電影作為開展社會教育的生動教材,不僅聯合中小學設計開發素質教育藝術課程,更開展了“中華少兒電影配音大賽”,鼓勵青少年主動學習,培養其終身學習的習慣。
據瞭解,大賽面向7週歲至16週歲的少年兒童,以“配音比賽”為抓手,立足北京,輻射全國,注重參與人群涉及面廣、地域多樣性豐富的特色,邀請專家、電影配音演員、主持人等為導師,為全國特別是港澳臺地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及海外的少年兒童,搭建開展學習交流、體驗配音魅力、進行才藝展示的平臺。大賽自2010年起每年一屆,13年來組織活動超過500場,參與人數近600萬,2022年更是吸引了2萬餘名小選手報名參賽,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過470萬。
2
關注老年需求 實現公益助老
////
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受眾群體並不侷限於青少年。在推進博物館社會教育的過程中,上海博物館依託館藏文物資源,策劃推出面向老年人的“銀髮課程”,為老年人提供文博交流平臺,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 今年,上海博物館首場銀髮課程在“博觀悅取”咖啡文創體驗店舉行。
今年,上海博物館“銀髮課程”的首次活動以插花為主題。通過參觀學習,學員們可以瞭解古人愛花的歷史,欣賞古人的花藝美學,感受古代文人情懷。同時,學員們可以在花藝老師的講解指導下,完成自己的插花作品。4月,上海博物館將繼續推出印章、書法主題課程,在參觀完印章館、歷代書法館後,學員們可以動手篆刻、進行作品臨摹等,進一步提升課程體驗感。
博物館是老年人參加社會交流與體驗生活的場所,在對老年人展開社會教育的同時,博物館也在不斷探索如何提升老年群體的滿意度。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消費、文娛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要求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以此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問題。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博物館在保障各項傳統服務的同時,積極推進公共服務更加適老化,探索和營造多層次老年友好型參觀環境。
近年來,為解決部分老人無法完成網上預約的“痛點”,上海博物館及時加設現場預約服務,並在博物館商店邊建造了一個遮風避雨的現場預約服務點。工作人員幫助參觀者現場預約,為老人享受更智能便捷的服務掃清障礙,幫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與上海博物館類似,青海省博物館近年來在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的基礎上,通過設立老年人專屬服務通道、設置扶老助殘公益崗、吸納老年人志願者、豐富老年人社教活動的策劃設計等,豐富博物館適老化服務內容,提升老年群體的關注度和滿意度。
3
引導健康收藏 開展公益鑑定
////
一直以來,文物收藏都是文化消費的熱點。然而,由於民間收藏缺乏科學的標準和規範,虛假鑑定、虛假拍賣、非法交易時有發生。近年來,博物館層面開始利用豐富的專家資源,開展公益性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服務,引導公眾學習掌握文物收藏知識、提升文物保護意識。
▲ 首都博物館新春惠民公益鑑定
2月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組織開展的“新春惠民公益鑑定”首都博物館專場活動在首都博物館禮儀大廳舉辦。據瞭解,首都博物館精心安排了館內的知名文博學者和業內實踐經驗豐富、評鑑能力高、廣受認可的專家為群眾提供公益鑑定服務。專家們不僅認真仔細鑑定藏品,客觀科學地做出鑑定意見,還主動與參加活動的收藏愛好者分享收藏經驗、交流鑑賞知識。
“舉辦面向大眾的公益鑑定是博物館發揮社會公益職能的具體表現。公眾有文物收藏品的鑑定需求,而博物館擁有高水平的文物鑑賞專家。把博物館所擁有的專業知識以面對面的方式傳播給公眾,能夠最直接地滿足公眾對於收藏鑑賞的期盼。” 瓷器鑑定專家龍霄飛表示,專家在與公眾的交流中還能夠傳播健康的收藏理念,引導良好的藝術審美,樹立博物館為民服務的專業形象。
受國家文物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授權和委託,3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也舉辦了公益性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服務。據瞭解,活動是面向社會開展的常態化公益性諮詢鑑定服務,文博專家除了免費為民間文物提供鑑定意見之外,也與藏家進行交流,普及文物保護利用知識,以達到文化惠民的目的。
活動當天,不少市民帶著家中收藏的書畫作品趕到現場,接受文博專家提供的免費鑑定服務。然而經過專家鑑定,大部分民間藏品為仿品。對此,國家文物局書畫專項鑑定責任鑑定員、文博館員王雙建議:“在收藏書畫作品之前,要查閱一定的書畫知識,同時還要多去美術館、博物館走走,多看一些真跡,才能提高自己的收藏鑑賞水平。”
“接下來,廣西博物館還將陸續開展其他種類文物的公益鑑定諮詢活動,以滿足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鑑賞需要,同時更好地引導收藏愛好者樹立正確的收藏價值觀,理性收藏。”廣西博物館館長韋江說。
(統稿:彭澳麗 參與採寫:劉源隆 於帆 盧旭 彭澳麗)